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战略提高中国经济水平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国经济时报社评理论部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合办
马小芳
2012年,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迎来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时代。中国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二大贸易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也是世界跨境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和主要目的地。不仅如此,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外汇储备,相当部分是美元债券和欧元债券,增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的份额,对国际金融市场影响日益增强。总而言之,中国的一举一动极大地吸引世界的目光,不管承认与否,也不管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进入世界一级国家方阵。
中国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赋予新内涵
十七大以前的文件没有明确提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主要内容是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十八大报告进一步要求,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并且成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领域之一。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内涵不仅包括对外贸易、跨境投资、国际金融、国际合作、境外援助、全球治理等,而且要求这些领域形成协同效应,形成合力,促进国内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不仅是沿海、沿江、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而且是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与沿海、沿江、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相得益彰;不仅是土地、资金、人力等要素的开放,而且是空间和时间上的开放;不仅有规模和数量的扩大,而且更加注重效益和质量;开放型经济不仅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相连,而且与改革密不可分,一起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中国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的实现路径
1.进出口贸易平衡
在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特别是要扩大能源资源、关键技术设备和核心零部件的进口,即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促进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既满足国内省内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又减少贸易摩擦。
优化贸易结构,实现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和“中国服务”跨越。从贸易方式看,中国外贸呈现出“一平、一顺、一逆”的格局。一般贸易基本维持平衡,加工贸易巨额顺差,服务贸易逆差。目前,国际社会对我国对外开放的关注领域集中体现在:政府采购、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化工电子机械及环境产品的自由化以及部分服务部门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全面分析利弊,制定整体上于我有利的策略。例如在服务业开放领域,稳妥扩大金融、物流、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对外开放,是“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具体方向,我们可通过世贸组织和双边自贸谈判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水平,推进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准入,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2.推动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全面提高利用外资工作水平,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由注重引资向促进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并重发展转变。创造更加开放、更加优化的投资环境,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提升外资溢出效应。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发,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协调机制,健全对外投资服务体系,拓展对外投资的产业类别,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深化国际能源资源的互利开发合作,构建稳定的外部能源资源供应体系。
3.出口市场多元平衡
即传统的欧美、港台、日本市场与新兴的东盟、拉美、非洲、中东市场平衡。应在尽力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东盟、非洲、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拓展新兴市场的范围和深度。2011年比1997年的贸易规模扩大了10.2倍,年均增长73%。国内贸易占全球贸易由1997年的2.9%提升至2011年的10%,年均增长0.5个百分点。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占主导,对新兴市场出口加快,且对前者出口增速小于后者。对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出口占比回落,对其出口比重从2005年的51.3%降至2011年的43.6%。对日本进口占比降低趋势显著大于对欧盟和美国进口占比。对印度、印尼、韩国、土耳其、南非、波兰、俄罗斯、阿根廷、巴西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占比和进口占比都出现了大幅提升。
4.拓展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股票、债券、保险市场对外开放,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拓展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从国际金融市场来看,中国人民币区域化的空间较大。随着经济实力提升,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伙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民币区域化的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占中国进出口总额比例将从2011年的13%增加至2015年的50%。中国信贷、担保、融资、保险等金融服务发展空间明显,金融对经济、社会、文化、财富的影响日益明显,中国参与和完善国际金融制度的话语权空间较大。
