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杂谈揭秘 >> 浏览文章

周四内参强推买13只涨停股 迎利好(3)

发布时间:2013-3-14 14:53:18 来源:网络 【字体:

  鸿路钢构:新产能周期带来的底部反转已经确立,向上弹性值得期待

  我们坚定认为公司新产能周期带来的底部反转已经确立,向上弹性值得期待,我们建议“自下而上”把握公司投资机会。公司或许不是令人激动的品种,但经历12年盈利和估值双重下降之后,如果业绩最终证明底部反转成立,那么业绩和估值双重上调带来的股价弹性是可以期待的,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订单与履行情况:12年新签订单超过50亿,同比增长30%以上;13年1、2月份的新签合同增长迅猛,继续维持了公司自12年7、8月份以来的订单回暖态势得以延续。不可否认,过去一段时间整个建筑工程类合同不同程度的存在订单履行延迟现象,公司的工程订单也存在这种情况,我们认为订单履行存在延迟问题虽短期导致收入确认不能及时体现,但只要新签订单保持快速增长,随着订单的累计,收入的同比增长最终将反映出来。

  订单大幅增长的原因解释与我们的理解:通过与公司和同行公司的反复交流,我们认为从行业层面可能很难寻找到明显复苏的逻辑,因此我们认为鸿路订单的强劲复苏更多是来自内生的因素,我们认为公司相对同行公司订单大幅增长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工程类合同占比的大幅提升(12年新签占比40-50%),计算每吨钢结构对应的收入,鸿路钢构为5600元/吨,精工钢构为13000元/吨,可简单理解订单中制造与安装各占比50%;2)12年营销年,新产能投放的营销加强;3)中西部(武汉、成都、昆明、贵阳、西安等)高层(超高层)建筑建设方兴未艾:高层尤其是超高层建筑作为地方标志性建筑和大型城市综合体、商务综合区为中西部城市所热衷推动,这一点我们从中铁二局的调研中得到印证(中铁二局12年开始也为开拓转型,12年新签订单467亿,铁路仅 37.8亿,订单的50%为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合同);4)公司在高层建筑钢结构的竞争力不断提升:项目的获取不能仅靠营销,依托大型生产基地的项目营销,以及由此构建的区位优势、规模优势、物流优势最终形成的成本优势和及时保质的供货能力才是竞争力的关键(湖北50万吨生产基地)。

  如何理解公司在高层建筑钢结构竞争优势的不断提升:市场可能倾向将钢结构制造理解为简单而无壁垒的制造业,但与公司高管的反复沟通交流之后,我们稍许理解了品牌和竞争力的塑造这一相对抽象的概念对于公司而言是具体存在的,理解这一点首先还是要理解钢结构行业两种模式—“项目核心制”和“制造核心制”的根本差异,以及由此衍生的完全不同的管理架构体系,不同的管理体系决定了企业发展、复制的能力差异,并最终表现为竞争力的差异:

  1)“集权有道、授权有度”的管控模式决定制造基地的可复制性:“总部—事业部—工厂”三层扁平化管理体系,总部绝对统一“财务”和“采购”,承担后台保障功能,做到“集权有道”;事业部模式不是独立法人而是运营体系,兼顾了项目营销和制造,避免了精工的偏项目营销和管理、轻制造(成本中心而非利润中心)的弊端,对事业部“授权有度”从而避免了杭萧钢构式的过度放权导致的管理失控,同时,各事业部老总在公司构建的统一平台下竞争和(月度)排名,配套的利益分配体系最大限度的激发了能动性。这一管理模式从根本上决定了可以实现异地复制和连锁经营(连得起、锁得住),鸿路的湖北团风基地(50万吨产能)的成功运营就是这一模式有效性的鲜明论证,而纵观“项目核心制”公司,异地大型生产基地复制总是很难取得成功。

  2)合理的基地布局决定了竞争优势和拿单能力:虽然异地生产基地建设的不成功阻碍不了异地市场营销,但我们认为随着竞争的加剧,对于“制造+工程安装”模式的企业,依托合理和大型的基地布局的市场营销将更具竞争力。因为项目的获取不能仅靠营销,从实际情况来看,业主几乎都是要考察工厂现场的,湖北团风是中部最大的钢结构产业集群,而公司又是团风首屈一指的最大生产制造基地,从供货能力角度可以获得业主绝对信任,而区位优势和物流优势为公司获取中西部地区项目订单提供强有力支持,“制造核心制”下的精细化管理和规模优势又在低成本方面强于竞争对手。

  3)竞争力提升的证据——订单反证与人才流向:上述对竞争力的阐述可能比较抽象,只有较深入的沟通才能有所体会,但其实对于公司竞争力提升的理解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具体的例证,其一就是显著的订单快速增长态势(相对于其他钢结构企业)可以一定程度上反证这一点;其二就是公司12年吸收了大量的其他钢结构企业高端人才,我们认为人才的流向一方面说明了公司平台对于人才的吸引,另一方面高端人才的引进必然也成为竞争力提升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季度与全年业绩判断。一季度业绩的同比明显反弹不是问题,问题是反弹的幅度,对此我们将紧密跟踪。但从全年来看,我们认为将呈现显著的“前低后高” 特征,最终达到我们的业绩预测和实现股权激励目标。因此,我们维持对公司13年净利润2.94亿元、eps1.1元的预测,预计1季度增长30%以上。

  投资建议:维持“强烈推荐”评级。我们坚定认为公司新产能周期带来的底部反转已经确立,向上弹性值得期待,我们建议“自下而上”把握公司投资机会。公司或许不是令人激动的品种,但经历12年盈利和估值双重下降之后,如果业绩最终证明底部反转成立,那么业绩和估值双重上调带来的股价弹性是可以期待的。

  风险提示:订单履行远低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滑,钢价大幅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