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探索区域差别化支持政策

发布时间:2013-1-22 9:52: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中组部“院士专家西部行”、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等活动受邀专家,甘肃省委、甘肃省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

  ■本报记者 段树军■实习生 张文晖 谢雅楠

  2012年,我国区域战略政策和规划密集出台。如何评价这些规划和政策?2013年,我国区域经济将会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就这些问题,中国经济时报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

  在陈耀眼里,2012年出台的区域政策和规划中,他比较关注的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发展若干意见、中原经济区规划、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几个区域政策和规划。

  针对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搞新区建设的现象,陈耀持相对肯定的态度,认为新区建设在现阶段是有必要的。

  对于未来国家出台区域政策的方向,陈耀建议,应积极探索区域差别化支持政策。

  缩小地区差距要抓住制约区域发展的短板

  中国经济时报:在2012年国家出台的区域政策和规划中,你为何认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发展若干意见》特别重要、意义非常大?

  陈耀:人均GDP是我们衡量地区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到2011年为止,贵州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均GDP最低的省份。同时贵州也是我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的一个省份。要全面实现小康,贵州的扶贫攻坚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促进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要抓住制约区域发展的短板,贵州是最重要的一个短板。《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发展若干意见》中的发展定位、重点发展领域、发展目标和若干政策措施都非常具体,对于贵州加快发展意义重大,贵州将迎来一个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中国经济时报:《意见》对贵州有具体的优惠政策吗?

  陈耀:比方说,贵州都是山地,在低丘缓坡地形搞建设先行先试,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过去低丘缓坡搞建设一样要有用地指标,需要审批。贵州平地很少,95%都是山地,所以这一政策放宽对土地的使用,对贵州的开发建设十分重要。低丘缓坡的定义是8度到25度的坡地,高于25度的需要退耕还林,8度以下就是坝子,属于平地,是耕地。

  探索跨省区合作

  中国经济时报:你也谈到中原经济区规划获批意义重大,如何理解它的意义?

  陈耀:中原经济区规划的主旨是要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三化”协调的道路。它抓住了我国现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道路中最核心、最本质、最关键的问题。我们再也不能走沿海那种靠牺牲环境、靠大量占用耕地来发展工业、推进城镇化的道路了。

  河南是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不能减少,耕地不能减少,在这样的基础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是要搞一些探索的。

  此外,中原经济区规划以河南为主体,连接河北、山东、山西和安徽,是我国到目前为止覆盖面最广、跨行政区最多的一个规划。它的另一个意义就是在促进跨省区合作方面是一个新的探索。历史上,中原地区曾形成经济区。但由于行政区划的分割,人为地把这个联系隔断了。如果这个经济区一旦形成,资源配置就会突破行政区的界限。所以,这方面的探索具有积极意义。

  示范区建设极大提高承接产业转移效率

  中国经济时报:国家自2010年以来开始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你之前提到的去年5月获批的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应该是国家批准的第6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你如何评价2012年的区域间产业转移?

  陈耀: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的设立和建设加快了这些地区的产业承接速度,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成为了加速产业聚集、培育地方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同时,由于政府不断加大对示范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建设投入,园区产业配套能力和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对转移企业和外来投资商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

  借助于国家对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支持和地方政府大力推动,2012年,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与承接规模不断扩大,转移速度不断加快。

  如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1年获批后,近年来发展迅速,沿江示范区提出打造18条产业链,建设涪陵、九龙坡、巴南3个产值3000亿级;永川、荣昌2个产值2000亿级;璧山、双桥2个产值1000亿级产业承接基地。湖北荆州示范区在“十二五”期间目标是示范区GDP年均增速1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6%上升为12%。

  可以说,示范区建设极大提高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效率,促进了中西部地区产业升级。

  新区建设为持续发展提供新引擎

  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国家级新区批了两个,一个是西部的兰州,一个是沿海的广州南沙。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搞新区建设,但国家已表示不再批准新区。你怎么看地方的新区建设?

  陈耀:新区建设是2012年各地加快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抓手。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批准的新区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起了很明显的作用。最突出的就是天津滨海新区。天津从2008年以来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在沿海地区是一枝独秀。2012年前三季度,天津还保持全国经济增速第一,主要是靠滨海新区建设和发展的带动,新区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建设投产带来的是持续增长的后劲。

  虽然,国家明确表示不再批准新区。但新区建设不可能在短期内停止,各地会按照自身的规划来推进。我个人认为新区建设现在还是很有必要性的。因为现在特别是中心城市的发展基本上进入了一个饱和状态,土地空间没有了。在现在这样一个稳增长时期,新区的建设可以为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应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城市自身看,新区建设对老城保护有好处。过去都是在老城搞开发、搞建设,破坏了很多历史文化古迹。从新区所起的作用看,它们的使命是作为城市的一个新的发展引擎,是产业转移升级、发展新型产业的前沿。

  探索区域差别化支持政策

  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相信国家会继续出台区域战略规划和政策,你在区域政策方面有何建议?

  陈耀:由于东中西部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比较明显的板块梯度特征以及板块之间比较优势的差异。所以,未来我国应该更加注重差别化的分类指导,在区域工业融资政策、土地政策、用工政策等方面实施更加科学合理的差别化措施,破除不同板块之间及区域内部跨越行政区划的束缚,建立健全区域间协调互动机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理解“差别化的分类指导”?

  陈耀:比如,区域性工业投融资政策。东部发达地区应该定位于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和高级金融工具开发应用的探索,探索现代工业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撑和政策试点;中部地区进一步完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投融资政策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重点经济区完善金融机构业务支持、政策性农业保险和优势产业与重点区域的投资促进政策;西部地区要继续提高优惠的投融资支持政策,解决西部地区发展的资金缺口和探索建立面向西部地区投融资长效机制。

  区域性工业用地政策,东部发达经济区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东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指标和手续方面给予支持;中部地区应继续推进土地市场的改革,对工业建设用地方面予以适当支持,适当扩大用地规模;西部地区可以对工业用地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增加用地指标,积极推进征地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