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建设智能城市 应对城市化挑战

发布时间:2013-3-25 11:16: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体:
    本报北京讯(记者王松才) 3月23日,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经济峰会关于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讨论中,ABB集团董事会主席冯恩博表示,中国面临的城市化形势很严峻,对策是建设智能城市。
    “城市化涉及经济增长、人口增长、基础设施发展,还有因此造成的污染问题。另外,这也会对人们的生活品质造成影响,也涉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冯恩博指出,没有一个国家不面对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挑战,但是中国在这方面面临的挑战是最严峻的。
    冯恩博说,到2025年,中国有220个城市的人口会超过百万,而中国90%的GDP会来自这些城市和地区。中国消费的人均能源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但是中国还是要继续努力保证自己的能源安全。
    同时,中国在环境污染方面也面临很大挑战。那么,该如何应对呢? “我们需要建设智能城市,这不仅仅需要政治上的决策,还需要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案。智能城市的建设需要多管齐下。 ”冯恩博表示,李克强总理几天前曾经说过,政府要做宏观工作,而微观领域要让市场发挥作用。这非常适合中国的情况。
    “所以我们不要仅仅是从政府的角度做自上而下的工作,那样效率会很低。但也不要仅仅是自下而上,如果仅仅是自下而上的话,效率也会很有限。我们应当把二者结合起来。”冯恩博说,关于技术层面,举一些例子,比如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皇家港口项目,完全运用自动化管理,电网智能化,船只可以在港口间直行,这样可以减少轮船引擎造成的碳排放。这就要求基础设施来支持这些功能,同时也要考虑到由此增加的成本。一方面基础设施会增加成本,另一方面减少能源消费会带来收益,我们要进行取舍,要确保收益大于支出。
    还有一个例子,在爱沙尼亚,刚刚建立了全世界首个国家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这个网络意味着要有全国性的基础设施。如果没有这样的网络,车主就不愿意去买电动车,因为他会担心开出去了没地方充电。如果基础设施不够方便的话,大家就没有购买电动车的意愿。因此,基础设施的供应商也必须要预先采取行动,但前提条件是要有足够规模的电动汽车数量,这样才会有利可图。所以,爱沙尼亚政府的做法非常明智,比如减少了行政规划和相关成本,同时加大了充电设施的密度。
    “智能城市意味着可以不断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同时也可以减少城市化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中国在这方面也面临一些问题。”冯恩博表示,中国可以采用高压直流输电,这方面中国有很大优势,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这么大规模尝试高压直流输电。通过高压直流输电,有六到十个核电站可以对两千公里以上的距离输电。这跟城市化和城市生活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