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传统百货业需靠创新“自救”
是否能博得消费者垂青并不在于零售业态的新旧之分,而是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便捷交易、物美价廉、快乐体验等方面的需求。
瑞银近日发布报告称,2012年百货店内人流量开始负增长,百货业成为相对不被看好的产业。中国百货业正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同店增长速度放缓。
在诞生伊始,百货业曾强势挤占当时的个体摊贩市场而快速成为零售业主流。如今,当年的新生模式已渐显老态,并被更为现代化的业态所冲击。
传统节假日一直都是百货业翘首企盼的旺销时点。但是,在假日折扣所推动的短暂旺销背后,却是百货业日渐冷清的常态。从百货业上市公司披露的报表数据看,其盈利能力早已不复从前,综合毛利润从十年前的30%下降至如今不到15%。当前低价便捷的电商平台、聚集人气的SHOPING MALL都对传统百货业形成了强力竞争,并分流了大批消费群体。百货业在“不做促销等死,做促销找死”的困顿中挣扎徘徊。
其实,是否能博得消费者垂青并不在于零售业态的新旧之分,而是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便捷交易、物美价廉、快乐体验等方面的需求。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电商平台正是凭借现代化网银支付、低成本让利等优势抢占了传统百货业的市场份额,让处于快节奏生活中的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商品信息,并通过快速货比三家实现轻松购物。然而,电商平台并非完美,线上交易很单调,缺乏情感和言语的交流。可见,虽然网购模式来势汹汹,但其短期内完全取代传统业态却也并非易事。恰因此,近年来融合商场、餐饮、娱乐为一体的SHOPING MALL在国内各大城市颇为流行,并成为现代人闲暇放松心情的必选之地。遗憾的是,传统百货业若没有与其他同行在地域上形成规模效应,则很难与新建SHOPING MALL比肩抗衡。
事实上,研究机构对百货业给出消极评价并不说明其必然要走下历史舞台。只要创新之心不死,传统老店也可以旧貌换新颜。
时下,除了加强成本控制、扩大让利空间外,百货业可以尝试“触电”。有消息称,广州友谊、王府井等百货业老字号已搭建起自己的电商平台。虽然囿于专业技术、人才及经验等方面的不足,传统百货线上交易尚难言成熟,但毕竟是对新生交易平台的勇敢尝试,理应得到鼓励。更何况,与个体网络卖家相比,大型百货商场因其广为人知的实体门店而在商品质量、品种搭配、售后服务等方面更易博得消费者信赖,这或许正是两者在交集后所产生的特色优势所在。
另一方面,传统百货业也应摒弃此前的优势心态,放下身段与消费者产生互动。去年年底,上海“第一食品”历经长期改建后重新开业,并以互动感和专业性再度吸引新老上海人纷至沓来。在其旗舰店里,消费者可以观摩地方传统小吃的制作全过程,而且面点师傅还会亲授绝技,面对面回答消费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显然,地方特色小食在各种销售渠道都可以购得,但这些拉近商家与消费者距离的交互体验却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切感受。
□马红漫(上海 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