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中国经济长期“双顺差”之谜

发布时间:2013-1-26 8:50:58 来源:证券时报 【字体:

  历史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双顺差。双顺差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的不平衡,而结构性不平衡是很难在短期得到调整的。

  按发展经济学理论,发展中国家应保持经常项目赤字和资本项目盈余,通过利用国外储蓄实现比单纯利用国内储蓄更高的投资水平。尽管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大多数年份,在保持显著的资本项目盈余的同时一直有一些经常项目盈余,入世后的2002年至2008年期间,经常账盈余迅猛增长,2008年经常账盈余占GDP比重上升至10%。但2009年以后,经常账盈余占GDP比重显著又回落至3%以下。

  双顺差表明,中国没有像一个发展中国家通常所做的——将外商直接投资(FDI)转换成经常项目赤字。尽管中国通过FDI获得了外国资金,但这些资金并没有用于购买外国资本品、技术和管理经验。由于国内储蓄十分充足,这些资金通过种种渠道又回到美国的公债市场。不仅如此,相当于经常账盈余的国内储蓄也被用于购买美国国债。

  持续的双顺差造成了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中国外汇储备的积累过去主要来自资本项目盈余,或者更准确地说,来自FDI。但是,从 2005年开始至2008年,经常账盈余显著超过FDI成为外汇储备增长中最主要的贡献力量。2009年以后,资本项盈余又重新超过了经常账盈余成为外汇储备增长的重要贡献因素。

  一般而言,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是不合理的,也难以长期维系。余永定教授曾撰文全面分析中国产生长期双顺差的原因。2008年以前形成资本项盈余最主要依靠FDI,他分析了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丰富储蓄资源的国家,吸引了大量的FDI的原因。

  由于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对于潜在的进口者来说,与其通过银行借款或其他举债的方式筹措资金用于进口资本品,不如通过FDI筹集资金更有吸引力。简言之,就是中国国内储蓄不得不通过国外的资本市场转化为国内的投资。此外,资本项目管制、外来资本的超国民待遇、地方政府政绩函数包含FDI等等,使得FDI迅速增长成为资本项盈余的主要贡献者。

  2009年以来资本项盈余迅速扩大的同时,经常账盈余却出现了明显萎缩。2009年资本项盈余从2008年的401亿迅速上升至1984亿,2010年又进一步上升至2868亿,而经常账盈余从2008年峰值4205亿快速下滑至2009年的2432亿,2011年跌至2017亿。

  2009年以来的这种反差的变化,反映了经常账与资本项之间的不平衡进一步显著地扩大。这是国内经济结构不平衡进一步恶化的表现。

  经常账快速收窄反映的并不是国内储蓄率的下降,而是投资率上升,2011年投资率比2008年上升了4.54个百分点。

  由于国内投资的扩张,引致境外资本流入的扩大,特别是国内机构外债借入规模快速上升,外债从2008年3900亿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7000亿美元,有多方面信息显示,2009年以来私人部门通过非正规渠道借入的外债头寸可能数量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