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政府官员 >> 浏览文章

张邦松茅台成为公权力的替死鬼?

发布时间:2013-2-25 8:19:00 来源:腾讯财经 function ContentSize(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Content').style.fontSize=size+'px';} 【字体: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Math.ceil(new Date()/3600000);

[导读]作为一种商品,作为一个高端品牌的定价策略,我实在看不出茅台们错从何出

茅台、五粮液因价格垄断被罚4.49亿的消息,就像一坛发酵多时的老酒,盖子一旦揭开,其气息就迅速四处弥散。观察对此事的评论,感觉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都如饮甘醴,觉得这两个公众心目中“三公消费”的代名词、权力腐败的作俑者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实在是大快人心。在有些人看来,茅台、五粮液近期的销售低迷及至如今的受罚,甚至可以作为反贪腐、反浪费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标志。

随着公众对于腐败、公款吃喝、分配不公等社会问题的强烈关注,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也从中国酒文化的代表变成了公众的眼中钉,这些动辄上千元的白酒由于其消费群体的特殊性,让人无法不产生某种联想。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瓶小小的茅台酒,装载了太多来自民间、来自社会底层的不满和怨念。对此,为政者当深思且自省。

然而,不管是有意无意,公众对于茅台们的反感甚至“妖魔化”,很大程度是一种“迁怒”,是对于公权力的滥用束手无策之后的移情。但茅台作为一种酒,茅台酒厂作为一个公司,遭受这样的待遇是否能算公平?

想起《红楼梦》中的一个故事。有一日贾宝玉趁母亲王夫人午睡之际,调戏王夫人的丫鬟金钏儿,不料王夫人只是假寐,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最后金钏儿被赶出贾府,不堪羞辱的她投井自尽。好好的一个姑娘,有些思春也是人之常情,错就错在她喜欢了贾府的少爷,也是公权力的化身。公权力当然没有法追究,只好让这个丫头做了替死鬼。

茅台的命运和金钏儿很相似。在很多人眼中,茅台变成了下作的小娼妇,专供官高爵显的人消遣。然而,作为一种商品,作为一个高端品牌的定价策略,我实在看不出茅台们错从何出。作为一个企业,茅台们制定了最合适自己企业发展的营销策略,就是把酒卖给围绕“三公消费”产生的产业,如高档酒店、政府采购等。这个策略本身与国家律法无犯,属于正常的企业经营行为。茅台们没有义务去分辨买酒的钱是公款还是血汗钱,法律并没有要求他们甄别这些酒的最终用途,它们下了谁的肚肠。“三公消费”的问题,反腐倡廉的问题,不是喝不喝茅台的问题,而是政府预算如何公开、相关制度如何健全的问题。否则,不喝茅台,换成拉菲,这些问题有了本质改变吗?

在中国,如果有哪种商品天然具有成为奢侈品的条件,那就是茅台,因为它产量稀少且文化底蕴深厚。既然是奢侈品,同时也无关国计民生,对于茅台这种特殊产品的定价机制,是否能够更多地尊重市场规律,让市场来调节其价格?高端白酒天然就不是寻常百姓的杯中之物,那种让人人都能喝得起茅台,试图在味蕾上寻找公平正义的想法是天真而且反市场的。毫无疑问,所有一切都要以遵守法律为前提,但有一点值得我们思考,那就是,好的法律才能成全一个好的市场。

ContentRigthTop();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34d911ac866f4d4b7a36889a6ef37db'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