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手机内置应用成投诉新热点

发布时间:2013-5-3 13:41:00 来源:通信信息报 【字体:
保障用户选择权需监管护航

本报记者 陈焰萍

  自带应用卸载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目前用户投诉的新热点,多数用户难以找到对手机中大量内置应用的卸载方法。更严重的是,定制机中通过普通操作根本无法卸载的应用存在着恶意软件的嫌疑,而恶意软件又会让手机待机时间缩短,甚至产生恶意吸费、恶意扣流量甚至窃取用户个人隐私等危害。
  工信部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管理的通知》,明令要求生产企业不得在移动智能终端中预置五大类恶意软件。对此,业界普遍认为,此举具有积极意义,相关部门可以借此加大监管力度、制定违规惩罚标准,以威慑相关企业,强化其自我约束力,从而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

  定制机自带应用无法删除成用户投诉新热点

  用户针对定制机内应用如何进行删除的问题成为了投诉热点。一些用户会通过一些管家类应用来进行卸载,而卸载的前提条件则是需要获得Root权限,尽管这些管家类产品提供了PC端的一键获取Root权限的功能,但是,对于定制机来说,如何获得Root权限的方法在互联网相对较少,根据不多的方法进行尝试后成功获得Root权限的几率也较小。而一些定制机则根本找寻不到获得Root权限的方法,最终导致用户无法卸载自带的应用程序,从而导致投诉的发生。
  另外,一些手机内置的应用还与手机的固件系统进行了紧密绑定。有些智能机中出厂自带的安全软件在系统应用列表中根本看不到该应用的信息,但在用户的电话拨打、短信发送、文件下载中都会长期进行安全监控,用户很难自主选择将其安全检测功能进行关闭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而言,定制机自带应用无法删除虽然在一些正规手机中存在,但更多的存在于山寨机和水货机中。不少山寨机和水货机在出货前就被“刷机”植入吸费、流氓推广木马等,而由于已嵌入系统底层,很难通过常规方式卸载清除。不少消费者在购买水货手机后通常选择“刷机”,来获得中文菜单或升级到最新版本。不过,也有一些销售山寨机和水货机的商家可能会在“刷机”时植入ROM病毒,这样用户将来使用时就会再来购买杀毒服务或者前来维修,而商家则可以以硬件有问题为由让消费者更换硬件,实现“二次消费”。

内置应用存恶意软件嫌疑

  据互联网协会曾给出的恶意软件的8大特征中指出,涉及强制安全、难以卸载、恶意捆绑以及侵害用户软件安装、使用和卸载知情权、选择权的恶意行为均可被称为恶意软件。而对于多数用户而言,定制机中通过普通操作根本无法卸载的应用无疑存在着恶意软件的嫌疑。
  目前不少手机在出货前被“刷机”植入吸费、流氓推广木马等,消费者很难以常规方式卸载清除。比如说,2012年,360手机卫士查杀如专门盗取短信、IMEI(手机串号)、Google账号等隐私信息的DroidDreamLight系列手机恶意软件,以及可窃听通话、盗取短信内容的X卧底最新变种系列间谍软件等,其可通过巧妙伪装植入用户手机,获取录音、联网等权限后盗取用户隐私,行踪隐蔽,让用户很难察觉。这些定制机中内置的应用在系统打包之初进行了较深度的融合,使得一些应用可以在用户从未点击确认的情况下便长期占据在用户手机的系统进程中,从而产生让手机待机时间缩短、恶意吸费、恶意扣流量,甚至窃取用户个人隐私等危害。
  用户在下载手机应用时同样存在很大风险。网秦发布的《2012年全球手机安全报告》显示,2012年共发现超过65227个新型恶意APP,同比增长了263%。360互联网安全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恶意广告的危害分类中,匿名推送和强制下载成为其主要特征,另有部分暗含扣费代码,诱导用户开通付费业务等。

智能手机安全将有法可依

  自从智能手机诞生以来,运行在手机终端内的恶意代码软件就如影随形,成为用户深恶痛绝的一大顽疾,而今这种情况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呈现愈演愈烈之势。据Android应用提供商Lookout Mobile Security发布的报告表明,恶意代码库名为“BadNews”的新型恶意软件侵袭Android,日前已被下载了900万。而360安全中心日前发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安全报告也显示,一季度360手机卫士新截获手机木马、恶意广告插件达18.8万款,平均每天有超过2000款恶意软件出现,总感染人数高达2.1亿,且呈逐月上涨趋势。
  恶意软件带来的最主要危害是“资费消耗”与“隐私窃取”——木马通过推送广告、后台私自下载软件等恶意行为严重消耗手机电量和流量,间接导致话费上涨。而窃取用户隐私,更是会带来后患无穷的结果。
  面对日益横行的恶意软件,工信部将从11月起执行新发布的《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管理的通知》,多种应用软件被禁止预置进智能终端之中。法规的出台对于智能手机恶意软件无疑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当然也要执法到位。
  除了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运营商、终端厂商、第三方安全软件开发商等产业链各方也需要行动起来,联动构筑统一阵营。同时,个人作为移动终端设备的直接使用者,顺理成章地成为第一安全管理者。用户要保护终端设备不丢失、不泄密,一定要从正规、可信的渠道下载应用,并且及时更新系统补丁、病毒库数据信息,从而不给恶意软件以可乘之机。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caijingyaowen/84045.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