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2013中国养老产业元年多渠道资本助力“颐养梦”

发布时间:2013-3-5 4:38:0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字体:
   每经记者 彭斐 发自北京

    老有所养是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准之一。千百年来,我国沿袭的传统养老方式是“养儿防老”,但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家庭走向“421”模式(4名老人,2名夫妻,1名孩子),“养儿防老”已举步维艰,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机构养老是目前我国三大基本养老模式之一,然而1.85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对应的仅仅是315万张养老床位。值此“两会”期间,我们记录下对北京机构养老现状的观察,作为对实现“颐养梦”的一己箴言。

    “老了老了,我连一张属于自己的床都没有……”电影 《飞越老人院》的台词,竟说出了现实中一些老年人“晚年何处安放”的困惑。

    不知不觉中,我国正经历一场大规模的老龄化进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老龄办)去年发布的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499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3.7%。

    目前,我国主要存在3种基本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其中机构养老被认为将是未来的趋势。对于这一模式,国务院《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显示,到2015年,全国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

    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国家统计局和老龄办公报显示,2012年末,全国共有养老服务机构4.2万个,床位381万张;2011年末,全国有养老服务机构4.09万个,养老床位342.3万张。这距离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排队”,已经成了老人面对养老机构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凸显的问题也正给相关资本以机会。事实上,2013年被称为中国的养老产业元年,随着诸多政策红利释放,正有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加入到养老产业当中来,共同织造“颐养梦”。

养老床位“十二五”翻番/

    “我来这4个多月,时间不长,当时也是赶了个机会,凑巧有一个床位。”78岁的杨殿先老人说话时难掩兴奋。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杨殿先所在的这家社区公办养老机构——北京西城区广外街道广安怡乐园敬老院 (以下简称怡乐园敬老院),床位已悄然紧张。

    “哪里都一样。”对于养老院的排队状况,怡乐园敬老院院长汤淑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北京市5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养老院床位紧张已是普遍现象。

    “在北京,一天就有400多人进入到老龄时期,一年当中有15万人。”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曾预计,2020年北京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400万。

    尽管机构养老被认为是未来的趋势,但在多年从事基层社保工作的北京广外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任黄建国看来,目前我国机构养老所占比重是最小的,多数老人还是会选择家庭及社区养老。

    民营寸草春晖养老护理院院长王小龙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因为96%~97%的老人会选择居家和社区养老,3%~4%的人才会选择机构养老。”

    然而,即使是这几个百分点,相关的养老配套也未能跟上。以黄建国所在的北京市西城区广外街道为例,目前该区域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2万人,按照3%~4%老年人需要机构养老计算,该地区需要养老院床位600~800张。

    而事实上,该社区目前仅有怡乐园一家养老院,床位56张。黄建国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该社区2013年还会有一家民营养老院投入运营,但床位也只有30余张。

    按此计算,该地区2013年能够提供的养老床位约在90张上下,与600~800张的需求量相比,供需比甚至不足两成。

    北京西城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1月初表示,按比例西城区应有1万张以上的养老床位,但目前全区27家敬老院只拥有床位1700张。

    《新京报》去年10月报道称,北京有养老床位8.2万张,每百名老人拥有不到3张床位。

    如放眼全国,在2012年底召开的“2013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民政部部长李立国透露,中国养老床位共有390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仅20.5张。

    当下,解决养老床位的紧缺,已被相关部门提上了日程。按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增加日间照料床位和机构养老床位340余万张,实现养老床位总数翻一番。

    对于机构养老的现状,王小龙认为:“一是市场需求大,二是老龄化程度已摆在眼前。我国的养老问题确实比较多,但我们还是看好未来。”

因地制宜或解排队之困/

    养老床位紧缺,养老院“排队”问题也日益凸显。

    一位老人的家属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一福)、第四社会福利院、第五社会福利院 (以下简称五福)这3家市属养老院,是北京市养老院的“招牌”,很难住进去。

    2月2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询问排队情况时,一福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该院有养老床位1100张,而排队人数超过1万人,目前只针对具有北京市户籍的老人,排队时间不确定。

    与一福一墙之隔的五福相关工作人员则称:“现在已经没有床位了,排队多长时间也不好说,一两年也不确定,三四年也不确定。”

    此外,在北京市“第一家四星级养老院”——海淀区四季青敬老院,该院工作人员对排队时间的表述是:“那就说不好了,现在排队的人多着呢,已经有2000多人了。”

