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善待媒体体现执政智慧
我曾在《在全国开枝散叶的“广东模式”》中曾说,广东模式是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精英主导、社会推动四种合力的产物,思想解放、改革开放是广东模式的精神内核,不断为旧体制注入新元素的制度创新是广东模式的实践品格。广东人生意上务实,讲究“闷声发大财”。生活上悠闲,喜欢“一盅两件”笑看“云卷云舒”,广东精神也只是强调“厚德、诚信和敏行”,并没有太多花哨和虚无的表达。
广东对全国的财政收入贡献巨大
根据广东省国税局最新发布的2012年全年税收情况显示,2011年,广东国税系统的税收收入是7780 .18亿元,而这一数据到2012年则跃升为8522 .51亿元,广东的国税收入总量连续18年居于全国首位,同比增长9.5%,增收742.33亿元。2012年,全省地税系统累计组织税费收入达6804亿元,其中税收4642亿元,社保费收入1732亿元,另有其他收入共472亿元。国税加地税,总收入达到15326.51元,是当之无愧的纳税大省。光是2011年,广东地税收入首破6千亿,约占全国地税收入的1/8。
但是,如此巨大的税收是怎样而来的?毫无疑问,得益于政府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事实上,广东的“开放”是有历史传承的。因沿海地区的地理优势,广东在清末时期就已经从农耕社会逐步走向商业社会。早在唐代,广州就是我国最重要的商港之一。明清时期,朝廷对广东实行开放的对外贸易政策,广东商人从此崛起,并称雄海内外商界。此外,广东商帮的形成,还与广东悠久的商业传统,和浓烈的商品意识有密切的联系。自秦汉以来,广东就一直是对外贸易的重镇。千年的商业沉积,孕育了广东人强烈的经商意识,促使了广东商人在明清时期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广东商人辛勤的经营,为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到了清朝,就不得不提最具代表意义的“广州十三行”。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廷分别在广东、福建、浙江和江南四省设立海关,粤海关设立。它名义上专管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事宜,实际上税收营生都是由十三行出面主持,承接包揽的项目,其中包括代办报关纳税,商品同购销买卖等业务。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一道圣旨,广州成为全国唯一海上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经十三行进出口的贸易额节节增长。而广州也成为清代对外贸易中心,是清政府财源滚滚的“天子南库”。1850年,广州在世界城市经济十强中名列第四;1875年仍列第七。清初的诗人屈大均在《广州竹枝词》中有云:“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三洋;五丝八丝广段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足见当年十三行的兴隆旺景,也足见广东地区以丰厚的财力支撑全国财政的“传统”由来已久。
新闻自由是广东经济发展主要的推动力
广东除了有丰厚的财政家底外,相对自由的新闻媒体环境一直受到各界称道,而新闻自由也是广东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
正如陈志武教授所说的,一个自由的﹑不加审查的新闻媒体则不仅可以独立地提供完整的﹑公正的市场信息,而且他们能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纠错机制,我们知道“阳光是最好的杀菌剂”,由媒体将公司作假与商业腐败曝光,这本身就可起到对商业和市场纠错的效果,也是一种最自然的规避金融风险的手段。因此,新闻自由不仅对政治民主十分必要,而且可以对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什么这么说?以上海为例,在1949年前,上海是中国甚至亚洲的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其服务业十分兴隆。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决定将上海重新塑造为未来亚洲的金融中心。十多年来,政府把相当多的金融业务都安排到上海,以此来重点把上海发展为服务业中心。比如,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是1990年12月在上海建立的。过去几年里,证监会把新公司股票上市都安排到上海证券交易所,而不放到深圳证交所。在官方的鼓励下,外国银行和金融公司也陆续落户上海。然而,虽然这只“看得见的手”多么偏重上海,给它提供最好的服务业发展机会,但结果如何?上海服务业在其2004年GDP中所占份额只有47.5%。而且,服务业份额在过去两年里每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实际上,过去几年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红火给了其服务业不少推动,但它的服务业还是连续两年在衰退。1995年,上海金融服务业的经济附加值占其GDP的10%。在2000年,这一份额创下15%的新高。但在2004年,金融服务业的份额又降回到10%。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之一是自2001年夏天以来股价一直在下跌。因此,在未能改进新闻媒体和法治环境的情况下,连具备最好的服务业发展机会的上海也无法提高其服务业水平,其47.5%的服务业GDP份额甚至低于印度全国的水平。