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湖南从粗放式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型

发布时间:2013-1-11 9:32: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体:

  依托工业投资增长总量领跑中部的湖南,工业粗放式增长方式造成的重复建设问题仍是制约湖南经济发展的软肋。

  ■本报记者 王晓红 ■郭志强

  日前,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公布的 《工业发展质量评价2012年报告》中获悉:“湖南工业发展质量位居全国第9位,较去年前移了3个位次,稳居中部六省第一。”

  湖南工业交出的这份“质量”和“效益”齐升的成绩单,映射出当下湖南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路径选择。去年12月25日闭幕的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纲挈领地提出,“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素质和增长质量,始终以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千方百计做好优化存量与做大增量并重的文章。”

  会上,围绕“质量效益型”经济着力点的话题,专家学者纷纷表示,“湖南应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其中,重点就是要紧紧围绕优化“扩内需”这个存量和做大“新型城镇化”这个增量做文章。

  重点突破,优化提升存量经济

  “湖南工业发展质量成长性良好,工业发展活力、运行绩效等排名靠前,稳定增长、竞争力、结构优化、技术进步、两化融合等要素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属于‘最有潜力’省份”。《工业发展质量评价2012年报告》如是评价湖南工业整体发展情况。

  近年来,湖南工业投资一直是推动湖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根据湖南省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仅2012年,湖南986个“三个一”重大项目,共完成投资5500亿元。

  “这些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已成为湖南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和增长质量的重要抓手。”湖南省发改委主任胡衡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依托工业投资增长总量领跑中部的湖南,工业粗放式增长方式造成的重复建设问题却仍是制约湖南经济发展的软肋。

  对于这些粗放式增长方式的问题,湖南高层早已开始谋划将湖南经济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相关数据也显示,湖南经济向“质量效益”转型拥有较好的基础,仅2011年湖南省工业发展质量成长性综合评价获得90.97高分,排名中部六省第一位。(下转12版)

  (上接1版)

  其中,“发展活力”排名第一位,“运行绩效”排名第二位,“基础条件”排名第五位。

  据记者了解,湖南为了优化经济向“质量效益”转型的基础条件,2013年湖南将进一步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三个一”行动计划,让资金更多地向重点民生工程倾斜。据悉,湖南目前初步筛选出100大重点产业项目、8大基础设施工程、8大生态民生工程,总投资1.3万亿元,年度投资2500亿元。

  优化投资环境所孕育的“活力”也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湖南对民营经济的开放态度上,去年12月的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纳入湖南2013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并提出要加大投资,把潜在的增长能力转化为现实的增长优势,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有效破解资金瓶颈和土地瓶颈。

  在胡衡华看来,“激活民间资本才是解决资金瓶颈的根本之道,这就需要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准入,扩大民间投资比重,优化投资结构。2013年,湖南将继续落实鼓励引动民间投资各项政策,争取自筹及其他资金11600亿元。”

  “从工业发展质量看,目前,湖南仍处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继续保持中部第一位。”据湖南省经信委主任谢超英介绍,从工业发展成长性看,除“第一梯队”的7个发达省市之外,湖南在“第二梯队”的15个省市中排第一位,同时列全国“最具潜力”省市第一位。

  在经济发展中,湖南的“潜力”远不止限于强劲的投资活力,而更多体现在提升消费结构上。

  仅2012年前三季度,湖南消费增长明显高于GDP的增长幅度,消费日益成为推动湖南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据统计,2012年1至10月,全省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12.79亿元,增长15.1%。

  为了增强消费对经济的基础作用,湖南力促消费热点“竞相迸发”。目前,作为新型商业业态,汽车类增长迅猛,2012年1至9月,湖南汽车行业规模企业(含工程专用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9.7亿元;电子商务也成为全省消费领域的亮点,仅2012年,湖南电子商务销售额已达600亿元左右。

  与此同时,湖南深知“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是对“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的深化。

  新年伊始,湖南省就对外公布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省流通领域将力争形成6大千亿产业集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万亿元,使湖南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商贸物流和消费中心。

  据悉,作为夯实湖南的消费流通领域基础的有力支撑,到2020年湖南将形成的商贸物流、居民服务、再生资源回收、湘菜、酒类流通、药品流通等6大千亿产业集群,发展壮大10个以上营业额过500亿元的都市核心商圈、10个以上交易额过300亿元的商品市场、20个以上销售额过100亿元的流通企业,届时湖南的消费“正能量”将全面激活。

  科学布局,培育发展增量经济

  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在全国纷纷出台2013年经济工作“路线图”的背景下,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按照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要求,坚持速度和质量并重,突出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一认识无疑为中央这一决策写下了湖南注脚。

  在2011年,湖南全省城镇化率才达到45.1%,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仅2万亿元左右。对此,湖南省住建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袁湘江表示,“湖南2011年的城镇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2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湖南城镇化水平不高这一“短板”意味着,湖南借助“新型城镇化”这一着力点来释放内需的潜力依然非常大。

  按照一般国际城镇化发展规律,城镇化的发展必然带动投资的增长,投资的增长也反过来能带动消费的增长。

  业内学者指出,特别是对作为传统农业大省的湖南来说,城镇化的重点应放在通过土地制度使农民获得更多财产收益,这必然能带动农村居民消费的增加,既可缩小贫富差距,也可以推进其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从而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根据测算,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转移70多万农村人口,带动3500亿元投资,增加70亿元消费。按此推算,到2015年,湖南将要转移近350万农村人口进城,由农民转变为城镇市民,带动相关投资17.5万亿元。

  那么,湖南将如何按照“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要求做大城镇化这个“蛋糕”呢?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后凯指出,湖南可从三个方面来推进城镇化建设。一是要提高城镇化发展本身的质量,注重发展城镇自身特色,把当地传统风俗文化融合到城镇化过程中来;二是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减少不必要的代价,优化能源、土地资源等的利用,实现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确保城镇长期健康合理发展;三是要缩小城乡发展之间的差距,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

标签:湖南

上一篇:如何解决企业转型中的问题
下一篇:深化国企改革路线图力争上半年出台

相关阅读:

·美国财政悬崖逼近 两党将展开最后谈判2013.01.11
·财政悬崖后果详解增税减支难以避免2013.01.11
·美国财政悬崖将至 道指低开0.27%2013.01.11
·2012年欧佩克石油收入逾万亿元美元2013.01.11
·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关于税收分歧细节详解2013.01.11
·长阴首现 行情尚未结束201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