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福建着力发展现代农业 代表建言扎实推进农村信息化

发布时间:2013-2-6 15:36:00 来源:通信信息报 【字体:
本报两会记者 陈德东

  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信息化建设在农村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前,在福建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长苏树林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并指出要构建全省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在福建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也纷纷表示,相关部门应该对农村信息化产业发展再多些扶持,无论是现代农业发展、基层廉政建设,还是新农民的培育,农村信息化都不可或缺。

  福建两会关注农村信息化发展

  1月27日,福建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在省会福州隆重召开。省长苏树林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回顾了过去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工作,提出了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报告中提到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并指出要发挥农村“六大员”等骨干力量的作用,构建全省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日前,福建省农办下发了《关于推进“世纪之村”平台 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福建省办公厅也下发了《关于推进“世纪之村”平台 推进农村信息化发展若干措施》。据福建省委农办负责人介绍,“世纪之村”信息平台涵盖了“便民服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农务”四大功能。当地农民可以充分利用该平台查询政务信息、涉农专题目录、农业档案信息,了解更全面的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城镇务工技能和市场经营信息渠道,从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与传统的下乡辅导方式相比较,通过网络这一平台,让农民在信息获取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费用也大大降低了。

  授人以渔,代表建言对农村信息化予以更多扶持

  省人大代表、南安市康美镇兰田村党委书记潘春来认为,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是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进的重要环节。农村信息化不仅可以助推现代农业的发展,而且可让农民通过光纤实现就业,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他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对农村信息化产业发展再多些扶持。无论是现代农业发展、基层廉政建设,还是新农民的培育,农村信息化都不可或缺。
  “对农民要‘授人以渔’,应该组织有工作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进行就业培训,对接合适的工作岗位,并加大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群众的保障力度,这样才能有效实现脱贫。” 在省人大代表魏元兴看来,这样的培训对农民来说是很有必要的。除了农业方面的,一些不同的工种,比如工程建设上需求量比较大的焊工、钢筋工、电工等技术型岗位,这些培训也应该普及到农村,让农民掌握一些技术。而推进农村信息化,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就能够实现专家面对面向“足不出户”的农民传授农业知识和实用技术,农民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致富增收。
  信息化将成现代农业发展核心,资源亟需有效整合

  据潘春来介绍,之所以如此推崇农村信息化,与南安“世纪之村”的发展息息相关。如今,“世纪之村”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提供8.9万个就业岗位,平台电子商城每月交易额达3.5亿元。该平台的建成,使农民走出传统意义的买卖形式,通过网络信息发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农产品交易,将一个个农户搬进了网络世界中。福建省农办希望借力民企将“世纪之村”平台打造成为农村版的“阿里巴巴”。
  1月31日,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0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必须固本强基,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当前制约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还是资源的开放共享不够,不同渠道的信息化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三网融合”在技术层面没有问题,但体制机制层面还存在很大障碍,“一网打天下”很难实现。目前在农村基层乡镇建立了一批信息化服务站点,但这些站点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探索,持续化服务需要政府的不断支持。此外,还需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市场化的经营和运行机制。
  大力推动农村信息化可以有效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要多采用适合农业农村需求特点的“低成本、广覆盖、低功耗、易维护”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拓展信息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产供销平衡,推动农业生产和加工实现“按需生产、有序供给”,探索农业生产流通新模式,为现代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