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反腐致奢侈品行业发展减速

发布时间:2013-2-28 11:25: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体:
本报记者 韩丛

    国内奢侈品行业发展减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LV宣布停止在中国二三线城市开店后,GUCCI暂停在中国开店的消息于2月25日再次被媒体证实。与此同时,英国老牌Burberry、世界奢侈品三大集团之一的历峰也均宣布放缓在中国的扩张步伐。
    贝恩公司研究发现,奢侈品行业增速明显下滑,已经从过去每年30%的增速降至2012年的7%。万宝龙中国区前董事总经理陆晓明不乐观地表示,“如果说2012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是寒冬,那么2013年市场将进入严冬。”

    海外消费比国内多
    针对中国奢侈品行业的变化,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消费品、零售及奢侈品业务主席,《2012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的作者布鲁诺·兰纳先生在总结时指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开始从炫耀向认知转变。品牌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他们需要提供与中国消费者更为相关的产品,而不是仅仅依靠奢侈品自身的地位。”
    中投顾问行业高级研究员黎雪荣则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奢侈品消费正在日趋理性,且出国消费占到越来越高的比重。
    伴随着网络代购业务的发展,普通的奢侈品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相对便宜的海外奢侈品。一位热衷于奢侈品的魏女士对记者表示,她和好友经常会在奢侈品官网上浏览最新产品,其中有部分朋友非常热衷于网络代购,也有一部分朋友会去香港等地购买奢侈品,并根据朋友的要求代购相应产品,这样相对国内消费能省不少钱。
    布鲁诺则表示,“中国人在海外消费比在国内多。”据悉,中国人在全球奢侈品的购买量占到全球市场的25%,而国内仅占7%,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消费者是选择在国外购买奢侈品的,其中并不包括日渐兴起的代购奢侈品,如果将这一部分加进去,恐怕国内市场消费更难与海外消费匹敌。

    反腐重创消费
    不少海外奢侈品品牌认为,中国奢侈品消费有其自身“特色”,即使用者与购买者相分离。也就是说,在中国奢侈品消费多依赖于礼品市场。据行业报告数据称,中国的奢侈品消费约有20%到25%来自于礼品市场。
    曾供职于prada上海店的Benny对媒体表示,通常情况下,奢侈品店的此类消费者具有目的性强、结账快、数额大且要求开办公用品类发票。
    然而,最近国内奢侈品门店的类似消费却减少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相关研究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国内奢侈品消费确实在减少,除了消费者理性、海外消费等因素外,自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决心、提倡节俭在一定程度上对奢侈品消费产生了影响。
    有业内人士分析,礼品市场可能受到的影响包括:一方面是政府反腐收紧,可能会对礼品销售带来直接影响;另一方面,民间通过网络曝光官员名贵腕表、皮带等,也让礼品消费倾向于标志更加不明显的产品。
    此外,法国马赛商学院MBA、EMBA主任Michel Guats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放缓的中国经济也将对奢侈品消费造成一定影响。企业家和高管们也相继暂停了出于礼物馈赠的奢侈品购买行为,因为公司可能不再支持他们大手大脚花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