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市场经济与法治税收是宪政国家基础
原文发表于:FT中文网
2013年新年献辞,多方呼吁宪政。
宪政不是浪漫主义的高调,需要各方划出各自的责、权、利边界。任何宪政都非一蹴而就,而需要漫长的奋斗过程,在奋斗过程中可能有强权、有流血,也有各方利益集团在公开的平台上绝不浪漫的斤斤计较的博弈过程。
英国大宪章始于1215年,到1928年女性才获得平等选举权。作为中国的近邻,韩国新近选出第一任女总统朴瑾惠,已到宪政时代,而就在其父亲朴正 熙时代,韩国仍处于类似于军政与训政的交界期。身为军人的朴正熙完成了韩国从军事统治向常态统治的转变,其发展重工业、消除绝对贫困的新村运动,严厉的反 腐,以及在国际关系上的宽容,为韩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没有朴正熙不可能有韩国的宪政。参照韩国的宪政奋斗史与台湾地区国民党的军政、训政、宪政三 部曲,可以看出国内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消除贫困与文盲、宽松的国际环境、接受基本民主观点的精英强人,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中国百余年的民族复兴奋斗史,在精英阶层的观念上经历多次反复,从梁启超的新民说、阎锡山的山西实验、晏阳初的农村教育到毛泽东的大炼钢铁、文化革 命,均未取得成功。这些改良缺乏经济基础,缺乏民众的理智呼应。国人在呼吁宪政的同时,很少同时呼吁市场经济,呼吁税收与权利的对等,呼吁司法独立,更没 有呼吁通过法律尊重合法的民权,现在,是通过市场经济的实验划定所有群体与个人责权利边界的时候了。
百余年来,中国不仅未能真正实现宪政,甚至未能得到表面上的尊严。
从清末开始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并未有统一而稳定的政府,而国民党政府在大陆期间忙于战争,在借贷中度日。其在大陆的最后一次货币改革以惨败告 终,从始至终,未能取得统一财政、法治税收的试验成果。在他们略有控制权、获得民众支持的1927到1937年间,财政与税收的统一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这 在当时政府特聘的美国财政专家阿瑟?恩?杨格(Arthur N. Young)所著的《1927-1937年中国的财政经济情况》中有详尽的描述。但这场统一财政的实践因抗日战争而终止,此后中国进入战争财政时期,在 30年代曾经实行的预算等制度被破坏,抗战后严重的腐败加剧了财政的破败。退踞台湾后,国民党政府痛定思痛,统一财政、税收,大力发展经济,通过土改消除 了绝对贫困群体。
贫困不可能产生宪政。2012年年底电影《1942》在中国热映,影片反映的是在封闭体制下绝对贫困,人群最大的目标是活着,尊严、法律等等都是奢 侈品。直到改革开放之前,多数中国人都在贫困中度日,贫困生活被镀上了社会主义之金依然是贫困,所追求的无非是活着,喊口号的贫困与不喊口号的贫困没有本 质区别。政府了解重工业对前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全国布局重工业主要生产企业,但对市场经济的蔑视以及对数字的绝对追求,使这场重工业化运动以可 笑的大炼钢铁结尾。并不奇怪,此时的教育是在不相信科学常识者的带领下的洗脑运动,最终交白卷者成为英雄。
没有市场经济,没有财富,此时的中国离宪政的距离比唐僧到西天取经的距离还远。经济运动的失败被错误地归咎为道德衰落。1978年前,掌权者始终相信文化革命是建立理想社会的基础,一次次灵魂深处闹革命的结果依然是贫穷。
继续阅读请点击下一页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1.怎样挖出违规员工
2.媒体札记:燕子飞往南方
3.从“史上最严交规”说起
4.【有色眼镜】闾丘露薇对话林洸耀:中日关系
十大热门文章 TOP5
1.媒体札记:时代的声音
2.中国的消费率太低?
3.中国财税改革的真实挑战
4.2013年全球大势预测(一)
5.FT中文网2012年度荐书
FT图辑精选:


上一篇:信孚要闻1.8——改革要共识,要妥协,更要有行动
下一篇:如何善待媒体体现执政智慧
·发改委去年居民收入实际增长高于GDP增速2013.01.11
·全球向多币种储备体系发展 预计黄金需求将增加2013.01.11
·交银预计年初宽松 新增贷款明显增长2013.01.11
·去年融资规模为15.76亿元 2013年流动性继续改善2013.01.11
·2013中国经济奇幻漂流之十大预测2013.01.11
·人民币汇率再创新高201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