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股份制银行超限战

发布时间:2013-3-15 9:24:00 来源:新财经 【字体:
  高远征、孔凡、林帅分别是三家股份制银行某市分行行长、支行行长和分行同业部总经理,他们有着同样的职业经历,都是从国有银行跳槽到股份制银行的高管。他们离开了相对轻松和稳固的国有银行,来到转型期的股份制银行,经历了荆棘满路,也收获了快乐和财富。

  他们在银行业工作了二十多年,亲身经历了银行业的变革和转型,如今,他们说起银行业务都如数家珍。但让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在他们光鲜的银行高管身份背后,是无尽的压力和对银行前景的担忧。

  股份制银行近几年转型步伐不断加快,而转型最大的变化就是银行产品的创新和业务模式的创新,各家银行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比如,招行以私人业务见长,利用大客户来带动公司业务,招行稳定的卡存款资源,使其负债端的市场优势非常明显。

  各家银行都使出浑身解数,争取能在转型大潮中赢得头筹。目前,股份制银行向零售银行转型已成趋势,各种零售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也尽显优势。但零售业务需要长时间积累,回报期较长,太激进的发展模式只能使转型的步伐放慢,风险放大。

  同业业务全面发力

  现今,有一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资产比例呈下降趋势,而同业业务却增长迅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2011年开始,股份制银行就在尝试各种转型,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同业业务的快速扩张。

  从去年开始,股份制银行同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普遍超过20%,其中兴业银行同业资产已超过了传统的信贷资产,光大银行同业业务利润也已占总利润的25%以上。光大银行某市分行同业部总经理林帅告诉记者:“银行做同业业务的人员不多,业务也比较单一,但给银行带来的收益非常大,所以备受行里重视。这是近两年来股份制银行变化最大的地方。”

  以前,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都是最传统的票据贴现、转贴现业务以及同业资金拆借、同业资金存放等业务;而现在的同业业务基本集中在存放同业、拆出资金、买入返售等业务方面,其中买入返售中的一些产品都是近几年银行推出的创新产品。林帅介绍:“现在银行同业之间可以通过券商、信托公司等渠道发放理财产品,这跟银行卖给老百姓的理财产品不一样,零售的理财产品是为了吸收存款、吸引客户,而同业之间发放的理财产品是为了获取更高的利差和手续费。”

  林帅举例说:“比如,招商银行的大客户要做一个大项目,需要资金,但此时招行的信贷额度已经用完了。招行为了支持它的大客户,就会将客户的这个项目通过信托公司或其他机构包装成一个理财产品,通过同业业务发给光大银行,并约定该理财产品到期回购。光大银行在购买了这个理财产品后,将资金发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再将这笔资金发给招行,招行再通过委托贷款的形式贷给客户。”

  在这个过程中,招商银行实现了曲线发放贷款的目的,信托公司赚取了手续费收入,而光大银行赚取了利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各家银行同业之间的项目对接特别多,而且各种方式都有。

  2012年以来,同业业务中做得最多的产品叫做信托受益权,截至2012年年底,国内商业银行信托受益权规模将达8000亿元。其中,兴业银行的这一业务最突出,2012年中报显示,兴业银行信托受益权类投资达2816.07亿元。林帅表示:“做信托受益权产品,银行、信托公司都能赚取手续费收入,融资企业可以在银行信贷额度紧张的时候获得资金。”

  但市场对于信托受益权的争议一直不断,认为它是影子银行的一种模式,存在监管套利嫌疑。但目前银监会并未规定银行理财资金投资不能直接投资信托受益权,或理财投资信托受益权需要转入表内,因此还不受监管。

  林帅向记者介绍:“我们购买同业理财产品的资金都是通过同业拆借来的,同业间募集资金相对容易,融资成本也比较低。按照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行情,将隔夜、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或者1年等长短期资金进行错配,如果10个产品资产规模有100亿元,我就要错配100亿元的资金。一般是长期资产配短期资金,这样利差空间会大一些。等短期资金到期了,再滚动募集下一笔资金,整个资金池会有一个平均价格,然后有选择性地投资理财产品、投资票据、投资信托受益权或者其他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赚取平均1%的利差。”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做同业业务非常辛苦,业务员要时刻观察宏观形势、央行动向、高层讲话、货币政策、各类资金的动向等,通过这些信息,大致会推算出短期和长期资金的趋势。林帅告诉记者:“同业资金来源渠道很多,证券公司、信托公司或其他银行的都有,但一旦资金趋紧,就会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为了不让资金链断裂,业务员就必须找到存续资金,而此时如果资金紧张,价格波动就会很大。之前的资金成本如果是3%,而存续资金成本就可能上升到5%。遇到这种情况,资产价格就倒挂了,就会产生亏损的风险。”

