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信息平台
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江苏转型发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

发布时间:2015-7-15 9:24:4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字体:

中国各省市GDP冠亚军的追逐赛总在广东与江苏之间进行。2014年,苏粤两省GDP均突破6万亿元,差距也缩小至2600亿元。现如今,各省纷纷淡化了GDP角逐,把精力放在了经济转型、自我突破、结构调整等领域,两个经济大省甚至惺惺相惜,称彼此都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如江苏的科技创新比广东强,而广东的财政收入比江苏高。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日前在江苏省调查时发现,全省的经济增速相对稳定在8%左右,可能会延续到“十三五”期间。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江苏,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适当降低了经济增长预期。江苏产业结构的短板是仍处于产业结构链条的中低端,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还未稳固形成。因此,在江苏省政府研究室经济处处长陈建清看来,产业升级要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加大对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改造,形成新兴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从而提升“江苏制造”的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

  江苏在此轮转型升级中提出“实现由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的跨越”。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前不久在全省转型升级动员会上表示,“要坚持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管齐下,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坚持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坚持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相互协调。”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江苏省发改委和经信委了解到,今年1-5月,全省工业运行总体趋稳,但受制于经济下行的宏观环境,需求偏紧、成本偏高、景气偏弱等问题突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求更加急迫。服务业占比虽然进一步提升,但难以弥补工业放缓的影响。对于如何稳增长、调结构,江苏省开出的药方是抓住创新驱动的根本,利用互联网技术嵌入传统产业,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为了积极承接“中国制造2025”,江苏省即将出台《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记者从江苏省政府了解到,该《行动纲要》把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网络通信设备、航空航天装备等15个行业领域列为重点,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推进传统产业园区向创新园区转型,建立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创新载体。

  互联网在江苏整个转型升级过程中是主线。用江苏省经信委副主任龚怀进的话说:“江苏加上互联网以后会助推转型升级,尤其是为智能制造、江苏工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平台和动力。”

  具体而言,“互联网+工业”,引导工业企业实现生产全流程的互联网转型;“互联网+农业”,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工程;“互联网+商贸”,培育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互联网+金融”,支持持牌金融机构发展网上综合性金融服务;“互联网+民生”,围绕民生热点构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关键产业包括信息技术产业、互联网服务业,促进产业集聚。目前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10个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园、20个省级互联网产业园、30个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鼓励园区建立政府配套的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

  近年来,江苏省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所有制结构正逐步优化。2014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5.34万亿元,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总量达4305.6亿元,跃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73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9.5%;传统产业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了56%。在逐步优化的同时,记者从政府、学者、企业家那里了解到,江苏的转型升级仍面临诸多问题。

  一方面,全省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从制造业看,传统产业的发展优势日趋弱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阶段。另一方面,发展动力转换任重道远。产能过剩、要素成本上升、创新能力不足等系列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破解,制约市场经济活力、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对此,6月15日,江苏省政府下发《创新财政支持方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创新举措包括:运用政府债券工具促进投资增长,实施减税清费激发市场活力,设立政府基金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盘活财政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江苏将所有政府债务进行结构重组,通过拉长期限、降低成本缓解政府债务压力。结构性减税涉及营改增、资源税改革、小微企业等八个方面。发挥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对社会资本的带动作用,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初创期小微企业。

  江苏省设立政府投资基金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举措,由这个投资基金作为母基金再向省级各类产业基金出资。2015年省级财政首期出资50亿元,通过争取中央相关资金和吸纳各类资本,年内基金总规模有望达到100亿元,2017年争取达到500亿元,2020年达到1000亿元。还要整合设立各类专项基金,如江苏工业和信息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核心技术及重大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设立江苏“一带一路”投资基金,2015年首期规模30亿元,2017年总规模达到100亿元,2020年达到300亿元,支持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境外投资及“一带一路”重点项目。省市县财政及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江苏省PPP融资支持基金,首期100亿元,专项支持各级PPP示范项目。

  江苏省转型升级离不开创新驱动和园区经济,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多个场合提及:“转型升级要抓住创新驱动这个根本,开展大规模技术改造,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全球化视野,培育国际化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是江苏实现转型升级的最大优势。2014年江苏省全社会研发投入163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45%;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2万件,跃居全国第一。各类工业园区实现销售收入占江苏省工业比重超过70%,超千亿元工业园区40家以上,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集团)达到120家。

