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多位专家审慎看好未来经济走势

发布时间:2013-1-9 10:22: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体:

  ■本报记者 程小旭 ■周新军

  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运行发展态势?2013年中国经济走向何处?如何理解稳增长、可持续与改革红利之间的关系?中国如何从“世界工厂”向研发中心过渡?如何促使实体经济回归及转型?围绕这些热点问题,近日,《经济学家周报》、汕头大学商学院和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研究中心三方联合在清华大学主办了题为“当前经济形势解读与未来走向预判”的高端学术沙龙。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局长王念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谢明干,《经济学家周报》主编、教授、博导管益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导向松祚,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郭田勇,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访问教授、汕头大学商学院外国专家、教授田广,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博士李季等参加了研讨。专家们就上述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谢明干认为,欧债危机还在发酵,美国经济复苏蹒跚,日本经济仍然萎靡不振,发展中国家经济普遍放缓,世界经济下行的风险在加剧;而中国经济的宏观基本层面依然良好,全年可望增长8%左右。他认为,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有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的因素,也是我们实行调结构、转方式的客观需要。另外,从长期看,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增长速度逐渐下降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意味着需求减少、市场萎缩,特别是失业增加、财政收入减少。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认真对待。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向松祚认为,2012年可理解为是一个转折之年,中国经济出现了十大变化:一是经济增速放缓超出预期,成为中长期趋势,预计全年经济增长7.8%;二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里,出口增速下降最明显,投资增速放缓第二,消费增长基本保持平稳。经济增长动力正逐渐转向主要依靠国内消费增长或内需增长;三是企业利润总体呈现大幅度下滑态势;四是财政收入下降显著;五是经济增长的地理结构出现显著变化,东部沿海地区GDP增速下降幅度最大;六是外商直接投资全年负增长;七是股市持续萎靡,表现全球最差;八是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和价格出现明显回暖迹象;九是利率市场化推进速度加快;十是所谓“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基本消失。他认为,目前我们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将面临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的若干挑战。国际方面包括债务危机、粮食和能源危机、保护主义上升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加大等挑战,国内方面包括全要素生产力显著下降、货币信贷资金运用效率和资金流通速度显著下降、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边际效果显著下降、投资者对未来预期的信心显著下降,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最高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加快经济、政治、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并重新审视和调整中国的国际战略,创造新的战略机遇期,才能真正树立“道路自信”。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认为,金融改革涉及到M

  2

  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M

  2

  比GDP更有意义。目前M

  2

  过高的因

  素,跟央行肯定是有关系的,央行在货币投放上的闸门卡得还不是非常紧。这里面有两个因素要考虑:一是我们的货币量相对于经济总量比较高,与产出效率比较低是有关的,二是与金融体系中的间接融资占比过高有关系。因此,在金融改革领域,要进一步发展融资,建立起多层次市场,来增强整个金融体系的弹性,提高服务效率,这是下一步应该做的事。他认为,中国股市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 “只管生孩子、不管养孩子”。一个公司发行股票上市之后,社会上各个方面的机构,包括各公司的股东,他们对公司没有什么约束。因此,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对上市公司建立一种全方位的激励约束机制。现在的上市公司能不能真正把股东利益放在心上,公司董事其实没有发言权。在公司治理中如果说有一种约束机制,上市公司就能够让他的控股股东们真正把自己的利益和中小股民的利益放在同一条水平线上,那么中国股市就好了。

  汕头大学商学院外国专家、教授田广

  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从过去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模式,转变为以消费为主体拉动的新模式。国内的企业家们更需要对中国营销与营销中国进行研究,以便他们更加有效地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经营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根据他的判断,未来中国的消费率若能再提升10-15个百分点,基本接近国际平均消费率水平,那么就足以弥补因投资或外贸下降所导致的经济总量的变动。可以说,消费是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主要动力所在。在今后的10年内,假如城乡居民的收入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的话(高于GDP的增长),再假定边际消费率为80%,未来10年中国年均社会消费总额增长将为12%,2017年达到36.3万亿元,占同期全国GDP(假定以7.5%的速度增长)总额的50.1%(排除通胀因素);2022年社会消费总额将达到64万亿元,占同期全国GDP(假定以7.5%的速度增长)总额的61.5%(排除通胀因素)。这种增长模式无疑会从根本上降低中国GDP的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程度,既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国际经济发展变化态势,更符合十八大的经济社会发展主题精神和中国人民的愿望。

标签:经济走势

上一篇:国企改革记忆逝去的春都
下一篇:渣打银行中小企业信心指数微增

相关阅读:

·美国财政悬崖逼近 两党将展开最后谈判2013.01.11
·财政悬崖后果详解增税减支难以避免2013.01.11
·美国财政悬崖将至 道指低开0.27%2013.01.11
·2012年欧佩克石油收入逾万亿元美元2013.01.11
·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关于税收分歧细节详解2013.01.11
·长阴首现 行情尚未结束201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