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五粮液被重罚暗含啥玄机?
但是不管咋说,白酒行业,特别是两大巨头被罚4亿多元,这还是第一次;对国内企业开出2亿元以上的罚单,似乎也少见。纵观本次白酒行业的两大巨头被罚的起因,是由于2012年末,受塑化剂和禁酒令的双重影响,内地高端白酒在本应旺销的季节遭遇寒冬。面对经销商竞相低价出货的态势,为了保住1519的市场价,茅台下发通报文件,对3家低价销售和串货的经销商开出罚单,暂停执行茅台酒合同计划,并扣减20%保证金,并提出黄牌警告。同样,五粮液也采取了类似的保价举动。
可能有人会疑惑,茅台五粮液有啥权利对其经销商降价进行处罚,咋就这么牛?笔者认为主要是正宗茅台五粮液产量有限而且公款吃喝无限所致,于是乎,茅台五粮液的经销商们,每年都得提前两年把未来的买酒款打入两者的账户。我们透过上市公司必须向股市公开的财务报表中看出,茅台酒五粮液账上动辄数百亿的现金流,此举着实让其他上市公司羡炉不已。正因为如此,对经销商们对茅台五粮液的“单边限价令”敢怒而不敢言。一旦谁冒犯了二者的霸王条款,经销商因未来购酒款早已提前交给了二者,所受罚款只能由二者从购酒预付款中轻松“划账”。
笔者认为,茅台五粮液这次裁在国家发改委手心里,是他们妄想垄断市场价格,咎由自取的结果,我们从这个事件上可以看出二个问题:一、茅台五粮液不辩政治风向,其管理层只顾赚钱,而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不被罚才怪。二、视国家《反垄断法》为摆设,错误的认为发改委只会约谈不敢真开罚单。
★做生意要辩政治风向
众所周知,短短四五年间,茅台从四五百元一瓶一度疯涨至两千多元一瓶,靠的就是公款高消费的肆无忌惮,以及由此引发的经销商对高端白酒实行投机性“囤积”。可其管理层应早知高端酒业的冷暖,十八大后从正经颁行“六项禁令”起步的“禁酒令”等举措,于是白酒行业从原来的供不应求,变为供大于求,向来只涨不跌的茅台五粮液价格开始一路下行。如此一来,那些原本准备囤积居奇,待涨而沽的经销商,立马就开始消化不畅,为了赶紧止损,早日收回部分资金,经销商们只能冒犯茅台五粮液的霸王式规条偷偷降价出货。
不过,茅台五液酒的高层立即感到,鉴于消费心态普遍买涨不买跌,降价闸门一旦开启再要关闸可不容易,于是茅台率先对5家偷偷降价销售的经销商动了“杀机”。而由于当前百姓早已将茅台与公款吃喝腐败划上了等号,闻茅台开始为维护价格坚挺而出手,民间的不满更是再次出现井喷,并且还将担心和疑虑指向了“六项禁令”能否彻底执行。如此情势的形成,就大体可以解释,为什么此前茅台实施了多年的“单边限价令”,并未招惹来国家发改委的公开干预,而偏偏茅台这次处罚5家不听话经销商的后,却被国家发改委重罚了。
★把《反垄断法》当作“花架子”
这次发改委开出了巨额罚单,这一狠招恐怕两家酒企做梦也没想到。其实《反垄断法》施行已第5个年头,此前对国内企业类似涉嫌价格垄断个案的惩处,国家发改委总是网开一面,从未出过如此“狠”手。以至于舆论普遍认定,原本就“钢火”欠足的《反垄断法》,最多用来拍几只运气不好的“苍蝇”而已。故而,《反垄断法》无非是只“纸老虎”的印象在民间已形成共识。
而这次发改委向两大高端酒企开刀,再联系上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对韩国三星、LG等6家境外企业垄断液晶面板价格而开出的3.53亿元罚单,其传递出的信号无疑更值得重视:其一,《反垄断法》不再是“花架子”了,要动真格了;其二,那些垄断市场的巨头们,别以为发改委不敢开罚单,也别再不拿《反垄断法》当回事了;其三,想借对茅台五粮液的重罚的契机,对那些在其他领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搞价格垄断的市场“大鳄”们提出警示,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发改委对垄断企业的重罚之手向来是高高抬起,而轻轻放下。这次茅台五粮液却栽在了其重锤之下。有人戏称其“时运不济”,而笔者认为这二家高端白酒垄断企业受重罚早已“命中注定”。首先,中央政府正在倡导“禁酒令”,而茅台五粮液却私下“限价令”,这不是“顶风作案”?再者,这些年频频违反《反垄断法》,太不把法律当回事,这不是逼着发改委对其开罚单吗?最后,目前各个行业领域巨头们搞垄断的事件层出不穷,发改委法不罚众,只能拿茅台酒五粮液开刀,给其他“大鳄们”提出警告。所以这次二家高端白酒企业栽在发改委手中一点也不冤。
上一篇:中国防火长城束缚企业手脚
下一篇:2013年房地产商噤声回暖分析转,有删减
·02.21私募火线抢入6只强势股2013.02.21
·2月21日私募盘后重点股研读点评2013.02.21
·2.20盘后深圳红岭私募信息曝光独家2013.02.21
·21日机构强推买 6股极度低估2013.02.21
·02月21日早间最新小道消息独家探秘-12013.02.21
·02月21日早间最新小道消息独家探秘-22013.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