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的 “双流样本”
本报记者 韩清华 魏开明 ■肖蜀韵 韩国梁
改革开放之初,在成都有句广为流传的顺口溜:金温江,银郫县,叫花子出在双流县。但今天,当年的顺口溜已成为一句茶余饭后的调侃,双流扛着四川第一强县的大旗一直阔步向前。
双流,四川省县域经济的“领头羊”,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17年位居四川省十强县榜首,基本竞争力全国百强县排名由2002年的第53位跃升至2011年的第20位,2010年、2011年连续荣获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称号。
一个不靠江、不靠海、不靠边的内陆县,靠什么促进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双流的发展历程给出了答案:只有立足科学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敢为人先,不失时机地抢抓发展机遇,因地制宜地创新发展理念,就能赢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把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竞争优势,从而推动县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统筹城乡的 “双流路径”
2012年8月16日,2012永安红提节在双流县白果村的天府红提园拉开帷幕。
5000余亩葡萄园整齐划一,宛若绿色的海洋。在双流,像这样规模的示范园就有10个。这是双流统筹城乡发展,率先实施“三个集中”的一个缩影。
“成都经验”的生动实践
作为 “三个集中”的发源地,早在2003年,双流县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并大力实施了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的“三个集中”。
2003年10月22日,成都市第一次推进城乡一体化现场会在双流召开,将“三个集中”作为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根本方法,成都统筹城乡改革大幕由此开启。
率先实践、统筹实施、深化推进,双流“三个集中”的实践路径,勾勒出成都统筹城乡的轨迹。
2005年,双流县提出了“领跑西部、富民强县,构建和谐双流”的奋斗目标,确定了统筹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分层次集中、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
随着改革的纵深推进,2009年,双流县紧紧围绕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示范县、率先建成城乡一体化示范县”目标,深入实施“一主线三战略五加强”发展思路,全力打造“现代空港田园城市”和“三大产业基地”,系统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推进“三个集中”,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个集中”在双流的实践,带来的集聚效应也迅速显现——工业集中度领跑全域成都,全县工业集中度66.7%,比2002年提高46.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双流县分层次推进农民集中居住,联动推进新型城镇化。目前,全县已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100余个,十余万农民有序集中居住。
在加快推进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进程中,联动推进农业现代化。目前,农用地规模经营面积达32.29万亩;“双流枇杷”、“双流冬草莓”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双流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三次产业互动融合,县域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
从“三个集中”到“产城一体”再到“两化”互动,作为经济百强县的双流,一路率先探索,成为成都统筹城乡发展改革中的“排头兵”。9年来,双流县在统筹城乡规划、开展农村土地和房屋确权登记颁证、设立耕地保护基金、创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机制、加强新型村级民主治理机制建设等方面,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成为走向全国的“成都经验”的生动实践。
惠及民生是最终归宿
在双流县籍田镇地平村 “地平新家园”农村新型社区,一栋栋川西民居风格的小楼房被葱郁的树木环绕,联排小楼随山势高低起伏,轻盈精巧、朴实飘逸、色彩淡雅、自成一格,媲美高档楼盘。
新村风景固然秀美,这里的老百姓如何开展生产生活成为各方更为关注的问题。
地平村的集中居住首先建立在老百姓充分自愿和充分尊重生态本底的前提下,在小区配套完善村卫生站、便民服务站、农家书屋、文化站等生活设施。近年来,双流县以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集中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形成了一批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三次产业联动、公共服务均衡、体制机制创新、城乡形态优美为一体的新农村综合体。
这是一幅“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壮美画卷。
在四川双流,无论在城区还是偏远的乡村,都让人流连忘返。
城乡群众自由迁徙、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双流县经过近9年探索与实践,在成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大背景下,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层面建立起一套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的 “一体化”全盘解决方案: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市场体制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一体化。
从全域双流公交 “一元通”,到村级“三资”晒账本,在推动城乡发展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等“六个一体化”过程中,双流始终以群众殷实、实现和谐为目标,以实施民生工程为抓手,以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和谐局面,成为“改革发展为民”的样本。
弯道超车的 “双流逻辑”
94万人口的双流县,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3.4亿元,是2002年的4.9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5.3亿元,是2002年的9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4.2亿元,是2002年的11.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66元,是2002年的2.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0818元,是2002年的3.1倍;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2年的2.55:1缩小到2.29:1。
数据彰显了双流的发展速度和力度。双流的动力之源何在?
