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在博弈中实现改革突破

发布时间:2013-9-12 10:51:00 来源:时代周报 浏览: 【字体: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的节点上,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宣告成立。这一机制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三中全会后即将出台的一揽子经济体制改革政策提前铺路,另一方面,则意味着“重建体改委”的呼吁再次落空。但无论如何,能否启动新一轮更深层次的改革,关键还是要看利益藩篱能否被打破。

  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早前在金融监管领域进行试点,如今从“一行三会”扩展为由发改委牵头、涵盖35个部门。据悉,其职责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协调解决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论证重大改革方案;组织重大改革事项联合调研;研究完善改革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协调重大改革事项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协调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各专项试点涉及的重要问题和重大政策。

  显然,这一侧重协调功能的机制,确与之前不少人士主张再建的“体改委”差异甚大。第一,联席会议并非常设实体机构,因此也就没有过去体改委的部级行政级别,而在当下,议事、决事、行事的力度往往和行政级别高低是挂钩的;第二,联席会议制度的前缀是“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而众所周知,改革目前之所以陷入停滞僵局,受制因素绝非出自经济领域一端;此外,该机制虽然也有“研究论证重大改革方案”的职能范围,但与过去体改委主导改革“顶层设计”相比,可谓云泥之别。

  人们怀念“体改委”,因其是中国改革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1980年5月,为规划和协调改革全局,“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成立。但考虑到作为一个办事机构,体改办在推动改革举措落实上“权威不够”,遂于两年后将其升格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由国务院总理兼任主任。此后数年中,体改委成为事实上的“改革决策中枢”,举世瞩目。

  作为国家体改委的机关刊物,《中国改革》杂志曾在1996年针对一些地方在机构调整中撤销体改部门的行为,发表题为《这一刀砍错了地方!》的评论员文章。但是到了1998年的机构改革,体改委降格为“体改办”,并退出政府内阁组成序列。2003年,“体改办”亦难逃最终被裁撤的命运,相关职能并入同年成立的发改委。

  “这一刀砍错了地方”,在很多怀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体改委光荣岁月的人们看来,这是极为悲情的一句。但客观地说,体改委之所以在那个年代担当重任,有众多条件,比如改革起步阶段阻力较小、领导人对知识阶层的倚重等。其之所以式微,也正是因为在改革深入的过程中难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在利益格局日益复杂化的局势下,改革举步维艰,需要有多元动力,绝非靠单个机构就能号令天下,作出顶层设计并推进实施。

  正因为如此,是否要再建体改委,也是充满争议的。在当前利益格局远比上世纪80年代复杂的背景下,即便恢复体改委,能否实现其议、决、行集于一身的全能型角色?若不能,则利益藩篱如何能打破?在是否恢复体改委问题上,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官员曾提及“有三个拿不准”。一是从经济体制改革来讲,和改革初期不一样,中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接下来是在这个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要不要再搞一个实体机构,拿不准。二是现在的改革不仅仅是经济领域,还是全方位改革。要搞一个这样的机构,把所有的改革内容都统筹起来,干得了干不了拿不准。三是这几年,各领域改革在有序推进,成立了诸多专门负责改革的高层协调机制,在某些领域当中改革成效是非常明显的。在这种情况下,现在的体系不用,对重新再搞一个机构来推进方方面面的改革,是否可行并无确定答案。

  在拿不准的情况下,建立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不失为一个相对稳健的举措。而在我们看来,稳健是本届政府的一个突出特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不久前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文章也透露出其稳健的执政风格。李克强总理指出,“深化改革仍是持久动力。”说到底,改革停滞不是因为体改委的缺席,而是利益格局固化,稍动一下就伤筋动骨。除了最高层的改革勇气,也必须有一个有效的利益博弈机制,让各方在博弈中寻找现实的突破路径。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27434.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