5.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
长期以来,中国外贸出口存在“东强西弱”格局,东部11个省份的出口总额一度占到全国的90%以上。在当前东部地区出口放缓的背景下,西部许多地区都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上加工贸易向西部转移的趋势,使得西部地区有望为中国外贸进出口增添新的动能。东部地区出口占比已经从2005年的92%下滑至当前的88.5%的平均水平,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占比则逐年递增,从8%上升至11.5%。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承接转移步伐加快,未来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占比将会进一步提升。坚持扩大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发展的区域开放格局。
6.加快自贸区建设
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完成以周边国家为基础,资源富集国家为重点的自贸区战略布局。重点在以下地区取得突破:
在东亚地区,继续引导区域一体化进程。目前,我们已经通过与东盟建立自贸关系,在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取得了先发优势,但这一优势正受到跨太协定和“10+6”等倡议的侵蚀。中韩、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启动,有利于巩固我既有优势和主导权,一定程度上化解我被跨太协定(TPP)排除在外的压力。
在中亚地区,不放弃谋划和相机推动上合组织自贸区。十年来,我国依托上合组织,推动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取得积极效果。面对俄罗斯建立“俄白哈关税同盟”和独联体欧亚自贸区的设想,我需及早谋划、循序渐进,充实经贸合作内容,巩固我在中亚地区利益。
在海湾地区,应尽快结束与海合会的自贸谈判。海合会成员油气资源富集,占我石油进口的三分之一来源,且在中东地区、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世界地位独特,在当前中东变局中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影响力不降反升。尽快达成协定,有利于我稳定海外战略资源供应,维护我地缘利益。
在亚太地区,在与发达国家建立自贸关系方面取得突破。澳大利亚是我目前正在进行自贸谈判的唯一的二十国集团发达成员。澳经济上倚重我国,但政治和军事上是美国在亚太的重要盟友,还是跨太协定的主要成员。与其建立自贸关系,有助于打破美国在我周边建立“自贸包围圈”,而且对我与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建立自贸关系具有示范意义。
7.全球治理层面
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国际组织活动,把我国日益增长的经贸实力转化为制度性权利。特别要在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贸易金融体系改革等全球性议题上,主动提出新主张、新倡议和新行动方案,增强我国在全球经贸议题设置和规则制定中的主导能力,提升我国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和履行大国责任的能力,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化解“中国责任论”舆论压力。同时,继续深化“金砖国家”、“基础四国”等新兴大国的合作,充实经贸合作内容,巩固和扩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阵营。
马小芳
2012年,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迎来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时代。中国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二大贸易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也是世界跨境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和主要目的地。不仅如此,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外汇储备,相当部分是美元债券和欧元债券,增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的份额,对国际金融市场影响日益增强。总而言之,中国的一举一动极大地吸引世界的目光,不管承认与否,也不管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进入世界一级国家方阵。
中国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赋予新内涵
十七大以前的文件没有明确提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主要内容是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十八大报告进一步要求,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并且成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领域之一。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内涵不仅包括对外贸易、跨境投资、国际金融、国际合作、境外援助、全球治理等,而且要求这些领域形成协同效应,形成合力,促进国内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不仅是沿海、沿江、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而且是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与沿海、沿江、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相得益彰;不仅是土地、资金、人力等要素的开放,而且是空间和时间上的开放;不仅有规模和数量的扩大,而且更加注重效益和质量;开放型经济不仅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相连,而且与改革密不可分,一起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中国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的实现路径
1.进出口贸易平衡
在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特别是要扩大能源资源、关键技术设备和核心零部件的进口,即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促进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既满足国内省内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又减少贸易摩擦。