  一家股份制银行市分行行长高远征对记者表示:“同业业务的风险是一定存在的,不光体现在资金错配风险上,还有票据本身的风险,比如瑕疵票、克隆票等。银行给企业贷款需要授信,同业之间做业务也需要授信,一旦哪家银行破产,出现挤兑,我们与这家银行之间的业务就会出现风险。一般来讲,我们股份制银行与工、农、中、建等国有银行做业务,基本不用授信,但与城商行等小银行做业务是需要授信的,因为小银行风险比较大。”

  小微贷款全面铺开

  由于股份制银行的贷款额度有限,很多大项目根本竞争不过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只能做差异化业务,在某一个单项业务上比较有竞争优势。

  高远征表示:“近两年来,股份制银行的经营战略就是业务‘下沉’,放下身段向中小企业倾斜。国家也从政策上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要求商业银行免除对中小企业的承诺费、顾问费等各种费用。”

  以小微贷款为特色的民生银行一直在这个领域保持着优势,2012年,民生银行小微贷款余额为3170亿元,同比增长845亿元。一直以私人业务见长的招商银行,近年来也发力小微贷款,2012年,招行小微贷款1700亿元,新增906.6亿元,新增量已经超过了民生银行。

  近日,央行公布的2012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年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58万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分别比同期大、中型贷款增速高8个和1个百分点。因此,小微贷款已经成为股份制银行未来业务转型的一大趋势。

  但林帅表示:“小微贷款利率上浮普遍在30%~40%,整体收益水平肯定提高了,但由于小微贷款推广时间不长,未来的风险有多大目前还不是很清晰。不过,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风险可能会在未来某个时期有一个爆发期。”

  除了小微贷款,股份制银行还热衷于贸易融资这块业务。某股份制银行支行行长孔凡对记者说:“贸易融资是股份制银行做得比较好的一块业务,产品比较多,做得也比较活,因为这个业务做起来相对比较简单。”

  孔凡举例说:“比如一家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肯定要出现应付账款、应收账款,一般应收、应付款都要在一段时间以后才能到账,这个时候,银行利用票据或保理业务(也叫应收账款买断),先把这部分资金发放给企业,企业付一定的利息给银行;企业需要进货的时候,可以去银行开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等,这就使企业资金尽快盘活了,而银行在贸易融资业务上的收益也不错。”

  模式创新利弊共存

  银行产品和业务模式的创新都是在传统业务基础上的变通,基本离不开传统业务。近几年,在股份制银行中非常普及的“互保”、“联保”贷款发展迅速,这主要是针对小企业、个体商户的小微贷款。联保贷款最早是十几年前农业银行针对农户推出的一种贷款方式,后来逐渐被其他银行效仿,特别是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等中小银行。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由于抵押物不足,很难从银行获得抵押贷款,而这种联保贷款由于不需要抵押物,小企业获得贷款相对容易,原则上银行也降低了风险,因而联保贷款一度被认为是商业银行的融资创新模式,在大多数银行得到推广。

  高远征向记者介绍:“联保贷款刚流行的时候,联保企业的业务相对独立,贷款额度与企业实际业务能力也匹配。而且在经济环境好的情况下,联保贷款既给银行降低了风险,银行又可以利用联保模式再收一笔‘保证金’,可谓是双保险。”

  但一段时间以后,特别是受经济下行的影响,同行业、同地域的联保企业可能会在同一时间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整个联保链条上的企业资金链都紧张,导致多米诺骨牌的倒塌,银行系统性风险被放大。2012年,曾有600家浙江企业因联保贷款被卷入连环担保圈。

  除了受经济下行影响而引发的联保风险外,人为操纵也是放大联保风险的主要原因,孔凡告诉记者:“如果都是独立的企业一起做联保本身没问题,但这项业务开办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联保业务被一些银行做歪了。很多联保公司都经过了包装,然后来骗取银行贷款。比如5家企业联保,他们会找自己的亲戚朋友注册5家公司,互相担保,每家在银行贷款500万元,5家公司就能贷款2500万元。最后发现这些公司全部是空的,大家一拍就散,等于是骗取银行贷款。”

