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告别“见房不见人”的旧城镇化模式

发布时间:2013-1-22 13:51:11 来源:上海金融报 【字体:

  过去30年重在工业化,而未来10-20年应重在城镇化,重在工业升级和城镇化发展的结合,通过大幅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来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力。但加快城镇化发展,不是继续搞以土地扩张为核心、“见房不见人”的旧式城镇化,而必须走一条以资源节约、效率优先,“见房见人”,以加快人口城镇化、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出发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应是人的城镇化新型城市化完全不同于老式城市化,因为它是围绕本质而推动的城镇化。城市化本质是人的城市化,不是房地产化,不是土地的城市化,房地产发展和土地的城市化都是人的城市化和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内在需要,具有较强的被动性,附带性。颠倒过来的发展就必然使城市化发展道路走偏,阻碍实质性城市化,影响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

  在加快城镇化发展的讨论中,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这些人看到的是过去的老城市化的弊端,即以土地城市化、房地产泡沫化为主的不可持续的城市化模式。这样的城镇化我们确实应该反对,不能否认过去,就难以前进。我们需要的是新型城市化,新型城市化有两个支点:一是人的城市化,二是城市建设要以效率为中心,这样才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改善人们的生活,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力。除此之外,仅从个人、局部利益出发而提出的反对观点都是有害的。眼下有两个事例可以反映这种有害性,如人们在对黄金周免收费政策的看法上,如该不该征收房地产税来抑制过度的住房投机上。反对者很少是站在公众利益上,都是从自己的得失来判断政策的好坏,这成为当今中国的一大风气,因此,严重阻碍了长远维护公众利益政策的实施。

  就房地产与城镇化的关系来讲,两者都需要建房,但建的目的完全不同。如盖10套房子,不管用什么方式,如果10套房子主要是满足少数家庭(富人是没有住房问题的)投资需求(增值发财)就是房地产化,就是资产泡沫化发展;而建10套房子为的是满足10个家庭的住房基本需求就是城市化。前者不能解决大多数已经城市化人口的住房需求,更不能解决农民进城的基本住房需求,因此,这种模式实际构成了城市化的障碍。而后者完全不同,它以解决已城市化和将要城市化人口的基本住房需求为根本目的,既能有序推进城镇化(使城镇化与工业化共同演进,而不是工业化快城镇化严重滞后),使发展成果被大多数人(特别是大量的亟待城市化的农民)共享,同时,还能释放出巨大的消费需求和相应的公共服务需求。

  新型城市化解决的是消费问题发展经济学大家赫希曼在其名著《经济发展战略》中对此有过论述,市场需求(消费)快速发展,对基础设施形成需求,政府便尽快弥补上这一缺口。但现在中国存在投资饥渴症,这种饥渴症与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当年描述的“短缺经济学”明显不同,是主动性的、人为性的,为投资而投资,因为它缺乏最终需求作支撑,当然对改善人们的福利也自然有限。城市交通投资是最典型的例子。许多城市每年投了大量的钱建设了许多公路、立交桥、地铁,远比西方发达国家同阶段多,而交通拥堵却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又采取各种限制用车措施,这在全球城市发展中没有先例。这样的城市化建设,不在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和平面结构上下功夫,只图一时的投资快速,结果当然是适得其反。我们反对的是没有最终需求支持的“为投资而投资”的投资,我们反对的是不经过科学规划设计的低效的公共投资,我们反对的是不“以人为本”、结果则南辕北辙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乱投资。

  中国现阶段,投资不是问题,有资金,有投资能力,更有投资冲动。保增长也好,稳增长也罢,刺激政策都不应多考虑刺激投资,相反,应是刺激消费,从消费端、居民端考虑发展经济,而不是从政府端、从满足一些重点或特殊行业及群体的投资收益来发展和刺激经济。摆脱投资依赖,必须放弃刺激投资的政策取向。在多数情况下,投资应成为被动的过程,就像发展房地产一样,房地产应是一种被动发展的行业,由需求来推动发展,而不是人为地创新需求,通过泡沫化来推进发展,结果当然是风险集聚,问题成堆。

  一句话,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人的问题,建设高效的现代城市。解决人的问题,就是农民的第三次解放,提高人口城镇化率,给农民工公平的城市发展权,同时,释放出巨大的消费需求。建设高效的城镇,意味着城镇化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节约土地、节约各种公共资源,提高土地和公共投资效率,避免过去那种铺张浪费、投资逐利、效率低下的旧式城市发展方式。

  ———摘自王小广的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