  记者从江苏省发改委获悉,传统产业升级计划中包括以技术改造促进转型升级,比如实施“百项千亿”和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技改工程,自2002年以来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达25%。坚持以集聚发展推动转型升级,建设不同类型的产业集聚区,包括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特色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业园区等。同时以节能减排倒逼转型升级。实施节能改造、减排治污、太湖水污染治理、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对完不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地区实施项目限批,淘汰钢铁、水泥、化工、造纸、制革、印染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坚持以两化融合支撑转型升级,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发展物联网产业,在智能农业、智能节能环保、智能家居安防、智能交通物流、智能医护、智能矿山等六大领域实施64个示范项目。建设南京全国首家软件名城和两化融合试验区,推进沿江城市带三网融合试点。

  创新驱动战略提升了苏州市的科技综合实力。苏州市发改委综合处一位处长告诉本报记者:我们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2014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69家,累计达到295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7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4.8%。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建设,完善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医工所、浙江大学工业研究院、清华大学汽车研究院等一批科研载体功能,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还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扩大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扶持范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因为长三角一体化程度比其他区域都高,因此开放型经济成功的经验容易被复制。江苏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自贸区实行的80项改革,江苏省开发区复制实行了43项,还有37项是上海特有的。”苏州工业园区获批开展贸易多元化试点和4项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金融创新步伐加快,跨境人民币双向借款突破100亿元。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全球维修保税业务试点等有序推进,太仓港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正式试行。

  在江苏开发区先行落地的改革举措还包括:允许设立外资独资医院、境外投资企业和项目备案制;海关系统的区内自行运输、批送集报制、智能化卡口验放管理;商检系统的入境维修用途旧机电产品检验监管工作规定、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检验监管规定、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办法;银监会的简化金融机构新设、升格等行政审批;工商部门的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年报公示制等。

  通常而言,产业转型升级可以分为四种路径:一是转向微笑曲线两端(研发、市场),二是转向技术含量高的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三是转向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四是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新领域,上游、高端、核心环节)。在苏州工业园区,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纳米技术的应用。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曼最早提出“纳米技术”理念,而1990年首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纳米科学技术正式诞生。目前,纳米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信息、材料、能源、环境等各个产业领域的上游、高端环节,促进相关产业技术日益推陈出新以及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国都将纳米技术应用产业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性产业,制定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和计划。

  纳米技术应用产业一般被划分为微纳制造、纳米新材料、能源与清洁技术和纳米生物技术等四大领域。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认为,“未来纳米科技会像今天计算机技术一样普及。”2010年6月,在经济转型升级、“二次创业”的时期,苏州工业园区把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2013年6月,美国国家纳米委员会专家的报告将苏州工业园区列为全球微纳制造领域八个代表性产业区域之一。

  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截至2014年,园区集聚纳米技术相关企业达282家,就业人数1.54万人,全年总产值为204亿元,同比2010年园区纳米技术产业建设初期,增长了291%、208%和436%。”

  当记者问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时,该负责人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丰富行业组织。当前我国MEMS产业存在企业规模偏小、专业支撑平台能力不足、技术成果转化周期较长。MEMS产业链上各环节仍处于各自发展的状态,缺乏对产业链层面的共性技术、平台核心工艺、目标产品的规模制造方面的整合等问题。而且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有很多科研成果未得到转化或者企业并不知道有哪些技术已经被研发出来。今后还需加强培育产业投资的生态环境。”

  在他看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规模尚小,但会成为潜力和影响巨大的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综合效益高的新一代产业,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尚处于成长初期的新兴产业,需要各级政府、规模企业、风险资本投入大量资金,从而加速推动产业发展,引领带动产业结构转型。

  据悉,2011年7月在国内成立的首支专注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的股权投资基金——苏州工业园区启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发起成立纳米技术投资俱乐部、纳米技术产业资本合作平台,截至目前,积累纳米技术项目源300余个,聚积合作资本超过200亿元。2015年,启纳创投将联合产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国内首支纳米技术产业基金。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jingjishiping/190179.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核心信息平台官方公共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