  还有一块业务也是股份制银行比较热衷的,就是钢铁贸易贷款。本来,钢铁贸易并不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行业,但近两年,由于各家股份制银行都在转型,扩大零售业务份额,钢贸贷款正好赶上了一些银行转型的契机。从数据上看,2011年,钢贸行业银行贷款占当年银行贷款总额的8.4%,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前几年,正是钢贸行业发展旺盛的时候,做钢贸贷款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说相对容易,市场上有几百家客户,有钢材做抵押,银行可以放心放贷。客户经理的贷款指标、存款指标也都轻易完成了,自己的收入也上去了。孔凡说:“做钢贸贷款不用求人,都是人家找上门,有一段时间,做钢贸贷款是银行客户经理最开心的事情。”

  但是,2012年,在“长三角”钢贸商聚集地区,连续发生了钢贸商跑路、自杀等事件,使大笔钢贸贷款出现问题,众多银行被卷入其中,银行的人见面就说:我们要“防火、防盗、防钢贸”。

  孔凡介绍:“市场上有上千家钢铁贸易商,很多贸易商其实就一台电脑,一间办公室里就一个人,钢贸商用库存的钢材做抵押,去银行贷款,价值1000万元的钢材,去银行可以贷到800万元。然后,他们会用同一个库存的钢材,辗转好几家银行去贷款。在上海,经过统计后发现,钢铁贸易的授信额度已经超过钢材现货的好几倍。这时银行才醒悟过来,开始清理,但那些钢贸商早就拿着钱买房、买地、炒股票、放高利贷了。2012年,上海的钢贸授信达1000多亿元,最后损失了几百亿元。”

  考核制度倒逼风险

  联保贷款、钢贸贷款案件接二连三地发生,也映射了商业银行在转型和创新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一个新的产品或新的模式,在设计原理和制度管理上一定是合理的,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人为的操作风险却被银行忽略了。

  孔凡告诉记者:“以联保贷款为例,如果5家联保公司中,四家公司都是虚的,最后还成功拿到了银行联保贷款,这一定是银行内部与企业内外勾结才能做到的。因为企业并不了解银行内部的流程和管理制度,如果不是银行内部人员参与包装,这些弄虚作假的材料也过不了审核那关,所有的案件其实都是操作风险引起的。”

  孔凡说:“大家之所以要铤而走险,其实都是银行的考核制度给逼的,完不成任务不但收入水平会下降,还有被免职的风险。因此,不如先过了这一关再说,这都是侥幸心理在作怪。”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几个采访对象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领导快把我们逼疯了。这些年,商业银行的增长速度高得惊人,各类银行遍地开花,竞争近乎到了无序的状态。高远征对记者说:“各家银行的考核制度就像大跃进一样,地方经济GDP增速在8%,却要求银行的增长速度要达到30%,其实数字背后很多业务是空的,不过是面子工程,并没有真正赚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银行的考核制度非常严厉,比如某股份制银行实行“平衡积分卡”制,考核后进行末位淘汰。平衡计分卡的考核指标包括很多项,比如存款、贷款、中间业务、信用卡、小微贷款、电子银行等,所有的指标都分项考核,每一项都会有一个分数和排比,年终会有一个汇总后的总分,如果总分达到了行里规定的考核指标,就相对安全了;如果总分没有达到指标线,就会被末位淘汰掉。

  孔凡对记者说:“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都会有一定的淘汰比例,支行行长都属于业务部门范围,在我们这个地方,有四十多个支行行长,现在已经被免职了十几个,很多都是因为没完成考核指标的原因。被免职后的这些行长只能又回去做高级业务经理,咸鱼翻身的机会几乎为零。”

  事实上,指标考核是商业银行在转型过程中普遍实行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在股份制银行,一段时间以来,像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股份制银行行长因被免职的太多,职位空缺严重,因而在银行内部几乎招不到行长。

  激进的考核制度,一方面加快了商业银行的高速发展及转型和创新的步伐,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创新和考核制度倒逼引发的人为操作风险。这些风险在某种程度上必然成为商业银行转型付出的代价。

  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不断加剧,股份制银行向零售银行转型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但银行的零售业务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积累了一定社会资产和使用率的时候,它的成本才能降低,回报期才能到?来。

  所以,股份制银行在向零售银行转型的过程中,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平稳推进。否则,转型倒逼的不是机会,而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