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打造叫得响的品牌
五寨县县委书记张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打造叫得响的品牌
贫困农业大县如何推进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对此,五寨县县委书记张春进行了解答。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来看,五寨县农业的发展空间还有多大?如何发展绿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
张春:五寨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9亩,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县中部由南向北80里“丁”字平川,面积约25万亩,号称“米粮川”。畜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羊饲养量达到37万余只,以牛为主的大畜有6万余头。
但五寨属高寒冷凉地区,自然气候有“一寒二旱”的特点。针对这一实际,我们通过种粮补贴、科技推广、项目扶持、财政投入和农民自筹等不同渠道,共投入“三农”资金约5.4亿元,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
去年,全县建成设施农业大棚800座,补贴各类农机具1529台(套),发展龙头企业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88个,新增“三品”认证20个。发展规模养殖户592户、养殖专业合作社135家,修建养殖小区33个、养殖场21个。
我们认识到,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围绕全县马铃薯、甜糯玉米两大主导产业,着力在品种改良、规模种植、精深加工、产品包装上做文章,充分挖掘马铃薯、甜糯玉米的开发利用价值,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效益,逐步使马铃薯和甜糯玉米成为叫得响的五寨品牌。
目前,五寨正全力打造五个农产品品牌,包括“全省马铃薯生产基地县”、“全省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县”、“全省养羊大县”、“中国甜糯玉米之乡”和“中国红芸豆产销基地”。
日报:五寨县地下矿产资源匮乏,是山西省极少数没有煤、铝、铁等矿产资源的县份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
张春:工业是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项目建设是推进工业化的突破口,也是结构调整的主要抓手。近年来,我们立足五寨风、光、水、农业、石材等资源优势,发展新型工业,着力构建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有机食品、中药加工方阵,以风电、光电、生物发电和建材为主的新型能源建材方阵,以煤炭发运和深加工为主的煤炭加工运销方阵。
今年,我们筛选确定重点项目154个,总投资113.6亿元,全部建立台账,落实责任,明确时序进度和考核奖惩措施。特别是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招商项目和北环工业园区、生物质能发电等项目建设均取得重大进展,年底可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
日报:在壮大物流方面,五寨县又有什么样的计划呢?
张春:五寨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西煤东运的重要通道之一和晋西北物资转运与商品集散的重要经济活动中心,有“三省交汇地,七县旱码头”之称。境内有三条过境铁路(宁岢、神河、神朔)、四条干线公路(209国道、崞五线、忻五线、韩河线),全县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机动车,在忻保、灵河、神岢高速全部建成后,又将形成一个新的高速公路交汇地。
便利的交通为五寨运输业和饮食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五寨县依托区位优势,发展煤炭运销业,先后在三岔镇、韩家楼乡、小河头镇、胡会乡、孙家坪乡、砚城镇建成七个大型煤炭集运站,吸纳45家企业从事煤炭发运、加工,年发运能力达3000万吨以上,成为全县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
去年,在全国煤炭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全年发运2387万吨,上缴税收4.1亿元,占财政收入的64.5%。今年,我们按照大交通、大物流、大服务的思路,要确保去年改扩建和新建的丈子沟煤台、小河头煤站、李家坪集运站达产达效,力争煤炭发运量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全面推进晋西北现代物流集散基地建设。
日报:五寨的生态资源在晋北是著名的。在保证生态不受到破坏的同时,如何充分发挥生态效益?