因此,广东一直得以经济快速发展并且不受经济危机影响太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善待了媒体。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公众的利益、意见越来越独立化、多元化,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烈。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复杂和凸显出来,此时是继续以怕引起不稳定为由让公众不了解情况好呢,还是让公众更了解情况好呢?当然是后者。没有媒体健康的力量,就不可能平稳地进行社会转型,越是社会矛盾多和转型的时候,越需要权威的媒体发布真实的信息,这才有利于稳定社会。我们可以回想,过去每当社会出现转变或出现一些大的问题的时候,为什么小道消息漫天飞?因为这时候公众最需要信息,而真正的社会信息又不被民间所知道。如果仍然沿用过去传统的媒体管制办法,到处流传的小道消息甚至谣言,就会形成更多不稳定的因素。
比如韩国,当年金融风暴爆发后,由于韩国实行了民主制度,整个社会信息都是非常公开的,人民知道政府的困难,平素专挑政府毛病的社会公众反而团结一致,纷纷把家里的金银首饰捐出来帮助政府,与政府共患难。这就是信息公开的积极力量,它让公众更加信赖政府。
另外,媒体揭露了很多违法事件。如果没有媒体报道出来,可能至今仍然不为世人所知。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是健康社会必须具备的因素,否则丑恶的东西就会肆无忌惮。特别是在社会转型和急剧变革的时代,更需要媒体传播一些是非善恶的正确观念。
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经过南北战争后的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急剧增加,进入所谓的“镀金时代”。由于急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社会结构迅速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也产生了种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一边是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另一边却是血汗工厂、贪污受贿、尔虞我诈、假冒伪劣,经济秩序极度混乱,社会生活开始动荡。更严重的是政府腐败现象严重,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腐败行径层出不穷,上至国会,下至市政府,都成了贪污腐败分子聚会的场所。普遍的腐败造成社会道德整体败坏、精神全面危机,更使贫富差别急剧扩大,各种社会矛盾突然尖锐起来,已经危及到社会的稳定。可以说,美国处在危机的前夜。但就在此关键时刻,美国新闻界开始了“扒粪运动”(muckraking)——就是记者和知识分子通过媒体大量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揭发重重黑幕。大众化杂志的兴起,也为揭发黑幕创造了良好的传播条件。这些行动有力地遏制了腐败的蔓延滋生,促进了美国社会的改良,使其躲开了一场重大危机。在这个时代,美国建立健全了许多制度,如公共财政制度就是那时候建立的。所以又有称那个时代是美国的“进步时代”,也造就了今天美国无可匹敌的大国地位。
而广东历届省委书记、省长,无论是空降而来还是本地成长,治理理念都比其他地区要开放很多,而且经常为广东各种“踩政策红线”的改革撑腰壮胆,有难能可贵的政治家气度和战略眼光,广东在他们的“庇护”下发展得更快更好。像改革开放后担任过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任仲夷、谢非、林若、李长春、张德江、汪洋等等,不少曾在广东任职过的官员也都圆满完成了广东“实习”的任务,顺利到中央工作,赢得了广东人民的爱戴。新晋的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也被给予了厚望。
媒体是党的喉舌,但媒体也是人民的喉舌,这二者不是对立的。如果媒体不能够健康发展,也难以保证中国社会转型的顺利和稳定。到时候,当出现社会危机的时候,大家不信任政府,也不信任媒体,结果只能是谣言满天飞。如果大家对政府有足够的信任,对媒体有一个良好的评价,那将对社会稳定起到很好的作用。其中最值得褒奖的南方报系,一直扮演着一个“孤独侠客”的角色,打抱不平,坚守信念,为生民呼吁,为弱者呐喊。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间,帮助民众去昧,重拾常识启蒙,它的划时代意义,用再多的赞赏辞藻都受得起。
上个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政治局会议上要求改进工作作风,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不封路不清场。道路不堵了,言路何时也能够不堵?要知道,大禹治水靠的就是疏通而不是封堵才取得胜利的。五音齐奏方为音乐,一音独鸣岂非噪音?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有限政府和法治政府,不能成为仅仅代表某一利益群体和声音的政府,而是要多讲妥协精神,尊重民意,善待媒体。
参考:陈志武《中国经济前景为何离不开新闻自由》
蔡定剑《新闻自由是社会稳定转型的积极因素》
上一篇:叶檀市场经济与法治税收是宪政国家基础
下一篇:王石的明星效应
·发改委去年居民收入实际增长高于GDP增速2013.01.11
·全球向多币种储备体系发展 预计黄金需求将增加2013.01.11
·交银预计年初宽松 新增贷款明显增长2013.01.11
·去年融资规模为15.76亿元 2013年流动性继续改善2013.01.11
·2013中国经济奇幻漂流之十大预测2013.01.11
·人民币汇率再创新高201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