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七十万农民的“转身

发布时间:2013-4-9 15:18:00 来源:中国财经报 【字体:
——山东省诸城市财政全力保障城乡一体化建设纪实 

    “大爷,您是哪里人?”“我是东辛兴的,原来是相谷村的。”这是记者在山东省诸城市辛兴镇东辛兴社区与一位农民的一段对话。
  2010年,诸城市1249个行政建制村代之以208个农村社区,成为全国首个撤销全部行政建制村的市(县、区)。自此,诸城市70万农民的生产生活经历了极大的变化。

  两公里服务圈公共服务到身边

    村庄数量多、分布散、条件差异大,以村为单位建设标准化的公共服务设施,政府财力很难支撑,这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制约。诸城的农村社区化正是基于在有限财力的条件下,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诸城市政协副主席、财政局局长韩培武告诉记者,为提高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该市将农村社区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逐步形成了以市镇两级财政资金投入为主体、单位自愿帮扶为辅助、社会捐助为补充的农村社区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2010年以来,该市市镇两级财政投入6亿多元,在全市208个社区统一建成了标准化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大楼,综合服务半径为两公里,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社区警务、社会保障、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一揽子”服务,农资超市、商店、理发室也一应俱全。
  “原来办个事,要跑到镇里,现在在社区服务中心就可以搞定。以前看病要去镇卫生院、市里医院,现在花几分钟来社区卫生室就行。”辛兴镇党委宣传委员林增文告诉记者。东辛兴社区卫生室位于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楼,大约100平方米,分为诊疗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和值班室,所服务的居民最远的是原东花园村居民,距卫生室1.5公里。在医护人员管理上,诸城市各社区卫生室都与镇街卫生院实行一体化管理,这有利于将社区周边村里水平较高的医护人员集中起来,让农民享受到安全、方便、有效、价廉的卫生服务。同时,因社区卫生室归属于镇街卫生院,农民在社区卫生室看病可直接通过新农合报销得到补偿。
  “农村社区化目的就是通过社区将镇街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基本公共服务下沉到农村,为农民开展基本公共服务,使其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社区服务。”韩培武说。
  综合服务中心的西侧是该社区幼儿园。据介绍,2010年以来,该市投资1亿多元,建成102家公立幼儿园,保证每个社区一家,每个镇街一家中心幼儿园,可以满足每一名适龄儿童就近入园。
  为增强社区的吸引力,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诸城208个农村社区全部建成了1000平方米以上的文体活动广场;全部建立了标准化电子阅览室,社区图书室总藏书达140多万册;成立了27家文化社团、600多支民间文艺队伍,城乡文化广场每年组织文体活动1万多场次,有效提升惠及城乡居民的“两公里文化服务圈”效能。

  条件不比城里“糙”农民就地城镇化

    坐在东辛兴社区赵金辉家敞亮的客厅里,赵金辉笑着对记者说,“我们这里空气好、噪音小,不拥挤、花钱少,需要去城里,社区每10分钟一趟公交车可以直接到,很方便。”赵金辉是原东辛兴村人。2007年,东辛兴社区成立,辖原东辛兴村、相谷村等6个行政村。为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该市出台了鼓励农村居民向社区中心村聚集融合的相关规定。东辛兴村因交通区位等优势成为新社区的中心聚合区。2010年,东辛兴社区开始聚合区建设。按照规定,农民自愿放弃旧宅迁入新区的,按照一比一置换,超过部分按照建筑成本价购买。目前,东辛兴社区29处独院二层住宅已经建成并入住,新建2栋5层楼房共80户将于今年开春后入住。
  2010年10月,赵金辉将自己在村里的旧宅子交出,另补交了19万元购买了一套267平方米的独院住宅。“水电直接入户,社区集体供暖,很快天然气也要入户了。现在我们这里一点也不比城里‘糙’。”赵金辉说。
  “现在,农民置换的意愿很强烈。我们社区已经规划好60亩住宅用地,等相关审批完成后动工建设。规划用地能盖23栋楼房,可满足整个社区1121户居民全部迁入。”东辛兴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赵金銮告诉记者。据介绍,完成置换后,该社区通过旧宅拆迁可恢复土地1000亩。
  据了解,未来几年,该市208个社区将形成76个聚合点,据测算,如果农民全部迁到中心村居住,诸城旧宅基地将腾出10万亩地,这将是不小的一笔资源。截至目前,该市已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财政奖补资金2亿多元,完成镇街驻地拆迁4200多亩,改造农村住房3000多套。
  在发挥财政政策资金吸附和引导作用的同时,诸城市财政还不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先后投入30亿元,新修改造城乡道路近3000公里,修建山区道路143公里,实施了村村通油路工程,并高标准配套建设了供水、供热、排污管网和绿化工程,推进了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
  目前,诸城208个农村社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垃圾和污水实现集中统一处理,社区已全部开通客车,53%的农村社区实现了集中供暖……

  产业发展一体化实现家门口就业

    小耿,辛兴镇朱庙社区居民,骑自行车从家到位于辛兴镇工业园区的工厂只需10分钟,每天工作8小时,月收入3000元。“农忙时每天上12个小时,休一天,不耽误农活。”小耿说。
  “现在我们镇工业园区共有企业137家,只要愿意,每个人都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工作。”林增文说。
  其实不只是在辛兴镇。在统筹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诸城市坚持“全域一体、城乡统筹”的产业一体化发展理念,把发展县域经济与加快小城镇发展结合起来,把做大做强镇域经济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2008年以来,该市在13个镇街共规划建设了24个特色工业园,建立了18个中小企业创业服务基地。市镇两级财政除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外,工业园建设过程中还出台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贷款贴息、专项资金扶持等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韩培武告诉记者。
  2008年,大业公司“退城进园”来到了辛兴镇工业园区。4年来,该公司由一个占地60亩、员工200人、年产5000吨的企业,发展成为占国内市场份额30%的中国橡胶工业百强企业,占地600亩,员工2000余人,年产胎圈钢丝、钢帘线等钢丝制品30万吨。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辛兴镇各社区提供了1500人以上的就业岗位。目前,全市农村社区入驻企业达1229家,15万农民在家门口变成了产业工人。
  为增强镇街发展经济和组织财政收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2008年起,该市对镇街实行“核定收支、定额上缴、增量分享”的财政体制,按照属地化原则,将镇域范围内的企业实现的税收全部划归镇街,由镇街统筹安排使用,财力不足的市财政予以补助。
  另外,以财政奖补为手段,该市通过依法流转土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培育特色产业社区,大力发展高效安全农业;以城区骨干流通企业为龙头,以农村各类专业市场为载体,以农村社区连锁店、专卖店、便民超市为基础,建设覆盖城乡的流通网络。
  充分就业,大大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2012年,诸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3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804元,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为1.7∶1,远低于全国3.1∶1的水平。
  与此同时,城乡产业一体化也推动了该市经济提速扩张,增强了市乡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的财力,2012年,该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47.3亿元,全市13个镇街平均财力达到4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