如何理解“收入倍增计划”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被社会冠名以中国版的“收入倍增计划”,受到热议。人们在为目标所鼓舞的同时,也提出了这样或那样的疑问:目标能实现吗?收入上涨后会不会被价格上涨吃掉?从人们的议论中可以看到,做好“收入倍增计划”的解读十分必要。
关于“收入倍增计划”的具体数量含义。第一,“收入倍增计划”中的“倍增”,即“翻番”是按不变价格说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长。因此,不存在一些人担忧的所谓倍增的收入会被价格上涨所吃掉的问题。
第二,根据2010年的实际情况和“收入倍增计划”,到2020年我国GDP总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的价格将分别达到80.3万亿元、38218元和11838元。由于2011年和2012年经济增长速度以及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已成定局,要实现“收入倍增计划”,2013—2020年的8年间,我国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需要分别达到 6.86%、6.86%和 6.3%的水平。
第三,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和世界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在放缓,我国2020年实现翻番目标后,我国GDP总量和人均水平在世界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第四,“收入倍增计划”隐含着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将有所提高。“收入倍增计划”要求GDP总量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时翻番,由于人口每年要增长(假设今后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5%),所以,居民收入总量在翻番的基础上,还要多增长 10年人口增加的 4.6%才行,这意味着居民收入占 GDP的比重至少要提高 4.6个百分点。
总之,经过努力实现“收入倍增计划”后,国家更强、人民更富。
“收入倍增计划”是个积极而又稳妥的目标。所谓积极,是指目标的实现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而非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轻而易举。在经历了30多年年均9.9%的高速增长时期之后,我国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在增加,挑战和矛盾增多。
第一,外部经济环境将比前10年要差。未来5年或更长时间,世界经济将在波动中低速增长。从近期看,有欧债危机、美国“财政悬崖”和新兴国家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发达国家政府、家庭、银行和企业的去杠杆化能否平稳实现等问题。 从中长期看,世界经济“大病”过后的恢复需要时日,归还“透支”欠账需要时日,构建新经济秩序以及理论科技创新需要时日,化解人口老龄化与高福利政策之间的矛盾更需要时日。
第二,国内资源环境劳动力制约强化。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原本就较低。加上前些年破坏性开采和超高速出口,使我国资源的约束进一步强化,主要能源、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有些已经超过50%。环境约束增强。土壤、水资源、空气等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总体上已超过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劳动力优势弱化。2011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出现下降苗头,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为74.43%,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为近年来首次下降。
第三,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进一步增加了实现目标的难度。这次“收入倍增计划”目标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尽管从长期看,科学发展方式无疑会更加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但就短期而言,在转变过程中,仍需要适当牺牲一点发展速度。而过度依赖外需、过度依赖投资、过度依赖工业的发展模式必须改变。此外,从历史资料看,1979—2011年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之比是9.9%∶7.4%,按此比例,今后 8年 GDP年均增长6.86%时,只能使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5.1%,无法保证翻番需要的6.5%的速度,可见必须较大力度地调整国家、企业与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关系才行。
第四,体制机制仍不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政府管理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科技创新体制等均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第五,转型期经济社会矛盾趋于突出。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收入分配关系急需理顺,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完善,教育、环保等领域问题突出,潜在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所谓稳妥,是指目标经过努力可以实现。我们在看到实现“收入倍增计划”目标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实现目标的有利条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环境看,尽管不及前10年,但总体仍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有利于改善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全球理论科技创新也大有希望。
从内部看,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空间依然巨大。一是政局稳定、方向明确、道路宽广。党的十八大的顺利召开,向世人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新一届领导集体的顺利产生、思想路线的进一步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一步确认,为我们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和思想基础,减少了道路选择可能带来的“折腾”。二是经济发展阶段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工业化信息化的进一步融合,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发展,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都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等都蕴藏着巨大增长潜力。三是几十年快速发展为我们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制造业增加值、外汇储备、货物出口额等均居世界第一位。谷物等农产品(000061)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位,其中粗钢、电解铝、水泥、精炼铜、船舶、计算机、空调、冰箱等产品产量都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交通通讯、市政设施、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加强,科技水平提高,人才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四是历史发展的实际让我们充满信心。近10年GDP和居民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0.7%和8.5%以上。
总之,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是积极而稳妥的。经过努力实现目标后,我们国家综合国力将更强,人民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全面小康社会定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标签:如何理解“收入倍增计划” 倍增计划 杠杆化 GDP 居民收入 精炼铜
上一篇:奥巴马应对“桑迪”危中求机
下一篇:美国为何没有统一身份证
·国家税务总局官员称房产税扩大试点方案仍存变数2013.01.14
·湖南交通厅原副厅长邹和平被刑拘2013.01.14
·政府要托底 爱心需鼓励2013.01.14
·2013年新增存贷款规模将会扩大2013.01.14
·中国劳动人口总量萎缩的严峻挑战2013.01.14
·净资产为正并不意味着没有债务风险201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