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从“设门槛”转为“搭平台”

发布时间:2013-11-4 9:44:00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 【字体:

  ■政府“大”与“小”不在于机构数的增减,管理“进”与“退”不在于文件量的多少。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根本是政府职能定位的转向

  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行政体制改革再传积极信号: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推出“取消各类公司的注册资本限制”、“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等多项措施。对此,社会关注,企业叫好。

  “再少的资金也能做买卖”、“只要合法经营,不必担心‘年关’时被吃拿卡要”……可以预见,从审批环节入手,消除制约投资创业的种种禁锢,特别是优化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这些“散落珍珠”的市场环境,将极大地激发百姓和企业的创业热情,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源源活水。

  人们还注意到,与公司注册资本制度改革配套,央行同步开通了个人信用查询系统。显然,政府虽放宽了审批权限,并未放松市场监管——管理重心在后移,对市场行为的干预在弱化,对市场主体的服务却趋于强化,对市场制度的建设不断细化。

  企业是市场经济体系中最活跃的细胞、最基本的因子。企业的生存秩序与状态,反映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程度。“还权于企”的新政策,体现了本届政府锐意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化取向的决心,也让我们对新一轮改革热潮满怀期待:

  期待政府管理的层级更简——通过减少机构层级、集中管理职能,根治职能交叉、权责脱节、人浮于事等弊病。能一次办妥的事情就别让企业“跑断腿、磨破嘴”。企业抓住市场机会不容易,怎能因繁琐的审批手续让他们错失良机乃至一蹶不振?还有那么多低薪家庭的孩子上不起幼儿园,有什么理由让“办个幼儿园盖133个章”的闹剧一次次重演?

  期待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更强——决策错误是最大的浪费。一些急功近利、简单粗放的政府决策,无视“看不见的手”,强行设置市场藩篱,随意干预企业经营,对经济发展荼毒至深至远。要通过完善考核机制让决策者“有两把刷子”,通过完善决策机制提高各项政策的科学性。政府抓经济、管市场,必须顾全局、有前瞻。“红头文件”要给企业稳定的预期,抗得住市场的检验。如果三天两头给政策打补丁,市场会在张弛中疲软,企业也折腾不起。

  期待政府运行的透明度更高——不少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很怕跟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打交道。面对讳莫如深的项目规划、含糊其词的弹性制度,企业家们常叹“不知深浅”、“怕踩地雷”,纠结“行贿犯法,不行贿肯定没办法”……只有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畅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信息互动,才能增进政商之间的信任合作,降低经济发展的“沟通成本”。

  期待政府“染指”的利益更少——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以市场主体的姿态参与经营,以企业经营的方式考核政绩,或者“公共权力部门化、政府部门利益化、部门利益合法化”。如此,管理部门变成吞噬企业利益、扰乱市场生态的“巨鳄”。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严禁政府管理部门直接或变相从市场经营中获利。同时,也要加快公共服务领域向公民、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开放的进程,用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改革,关键是政府改革;转型,首先是政府转型。政府“大”与“小”不在于机构数的增减,管理“进”与“退”不在于文件量的多少。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根本是政府职能定位的转向——从管理型转为服务型,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角色。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让政府从“号令者”转为“服务者”,让管理由“设门槛”变成“搭平台”。只有那些“闲不住的手”远离市场,全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才能竞相迸发。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38423.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