    事实上,因床位与老人数量的不成正比,排队现象已蔓延到一些民办养老机构。

    “床位是有限的,但近5~10年,老人的数量甚至是翻倍往上走的。”曾在北京经营养老院的白晨分析称,排队现象的出现,多因养老设施布局不合理、供求不平衡导致。

    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在民政工作报告中提到,北京的养老机构发展很不平衡。据《工人日报》去年10月报道,与公办养老院的“红红火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量民办养老院处于亏损状态,一些民办养老院的床位空置率常年达到30%以上。

    白晨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道:“养老院有局限性,不是随便一个地方都能办,基础要求也挺高,而老人们更多想在条件好的地方养老。”

    对于今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划》重点提及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区域内老年人口数量和养老服务发展水平,充分依托现有资源,合理安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服务体系“盼”多渠道资金/

    更好条件的养老,对老人来说意味着更多的花费,对养老院来说则意味着更高的成本。

    “一般来说,一个房间里两张床,床位费较多的是1000~1500元/月。加上伙食费,至少得1500~2000元/月,加上护理费一般为2500~3000元/月,这是一个大概。”一位北京民政系统人士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期调查获悉,目前北京城区的养老院收费绝大多数在1300~2800元/月。即便如此,部分养老院在经济方面亦十分紧张。2012年5月份,汤淑娟在向广外社区相关负责人汇报后,将院里的伙食费涨到了每人500元/月,此前是400元/月。

    “我实在是坚持不了啦,所以才涨的。”据汤淑娟介绍,目前怡乐园敬老院1600元/月吃住全包的价格,几乎是全市最低。

    “物价上涨,对于养老机构来讲,确实是个压力,到了没法承受的时候,肯定要适当调整,因为养老院要保证生存。”王小龙称。

    人工也让人头疼。在汤淑娟看来,因为公立养老院的公益性质,养老院工作人员的工资标准普遍偏低。以怡乐园敬老院为例,目前该院工作人员的工资去年4、5月份由1300元/月上调到1700元/月,仅比1400元/月的2013年北京最低工资标准略高。

    事实上,即使在一福这个“招牌养老院”,上述情况亦并没有太大改善。一位在一福工作了3个月的护理人员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护理一个老太太,一个月2800块钱,有的要看7、8个老人,一个月也才3000多块钱。”

    汤淑娟表示:“现在几乎所有养老院工作人员的实际待遇和真正付出不成正比,所以这是一大问题。”

    《规划》推算,2015年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养老服务就业岗位潜在需求将超过500万个。

    在王小龙看来,因为工资标准低,造成了服务标准不高,护工招聘难、流动性大,流失率达到了40%~50%。

    王小龙表示:“养老院本身属于微利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低回报的行业,如果在城里做养老院,实际上风险还是很大,成本很高。”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需多方筹措,多渠道解决。”对于资金筹措,《规划》中列出多层次的架构,主要涉及“地方各级政府安排财政性专项资金”“民政部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及地方各级彩票公益金要增加资金投入”“中央设立专项补助投资等多方面的支持”等。

养老用地政策正在突围/

    “在养老院运营过程中,主要成本是租房费和员工成本费。”王小龙认为,在房租、土地方面,政府如果能够给予一些优惠、补贴的话,那么价格就会降低。

    事实上,长期以来,土地都是养老机构发展进程中的瓶颈。这一问题直到今年年初,北京等地将养老土地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才有所缓解。就在新年伊始,北京在全国率先将养老设施用地纳入北京市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土地价格低于市场价格。

    2月4日,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公布招标结果,中投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投发展)成功中标一宗包含养老功能的居住用地。

    这已是中投发展一周内第二次中标北京养老用地,该公司拿下的这两块养老用地总价13.87亿元,平均楼面价仅约为3600元/平方米。

    积极参与养老用地招拍挂的北京太阳城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凤泊称,政府能专门辟出“养老用地”,这是他等待了十多年的好消息。

    在王小龙看来,机构养老应该是一个趋势,它的需求量也会很大,对于此前养老产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国家支持将加快该行业的发展。

    事实上,2013年被专家称为中国的养老产业元年。诸多政策利好在2012年获得通过,这些政策的红利也将在2013年得到释放。

    2012年7月24日,《民政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下发,并首次提及“民间资本举办的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可以按照举办目的,区分营利和非营利性质”。

    2012年底,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就曾表示,为扩大供给,满足不同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北京市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机构。

    如今,投资者的嗅觉早已闻到政策的利好。除了地产商,保险行业的企业,如新华保险,泰康人寿、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和合众人寿等也都纷纷涉足养老产业。

    这些企业已在全国各地 “圈地”,试图分一杯羹。据《华夏时报》报道,截至去年年底,单是保险业以“养老社区”为名获得的土地,就已超过2万亩。

    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曾提议,要把养老服务市场划分为两个市场,即基本养老服务市场和高端的营利性养老服务市场,大力发展民营养老机构,是未来机构养老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