“双流今天的发展,就得益于‘弯道超车’。”双流县委书记高志坚说得很形象,经济发展就像赛车一样,扩大经济规模的发展好比在直道上行驶,而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好比在弯道上行驶。弯道上行得好,就会赢得发展机会,转不好,就只能成为一个落伍者、跟跑者。
2012年3月15日,全球信息产业ODM领导厂商之一,产品涵盖笔记本电脑、桌上型电脑、服务器、数据通讯、消费电子产品的纬创集团在成都的制造基地正式投产。纬创集团总经理黄柏漙表示,纬创集团专注于信息通信产品设计代工,未来,根据市场需求将扩充成都基地的产品计划,纬创成都基地计划在2014年生产电脑及资讯产品的综合产能达2000万台以上,2016年达4000万台。
借纬创成都制造基地投产之际,包括讯凯、联冠、尚达、宏骅等10家电子信息配套企业与双流县集中签约,项目涉及集成电路设计、笔电散热产品、键盘、精密模具、触控产品等领域,合计总投资约35亿元。
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推进国际化的核心动力。新兴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航空枢纽服务及制造维修产业……双流县奋力实施产业倍增战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步伐。
“弯道超车”不是盲目超车,如果驾驶员掌控不好方向和速度,就会滑出跑道甚至车毁人亡。
对此,双流县强化“产业立城”理念,坚持走以产立城、以产兴城发展之路,提速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着力构建产兴城旺、产城共融的发展局面。
“三大方阵”崛起
近年来,作为双流县主导产业“第一方阵”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迅速崛起,实现了产业规模、发展效益、品牌效应“三个飞跃”的突破提升,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影响力。该县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目前已成为国内技术线路最多、研发平台最高、产业链条最长、发展潜力最大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分别被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批准为成都国家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都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被评为2010中国新能源产业园区百强第一名。
同时,按照“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标准,双流县今年将帮助现有企业积极拓展市场销售渠道,稳定和扩大生产,特别是要鼓励企业加强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降低生产成本,打造自主品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并加快项目落地转化,加大对薄膜太阳能和光伏产业链缺失环节、核电辅助关键设备制造和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风电整机产品配套、储能及动力电池等项目的引进,进一步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集群,确保全年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
产业兴,双流兴;产业强,双流强。
随着纬创成都基地的投产,“第二方阵”的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了仁宝、纬创等龙头电子信息产业和笔电及配套项目、物联网项目43个。
作为主导产业“第三方阵”的航空枢纽服务及制造维修产业,是支撑双流县“中雁竞飞”的独特优势。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2907万人次、货运吞吐量47.7万吨,预计2016年将分别达到4000万人次、80万吨。
在2012年民航局召开的全国民航工作会上,国家民航局首次将成都机场同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机场并列为同类型的国家级航空枢纽。而随着双流国际机场T2航站楼建成投用,两座航站楼的面积达50万平方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000万人次的需求,也将大力助推双流机场第四个国家级航空枢纽的地位和影响力。当下,双流县正着力放大临空优势,2012年全年航空枢纽服务及制造维修产业销售收入有望突破450亿元。
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提升基础产业,这也是双流县“弯道超车”逻辑中的其中一环。
从该县的工业结构看,2011年,双流县的生物医药、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仍然占据双流县工业的半壁江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总额均占双流县工业的48%。
县域经济发展不吃“偏食”
“县域经济发展不能吃偏食。”双流县在加大力度抓工业发展的同时,一、三产业发展势头也不减。
以香港九龙仓投资双流的时代奥特莱斯为例。3年前,刚刚建成位于成都绕城高速出口的时代奥特莱斯购物中心,每天的客流量屈指可数,当时设计超前的停车场中停车寥寥。3年后的今天,这里已成为成都乃至周边市、州市民购物的重要场所,停车场在3年时间里扩建了3次,到了周末,车流量逾万辆。
这仅仅是双流近几年以临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前不久,全国最大、拥有88片标准羽毛球场的四川双流羽毛球训练基地正式投入使用,这又是双流县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一大手笔。
同时该县还依托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积极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年接待各地游客数百万,而依托文化创意、体育赛事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的动漫游戏、创意设计、体育赛事运营等新兴业态,也为双流现代服务业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
而在现代农业产业上,双流县则利于“加、减、乘法”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针对天府新区规划中农业生产规模将逐步缩小的现状,双流县着眼结构做 “减法”,通过在“一环一线”发展镶嵌式插花式景观农业和集中连片发展冬草莓、枇杷、葡萄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削减低效益、低品质农产品种植规模;着眼效益做“乘法”,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品牌打造、农超对接、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发展等途径,促进现代农业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多次增效;着眼保障做“加法”,通过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完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双流县的决策者表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是双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转型跨越“弯道超车”的基本理念。
标签:科学发展成都
上一篇:国资委国企改革允许“摸着石头过河”
下一篇:2012年外贸总值同比增长6.2%
·浙江会考吧直播高中会考答案 公安部门已介入2013.01.11
·北大售票帝3年帮人买20万张火车票 编2013春运购票攻略2013.01.11
·贵州黔东南岑巩县山体滑坡事故村民及时转移 无一人伤亡2013.01.11
·发改委去年居民收入实际增长高于GDP增速2013.01.11
·全球向多币种储备体系发展 预计黄金需求将增加2013.01.11
·交银预计年初宽松 新增贷款明显增长201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