优化贸易结构,实现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和“中国服务”跨越。从贸易方式看,中国外贸呈现出“一平、一顺、一逆”的格局。一般贸易基本维持平衡,加工贸易巨额顺差,服务贸易逆差。目前,国际社会对我国对外开放的关注领域集中体现在:政府采购、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化工电子机械及环境产品的自由化以及部分服务部门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全面分析利弊,制定整体上于我有利的策略。例如在服务业开放领域,稳妥扩大金融、物流、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对外开放,是“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具体方向,我们可通过世贸组织和双边自贸谈判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水平,推进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准入,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2.推动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全面提高利用外资工作水平,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由注重引资向促进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并重发展转变。创造更加开放、更加优化的投资环境,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提升外资溢出效应。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发,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协调机制,健全对外投资服务体系,拓展对外投资的产业类别,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深化国际能源资源的互利开发合作,构建稳定的外部能源资源供应体系。
3.出口市场多元平衡
即传统的欧美、港台、日本市场与新兴的东盟、拉美、非洲、中东市场平衡。应在尽力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东盟、非洲、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拓展新兴市场的范围和深度。2011年比1997年的贸易规模扩大了10.2倍,年均增长73%。国内贸易占全球贸易由1997年的2.9%提升至2011年的10%,年均增长0.5个百分点。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占主导,对新兴市场出口加快,且对前者出口增速小于后者。对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出口占比回落,对其出口比重从2005年的51.3%降至2011年的43.6%。对日本进口占比降低趋势显著大于对欧盟和美国进口占比。对印度、印尼、韩国、土耳其、南非、波兰、俄罗斯、阿根廷、巴西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占比和进口占比都出现了大幅提升。
4.拓展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股票、债券、保险市场对外开放,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拓展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从国际金融市场来看,中国人民币区域化的空间较大。随着经济实力提升,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伙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民币区域化的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占中国进出口总额比例将从2011年的13%增加至2015年的50%。中国信贷、担保、融资、保险等金融服务发展空间明显,金融对经济、社会、文化、财富的影响日益明显,中国参与和完善国际金融制度的话语权空间较大。
5.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
长期以来,中国外贸出口存在“东强西弱”格局,东部11个省份的出口总额一度占到全国的90%以上。在当前东部地区出口放缓的背景下,西部许多地区都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上加工贸易向西部转移的趋势,使得西部地区有望为中国外贸进出口增添新的动能。东部地区出口占比已经从2005年的92%下滑至当前的88.5%的平均水平,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占比则逐年递增,从8%上升至11.5%。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承接转移步伐加快,未来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占比将会进一步提升。坚持扩大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发展的区域开放格局。
6.加快自贸区建设
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完成以周边国家为基础,资源富集国家为重点的自贸区战略布局。重点在以下地区取得突破:
在东亚地区,继续引导区域一体化进程。目前,我们已经通过与东盟建立自贸关系,在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取得了先发优势,但这一优势正受到跨太协定和“10+6”等倡议的侵蚀。中韩、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启动,有利于巩固我既有优势和主导权,一定程度上化解我被跨太协定(TPP)排除在外的压力。
在中亚地区,不放弃谋划和相机推动上合组织自贸区。十年来,我国依托上合组织,推动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取得积极效果。面对俄罗斯建立“俄白哈关税同盟”和独联体欧亚自贸区的设想,我需及早谋划、循序渐进,充实经贸合作内容,巩固我在中亚地区利益。
在海湾地区,应尽快结束与海合会的自贸谈判。海合会成员油气资源富集,占我石油进口的三分之一来源,且在中东地区、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世界地位独特,在当前中东变局中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影响力不降反升。尽快达成协定,有利于我稳定海外战略资源供应,维护我地缘利益。
在亚太地区,在与发达国家建立自贸关系方面取得突破。澳大利亚是我目前正在进行自贸谈判的唯一的二十国集团发达成员。澳经济上倚重我国,但政治和军事上是美国在亚太的重要盟友,还是跨太协定的主要成员。与其建立自贸关系,有助于打破美国在我周边建立“自贸包围圈”,而且对我与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建立自贸关系具有示范意义。
7.全球治理层面
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国际组织活动,把我国日益增长的经贸实力转化为制度性权利。特别要在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贸易金融体系改革等全球性议题上,主动提出新主张、新倡议和新行动方案,增强我国在全球经贸议题设置和规则制定中的主导能力,提升我国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和履行大国责任的能力,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化解“中国责任论”舆论压力。同时,继续深化“金砖国家”、“基础四国”等新兴大国的合作,充实经贸合作内容,巩固和扩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阵营。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hishiyaowen/117973.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湖北在寻求增长动力中调结构
下一篇:快讯商务部上调日本电气氯丁橡胶反倾销税率
·张茉楠设立外汇产业基金支持中国经济升级2013.07.23
·评论金价能否翻身?2013.07.23
·日本金融业已渗入东南亚 安倍晋三获胜有益邻国2013.07.23
·彭博社巴菲特为何放弃印度?2013.07.23
·黄人天要管住高房价就要管住货币2013.07.24
·项峥金融市场流动性收紧是大概率事件201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