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应以股市楼市教训为鉴
■贺 骏
6月18日,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正式启动,由此,深圳市成为我国首家正式启动碳交易试点的城市。此前,国家发改委已确定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目前,各地试点工作正在快速推进,各大银行也在积极备战“碳金融”。有预测称,不久后,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碳排放权交易第二大市场,覆盖7亿吨碳排放。
事实上,在生产和生活中,任何对油、煤、气、电的使用,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不仅如此,人类和动物在生命维系过程中,都在无时无刻排放着二氧化碳。不过,再早之前,碳排放只是一个三生(生命、生产、生活)的副产品,还没有上升到“权”的高度。之所以今天出现了“碳排放权”,盖因随着全球污染越来越重,“环境”已经日渐成为稀缺物品,而对于稀缺物品的使用或挤占,自然需要特殊的权利,因此,碳排放“权”也就应运而生。
在碳排放被赋予“权”的属性之后,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首先提出排放权“交易”的概念。他认为,环境是一种商品,政府是所有者。作为商品的所有者,政府可以根据某一区域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向各个排污厂商分配排污权,并允许持有排污权的厂商就排污权进行交易,通过这种交易可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
可以说,包括中国在内,当下世界各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都是基于戴尔斯的理论。笔者在此着重提及的就是,在戴尔斯的理论中,“环境是一种商品,政府是所有者”。
从广义上而言,环境是不分边界的,属于地球及上面所有的人类及生物。但是,具体落实下来,能够对环境有一定作为的,还是政府。由此,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与当下的股市与楼市具有很多的相似性,如果想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好,就要以股市和楼市的教训为鉴。
首先,碳排放权交易最基础的就是碳排放配额。与股市IPO一样,各家企业给多少,整个市场给多少,全在政府相关部门。给多了,资源不稀缺了,交易就变得冷清。给少了,价格就会暴涨,泡沫就会出现。企业如果倒卖碳排放权比生产经营还赚钱的话,谁还会去做实体产业呢?在这方面,可参见中国股市的教训,壳资源盛行,银行利润傲视实体产业……变成了本末倒置。而各大银行积极备战“碳金融”,也一定程度上说明,碳排放权中“虚拟经济”的空子不小。
其次,碳排放权对于企业而言,比工商税务的制约力,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企业而言,肯定是增加了一个强力的婆婆。如果这个婆婆的“摆平”成本很高的话,最终,这些成本都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中国楼市价格持续飞涨,除了开发商要缴纳各种繁杂的税费之外,很多成本都是被各层寻租空间所吞噬。而最终的免单者,不是开发商而是购房者。
保护自然环境是好事,但是需要防止在此过程中加剧经营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污染,否则,“碳气”不一定减少,“叹气”反倒会大量增加。一言以蔽之,希望“碳市”不要与楼市摔出同样的跟头。
6月18日,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正式启动,由此,深圳市成为我国首家正式启动碳交易试点的城市。此前,国家发改委已确定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目前,各地试点工作正在快速推进,各大银行也在积极备战“碳金融”。有预测称,不久后,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碳排放权交易第二大市场,覆盖7亿吨碳排放。
事实上,在生产和生活中,任何对油、煤、气、电的使用,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不仅如此,人类和动物在生命维系过程中,都在无时无刻排放着二氧化碳。不过,再早之前,碳排放只是一个三生(生命、生产、生活)的副产品,还没有上升到“权”的高度。之所以今天出现了“碳排放权”,盖因随着全球污染越来越重,“环境”已经日渐成为稀缺物品,而对于稀缺物品的使用或挤占,自然需要特殊的权利,因此,碳排放“权”也就应运而生。
在碳排放被赋予“权”的属性之后,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首先提出排放权“交易”的概念。他认为,环境是一种商品,政府是所有者。作为商品的所有者,政府可以根据某一区域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向各个排污厂商分配排污权,并允许持有排污权的厂商就排污权进行交易,通过这种交易可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
可以说,包括中国在内,当下世界各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都是基于戴尔斯的理论。笔者在此着重提及的就是,在戴尔斯的理论中,“环境是一种商品,政府是所有者”。
从广义上而言,环境是不分边界的,属于地球及上面所有的人类及生物。但是,具体落实下来,能够对环境有一定作为的,还是政府。由此,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与当下的股市与楼市具有很多的相似性,如果想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好,就要以股市和楼市的教训为鉴。
首先,碳排放权交易最基础的就是碳排放配额。与股市IPO一样,各家企业给多少,整个市场给多少,全在政府相关部门。给多了,资源不稀缺了,交易就变得冷清。给少了,价格就会暴涨,泡沫就会出现。企业如果倒卖碳排放权比生产经营还赚钱的话,谁还会去做实体产业呢?在这方面,可参见中国股市的教训,壳资源盛行,银行利润傲视实体产业……变成了本末倒置。而各大银行积极备战“碳金融”,也一定程度上说明,碳排放权中“虚拟经济”的空子不小。
其次,碳排放权对于企业而言,比工商税务的制约力,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企业而言,肯定是增加了一个强力的婆婆。如果这个婆婆的“摆平”成本很高的话,最终,这些成本都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中国楼市价格持续飞涨,除了开发商要缴纳各种繁杂的税费之外,很多成本都是被各层寻租空间所吞噬。而最终的免单者,不是开发商而是购房者。
保护自然环境是好事,但是需要防止在此过程中加剧经营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污染,否则,“碳气”不一定减少,“叹气”反倒会大量增加。一言以蔽之,希望“碳市”不要与楼市摔出同样的跟头。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hishiyaowen/104731.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碳排放交易正式启动 火电企业“受伤”最重
下一篇:碳排放权交易步入现实 华为中兴富士康被纳入排放管控
·宋继清经济下行趋势下的政策选择2013.06.19
·亚历山大·弗里德曼中国经济需加快转变增长模式2013.06.19
·张茉楠全球真实利率或大幅攀升2013.06.19
·控增速提效率 念好货币“活”字诀2013.06.19
·周俊生“一地二嫁”是土地财政下的蛋2013.06.19
·叶檀不动产登记难于上青天201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