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应重视金融制度和体制的改革创新

发布时间:2013-10-9 9:33: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 【字体:

  中国能否在全球化过程中成为世界强国,关键在于能否在成为金融强国的同时,人民币能否成为强有力的世界货币。中国在市场化方面已经实现了很多方面的突破,但金融市场方面的薄弱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建立充分和有效的金融市场,应该重视金融制度和体制的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有效快速地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完善和充分发育金融市场。

  一家之言

  陈骝

  一、资本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内研究者有着各种不同争议与看法,在理论上几乎都承认资本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但实证检验却很少支持这一结论,同时对两者之间机制的理论思考也较少涉及。

  如何认识资本市场的地位以及资本市场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先天存在一定制度缺陷的市场能不能真正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呢?在考虑这些问题时,能否离开中国经济目前 “新兴加转轨”的现实?可见研究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搞清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资本市场的发展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金融乃至经济体制改革的前途。

  中国资本市场由于发展目标的单一性,在相关制度安排上有先天性的体制缺陷,导致市场在发展与完善中对初始目标的依赖极大。尽管如此,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仍然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经济增长:证券市场直接筹资为企业提供发展资金;界定产权,改变制度变迁的路径与制度转换阈值,促进了企业机制的转换;优化配置资源,促进企业规模的扩张和产业结构优化;促进金融结构的优化,促进金融深化进程;资本市场通过财富效应、资产负债表效应、托宾Q效应和流动性效应直接影响社会的投资与消费需求,促进储蓄总量的增长;影响国家货币供给的结构与数量,宏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从而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

  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机制有:流动性支持、风险分散、降低信息不对称、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和企业的控制与监督。同时,资本市场可以通过影响储蓄转化为投资,形成健全、多层次的投资体制、通过资源配置和促进技术创新影响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以及通过影响私人储蓄意愿,通过改变边际消费倾向影响私人储蓄率等路径来实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二、金融市场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相互关联性

  德米尔居斯孔特和莱文提出了一组用以反映股票市场发展状况的指标,在计算出有关国家的总体指标值之后,德米尔居斯孔特和莱文发现,在人均实际GDP和股票市场发展之间有某种程度的对应关系。阿切和约万诺维奇实证结果表明,股票市场发展对人均实际GDP增长率的影响显著。莱文和泽尔沃斯结果显示,在股票市场总体发展和长期经济增长之间有很强的相关关系;另外,在预定的股票市场发展和长期经济增长之间也有很强的相关关系。斯蒂格利茨进一步从流动性和上市公司融资成本角度分析股票市场的作用。他指出,股票市场分散风险的能力并没有理论上所论证的那么强。对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韩廷春得到的结论是: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因素。

  实际上,股票市场通过分散风险、提高资源分配效率、监督经理层和运用公司治理、影响储蓄率等功能来减少信息和交易带来的成本,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目前,虽然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表面显得速度很快,但是相对美国等发达国家而言,中国股票市场发展时间很短,因此发展程度很不完善。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与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状况有深刻联系。第一,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关制度还不完善,股票市场不能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第二,股票市场的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甚至有歪曲信息以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这就扭曲了二级市场上的价格,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效率。第三,中国股票市场的换手率不仅高,而且与实质经济发展状况相脱离,可以看出,中国股票市场的投机性非常强。第四,上市审核制效率低下,中国股市的审核制基本上是行政性的安排,由于资源的稀缺,造成了种种寻租行为,上市公司质量无法保证,破坏了市场对企业的评价机制,造成了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因此,在今后很长的时间里,应该进一步规范中国股票市场秩序,使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一步密切。

  在中国,能从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企业都是巨头和行业顶尖企业,而二级市场联系了亿万股民和机构,因此,证券市场只解决了两头问题。而成千上百万企业则无法从证券市场上得到急需资金,这些企业是整个经济的绝大部分,它们急需发展,却在中国市场的现状下无法有效得到急需的资金,它们是经济的中间部分,也是关键部分,没有为它们开通有效的融资通道,因而发展受到限制,这才是中国资本市场或者说金融市场总体上低效的根本原因。

  三、对未来中国金融市场化发展的思考

  第一,在中国,上市公司是少数的,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上市公司总数2342家,2000多只股票,能在证券市场融到资金的都是行业排头兵和一些大的企业,这只是解决了骨干企业问题。绝大多数企业根本无法从资本市场得到资金。所以说,应尽快为那些中小企业尤其是发展良好的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融资平台。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正式开市交易,尽管如此,每年能从资本市场融到资金的企业仅仅是极少数,可谓九牛一毛。

  第二,在现实中,大的企业能够从银行得到融资,而众多中小企业根本无法从银行取得贷款。除证券市场和银行之外,企业的其他融资平台有限。因此,国家应该充分考虑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这个平台不是指证券市场。这里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比如美国,有大量的投资公司介于银行和证券市场之间,他们可以直接从银行等多种渠道来融资,然后又针对性地进行投资。这些投资公司都具有专业投资水平,他们给企业投资的条件简单快捷,能极大地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有增长潜力企业的发展,而中国在投资这方面极为薄弱。所以,中国政府和政策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为众多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平台问题。

  第三,在相当一段时期里,中国一直是以农业微薄的积累来支持工业,这些年国家也在反哺农业。农村不缺乏劳动力,但是缺乏资本,缺乏资金的投向。过去农村的银行,吸收的大部分存款实际上也都转到工业城市里去了,所以农业一直发展缓慢。2008年之后,政府在加快建立村镇银行的步伐,这是一项积极政策,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支持力度,使农民手中分散的资金能够有效地集聚起来,同时也有利于投到与农业生产、农副产品资源加工等相关的行业里面。大的专业银行应该支持村镇银行,财政也要给予支持,使这些银行能够加快加速运转,从而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总体来说,我们要建立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多层次、立体式平台,同时也为成千上亿居民创造一个投资平台。从长远看,中国的二元结构特别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空间很大,需要大量投资。就这点来说,我们不是资金多了、货币多了,而是少了,需要大量的货币资金,并通过一定通道转化成资本。但是就现状来看,社会中和居民手中闲散的资金很多,很难发挥作用,而且缺乏融资和投资平台,存到银行利息很低,银行也无法有效地吸收资金。另外,中国居民习惯于日常用现金来购买支付,支付工资以及居民购物都习惯于使用现金,这就造成大量的货币闲置,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另一方面,中国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大多目标都是千方百计如何掏空居民手中的钱,而不是互惠互利。因此,要在改革金融工具和打造金融平台上下工夫,只有这样,资金资本才能够充分地发挥效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在这种市场氛围中,应该大力培养中介结构和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法律方面的专业人才。此外,市场经济其实也是一种金融经济,大力培养金融方面的专业人才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这两种人才实际上都非常缺乏,或者说国家培养了,却由于相关中介机构和组织比较薄弱而不能促进充分的就业。

  大国经济能否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看能否建立起有效的、发达的金融市场。中国能否在全球化过程中成为世界强国,关键在于能否在成为金融强国的同时,人民币能否成为强有力的世界货币。中国在市场化方面已经实现了很多方面的突破,但金融市场方面的薄弱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建立充分和有效的金融市场,应该重视上述方面,特别是重视金融制度和体制的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有效快速地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完善和充分发育金融市场。

  (作者单位:中国经济出版社)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32304.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