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商界精英 >> 浏览文章

新华社专访詹纯新“走出去”提升中国企业国际化地位

发布时间:2013-1-8 10:51:27 来源:新华网 【字体:

  尽管中联重科(000157)近期由于和三一重工(600031)之间的竞争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但这丝毫未影响其掌门人对于公司未来国际化布局的思考。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低谷期,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走出去’的黄金窗口期,中国企业正融入一个多极、多元、多彩的产业生态。”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詹纯新近日在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詹纯新说,在全球经济的棋局中,中国的战略地位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占领国际化战略的高地,这种态势越明显,便越受到世界的关注。

  “然而,反观中国,能代表中国某个行业的企业尚不多见。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国内经济发展速度快,行业的市场就强;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行业市场就差,这样一个企业群体局限于国内市场竞争,行业性产能过剩就成了一个跳不出的魔咒,企业需要拓展发展空间。”这位企业家表示。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詹纯新早早就开始了企业的国际化布局。2008年,中联重科以5.1亿欧元资金收购堪称欧洲工程机械界翘楚的意大利CIFA公司,这起震动欧洲的并购案让中联重科一举成为全球混凝土机械的“巨无霸”。

  四年之后,就在2012年12月底,中联重科宣布出资2.35亿美元收购香港中联重科CIFA公司其他股东的40.68%股权,收购完成后将全资拥有香港CIFA公司。这意味着中联重科携手弘毅投资、高盛和曼达林基金等私募机构的海外并购正式收官。

  “私募基金有退出的需求,而收购后的企业要完全整合也需要股权上的完整。”詹纯新对此表示。CIFA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利润是金融危机前2007年全年利润的三倍,并购效果十分明显。

  四年的收购历程也让詹纯新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艰辛。“对中国企业而言,国际化之难,难在中外企业文化的差异、对国外人文环境的理解、对各国贸易壁垒的突破等,难在相当多的中国企业还在用中国式思维做国际化的事情。这造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水土不服,相当多的企业是走出去了,但没有走进去。”

  “包容、共享、责任、规则、共舞”,这是中联重科在“走出去”过程中总结的五项基本原则。据介绍,现在的意大利CIFA公司虽然没有一名总部派驻的中方员工,却在严格按照中联重科的制度体系运行,每年会接受中国总部的全面审计,每天的运作都与总部步调统一。

  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形势发生了变化。“许多行业都出现了这样一种转变。一些外国企业非常愿意和中国企业合作,非常愿意把自己的企业卖给中国企业。”詹纯新说,这为中国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主流的产业生态、成就世界级的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标签:新华社专访詹纯新“走出去”提升中国企业国际化地位 詹纯新

上一篇:冯仑学会在会场上解决矛盾
下一篇:郭台铭企业要了解国际政治结构 搞经济也要懂政治

相关阅读:

·成都公交车免费wifi开通 四川省首次推出wifi公交2013.01.08
·浙江海宁一制衣公司15人食物中毒 卫生局称四季豆未煮熟2013.01.08
·长沙闹市悬浮电杆吓坏路人 市民称电线杆被卡车撞断2013.01.08
·2011年GDP最终核实为47.31万亿2013.01.08
·中国今年仍是贸易壁垒重灾区2013.01.08
·今年全球地产投资者最钟情美国201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