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央行行长周小川的功过得失

发布时间:2013-2-7 8:51:02 来源:金融界网站 【字体:

央行行长周小川的功过得失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名单于日前公布,媒体以其敏锐的嗅觉发现,现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名列其中,这意味着他即将在一个月后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卸任这一职务。

  自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建立以后,在历任的11位行长中,周小川的在任时间长达10年,跨越了两届政府,其间央行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周小川在中国这个最重要的经济枢纽上留下了其难以磨灭的印记。因此,当他即将离开这一职位的时候,他理所当然地再一次成为市场聚集的对象。

  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央行的作用是行使国家吸收、动员、集中和分配信贷资金的基本手段,它作为国家金融管理和货币发行的机构,既是管理金融的国家机关又是全面经营银行业务的国家银行,实际上是政府的“钱袋子”。

  改革开放以来,央行不再承担商业银行功能,而是逐渐发展为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国家机关。周小川在2002年12月接任央行行长这一职位时,央行的这种体制已经基本成熟。

  尽管有人把周小川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任主席格林斯潘相比,但是,他与这位曾经叱咤全球金融市场的“美元先生”还是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的最显眼之处在于,美元是一种全球性货币,格林斯潘哪怕是“咳嗽”一声,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都会为此出现“伤风感冒”,美元的这种地位决定了格林斯潘是一个世界级的人物。

  相比之下,由于人民币仍然只是在中国国内流通的货币,因此尽管有人向周小川奉送了一顶“人民币先生”的桂冠,但周小川作为央行行长的影响,更多地仍然只是出现于国内。更重要的是,尽管央行已经成为一家货币政策的执行机构,但它作为国务院的一个机构,仍然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这是它与美联储的最为重要的区别。

  因此,评价周小川在10年央行行长任上的功过得失,其实就是评价中国政府在10年来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上的功过得失。周小川任央行行长的这10年,正是中国经济内部与外部都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

  就内部来说,在经历了以投资扩张型推动的GDP高速增长阶段以后开始面临瓶颈,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时期,原来那种以GDP高歌猛进为标志的经济增速开始减缓;

  就外部来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欧日等西方大国频频推出货币宽松政策,导致出现全球性的货币贬值,对人民币形成巨大压力,人民币经历了长达数年的被迫升值过程,从而又使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困难。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货币政策如何恰当地配合实体经济的运行,既不能因为信贷过于膨胀而导致出现通货膨胀,又不能因为信贷过于紧缩而导致经济运行停滞。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