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钱荒”“荒”的到底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3-6-25 10:30:29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石建勋

  “钱荒”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近年来金融业特别是银行的无节制扩张,金融业的改革与监管远远滞后于金融业的迅速发展,金融体系的发展及其运营管理体制已经严重脱离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经济“不差钱”,缺的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完善的机制和体制保障;中国股市“不差钱”,缺的是信心和完善的投资者保护机制

  

  近期以来,资金市场的“钱荒”问题愈演愈烈,市场流动性频频告急。6月20日的最新数据显示,上海银行间利率再次全线上涨,达到惊人的13.44%,该数值已创下历史新高。就在银行间市场“钱荒”的同时,沪深股市全线下跌,投资者开始纷纷减持手中资产,股市资金流出明显增加。债市也陷入了“钱荒”的困境,继农发债流标之后,新发的9个月期国债重蹈覆辙。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真的陷入流动性紧缩的“钱荒”吗?

  

中国经济“不差钱”

  近期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M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同比增速依旧高达15.8%,新增信贷量仍然高企,人民币存款余额也已经逼近百万亿元的大关,1-5月社会融资规模达到9.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了3.12万亿元。从5月末的人民币贷款余额看,这一数据为67.22万亿元,同比增长14.5%;而1至4月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增量高达15097.41亿元,月均增量约3774亿元,而去年全年金融机构外汇占款新增总额也不过4946.47亿元。这意味着,整个银行体系的存量流动性依然处于高位,所谓的资金紧张是结构性的。

  现实中的货币供应量也很充裕,不少机构和个人依然出手阔绰,大量购买各类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国内房价居高不下,交易活跃,国外房地产市场的中国买家蜂拥而至,社会游资抢购黄金被套,仍在积极寻找投资机会,民间借贷依旧活跃。

  

改革与监管远远滞后

  一方面,数据和现实情况说明,中国经济“不差钱”;另一方面,银行缺钱,股市缺钱,中小企业缺钱。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的“钱荒”?从表面上看,目前的“钱荒”是由于临近月末季末年中,存款准备金率的缴存、财政存款的上缴、企业分红以及银行年中考核等多种因素叠加,使得资金紧张程度加剧。此外监管部门强化理财产品监管以及加大对跨境套利交易的监管,也导致各银行需要增加资金以满足合规要求。但从根本上看,目前“钱荒”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近年来金融业特别是银行的无节制扩张,金融业的改革与监管远远滞后于金融业的迅速发展,金融体系的发展及其运营管理体制已经严重脱离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经济“不差钱”,缺的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完善的机制和体制保障;中国股市“不差钱”,缺的是信心和完善的投资者保护机制。

  

严重脱离实体经济发展

  近年来,国家为刺激经济增长注入的资金其实并没有都投入到实体经济当中,大量的资金只是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套利”,不断通过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套取利差,资金在各个金融机构间循环往复获取利润。除此之外,具有规模优势的国有企业以及一些过度圈钱的上市公司更容易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从而使其能通过委托贷款等方式进行套利,由此导致资金的重复计算,进而导致社会融资总量的虚增。近几年的新增贷款大部分并不是从传统信贷渠道流出。央行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有大约一半的新增贷款是通过信用证、租赁或其他非正式贷款的方式发放的,这就是近年来越来越多被人提到的“影子银行”(金融体系中可以发放贷款但却难以监管的部分银行业务)。影子银行规模的无限制扩大,既挤压了实体经济急需的资金,也不断累积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由此可见,目前的“钱荒”并不是货币政策收紧所导致的,而是过去几年金融体系借助国内外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脱离实体经济盲目发展,金融资产过度膨胀在一个时间点的集中爆发。

  不可否认的是,眼下中国的“钱荒”多少也与美国拟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热钱流出的预期有关。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已经见效,目前美国经济复苏迹象比较明显,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是必然的选择。而一旦美国实施量化宽松退出战略,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以及资产价格必会受到新一轮冲击。对此,世界各国要有充分的准备,不能因为暂时的“钱荒”而释放流动性,从而导致更大的损失。

  

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目前的“钱荒”是暂时的,暴露出的问题已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未来如何“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将是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需要破解的大课题。

  首先,要持续加强流动性监管。在这场被称为中国银行业“历史最严重资金短缺”中,央行并没有施以援手,打破了市场关于央行“放水”的惯性期待。这或许反映了新一届政府应对金融风险隐患的强硬姿态,意在整顿社会融资规模过快扩张与银行同业业务期限错配风险,倒逼银行加快其去杠杆和去“影子银行”的进程,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希望央行能在这场博弈中不妥协、不动摇、不手软并持续加强流动性监管,在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前提下,逐步实现由简单的数量调控转向质量和结构的优化。

  

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

  其次,对待“影子银行”治理要从源头入手,更多地把不透明的“影子银行”转化为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和商业票据市场。此外,要降低地方政府高杠杆扩张和融资冲动,改变大量资金体外循环,真正把金融活水引入到实体经济,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

  第三,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中国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大,贷款是半市场化定价,对大企业,基本上是按照基准利率办,对中型企业往往就开始往上浮动,对于部分能够贷到款的小企业,有些上浮到基准利率的好几倍。目前我国的息差超过3%,远远高于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未来,应该采取实施差别化的信贷政策,促进银行之间的良性竞争以及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第四,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金融体制,破除金融市场的垄断性,促进民间资本进入,建立多元化的资金供给体系。

  第五,改革银行现有考核和评价体系,建立有激励和约束的长效机制,综合采取政府支持与社会扶助等多项措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日期:2013-06-25 作者:石建勋 来源:文汇报

  (作者为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下一篇: “不差钱”的中国为何出现“钱荒”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jingjixuejia/10833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