张春:五寨县共有林地面积79.9万亩,其中乔木林16.9万亩,灌木林6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3.1%,植被覆盖率达到52%。县内没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持续保持了全省的领先位次。
2005年,五寨县被原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除了生态环境好外,五寨还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如有芦芽山自然风景区、“高原翡翠”荷叶坪、生态自然旅游区“五寨沟”等。
我们将按照“打造一流景区景点、做强精品线路”的理念,依托芦芽山、荷叶坪、五寨沟等自然资源,开发生态旅游。同时,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淘汰落后产能,杜绝高耗能企业落户,确保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规范运行,全面控制节能降耗指标,实现低污染、低排放。通过中心辐射全局,把县城和众多旅游景区、景点联系起来,规划精品线路,形成“聚散有序”的旅游产业布局。
贫困农业大县如何推进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对此,五寨县县委书记张春进行了解答。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来看,五寨县农业的发展空间还有多大?如何发展绿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
张春:五寨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9亩,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县中部由南向北80里“丁”字平川,面积约25万亩,号称“米粮川”。畜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羊饲养量达到37万余只,以牛为主的大畜有6万余头。
但五寨属高寒冷凉地区,自然气候有“一寒二旱”的特点。针对这一实际,我们通过种粮补贴、科技推广、项目扶持、财政投入和农民自筹等不同渠道,共投入“三农”资金约5.4亿元,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
去年,全县建成设施农业大棚800座,补贴各类农机具1529台(套),发展龙头企业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88个,新增“三品”认证20个。发展规模养殖户592户、养殖专业合作社135家,修建养殖小区33个、养殖场21个。
我们认识到,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围绕全县马铃薯、甜糯玉米两大主导产业,着力在品种改良、规模种植、精深加工、产品包装上做文章,充分挖掘马铃薯、甜糯玉米的开发利用价值,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效益,逐步使马铃薯和甜糯玉米成为叫得响的五寨品牌。
目前,五寨正全力打造五个农产品品牌,包括“全省马铃薯生产基地县”、“全省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县”、“全省养羊大县”、“中国甜糯玉米之乡”和“中国红芸豆产销基地”。
日报:五寨县地下矿产资源匮乏,是山西省极少数没有煤、铝、铁等矿产资源的县份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
张春:工业是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项目建设是推进工业化的突破口,也是结构调整的主要抓手。近年来,我们立足五寨风、光、水、农业、石材等资源优势,发展新型工业,着力构建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有机食品、中药加工方阵,以风电、光电、生物发电和建材为主的新型能源建材方阵,以煤炭发运和深加工为主的煤炭加工运销方阵。
今年,我们筛选确定重点项目154个,总投资113.6亿元,全部建立台账,落实责任,明确时序进度和考核奖惩措施。特别是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招商项目和北环工业园区、生物质能发电等项目建设均取得重大进展,年底可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
日报:在壮大物流方面,五寨县又有什么样的计划呢?
张春:五寨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西煤东运的重要通道之一和晋西北物资转运与商品集散的重要经济活动中心,有“三省交汇地,七县旱码头”之称。境内有三条过境铁路(宁岢、神河、神朔)、四条干线公路(209国道、崞五线、忻五线、韩河线),全县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机动车,在忻保、灵河、神岢高速全部建成后,又将形成一个新的高速公路交汇地。
便利的交通为五寨运输业和饮食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五寨县依托区位优势,发展煤炭运销业,先后在三岔镇、韩家楼乡、小河头镇、胡会乡、孙家坪乡、砚城镇建成七个大型煤炭集运站,吸纳45家企业从事煤炭发运、加工,年发运能力达3000万吨以上,成为全县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
去年,在全国煤炭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全年发运2387万吨,上缴税收4.1亿元,占财政收入的64.5%。今年,我们按照大交通、大物流、大服务的思路,要确保去年改扩建和新建的丈子沟煤台、小河头煤站、李家坪集运站达产达效,力争煤炭发运量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全面推进晋西北现代物流集散基地建设。
日报:五寨的生态资源在晋北是著名的。在保证生态不受到破坏的同时,如何充分发挥生态效益?
张春:五寨县共有林地面积79.9万亩,其中乔木林16.9万亩,灌木林6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3.1%,植被覆盖率达到52%。县内没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持续保持了全省的领先位次。
2005年,五寨县被原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除了生态环境好外,五寨还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如有芦芽山自然风景区、“高原翡翠”荷叶坪、生态自然旅游区“五寨沟”等。
我们将按照“打造一流景区景点、做强精品线路”的理念,依托芦芽山、荷叶坪、五寨沟等自然资源,开发生态旅游。同时,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淘汰落后产能,杜绝高耗能企业落户,确保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规范运行,全面控制节能降耗指标,实现低污染、低排放。通过中心辐射全局,把县城和众多旅游景区、景点联系起来,规划精品线路,形成“聚散有序”的旅游产业布局。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hishiyaowen/107589.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山西五寨一个贫困县如何以农业富民
下一篇:广东逾六成毕业生找到“饭碗”
·小伙高温下加班12小时死亡2013.06.26
·地方债绷断房地产?2013.06.26
·中国居民退休准备充分2013.06.26
·银行流动性危机后该醒了2013.06.26
·银行应除“魅影”2013.06.26
·马骏明年上半年实体经济会反弹201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