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电子产品催热网上礼品交易 商家钻监管漏洞

发布时间:2013-2-20 14:39:00 来源:通信信息报 【字体:
    近日,商务部发布除夕至正月初六的监测数据显示,全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5390亿元,比2012年春节期间增长14.7%。从消费结构分布上看,传统的糕点、烟酒已经退居二线,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电脑、单反等电子产品成年货市场上的新霸主。苹果系产品如iPad、iPhone等高端数码产品,在春节黄金档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三成多。电子产品同样也成为了节后线上二手交易的热点。
  但是目前国家对于礼品回收行业缺乏监管,且行业本身又多是“跳骚市场”形式的小商家,因而让一些不法分子有空子可钻,并从中牟取暴利。因此消费者在交易买卖时需提高警惕,谨防落入消费陷阱。

电子产品交易利润可观

      据了解,今年过节送礼和以往大有不同,以前的名酒名烟已经有所减少,时下流行的电子产品则成为送礼榜单上的新宠,而苹果系电子产品更是备受欢迎。但有些人收到这类电子产品却没有消费需求,急于折价抛售套现,因此,线下线上礼品回收市场的交易额迅速增长,引爆整个礼品回收市场。
      巨大市场前景让有心的商家看到其中丰厚的利润,如iPad、iPhone等苹果系产品在春节后的礼品回收市场行情看涨。在颐高数码、百脑汇等一些大型卖场里,都可以看到很多摊位挂有“礼品回收”、“新苹果回收”等字样。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高档电子产品成为礼品回收行业“新宠”后,大部分产品经过再包装后进入流通市场,甚至有近半数商家表示愿意代卖未拆封的数码产品。而这一买一卖,利润十分丰厚。一部包装拆封却没开过机的iPad mini(16G wifi版),回收的价格一般是1500元,但在经过翻新包装后,一转手就能卖到2300元左右,可赚近千元,利润可观。更有业内人士透露,对于没打开包装的二手数码产品直接转手出售,如果是已经拆封的东西,在回收后会通过“内行”换个封贴当成新货卖,而这样的利润空间更大,且该手法已成为行业潜规则。

线上交易升温

      除了实体门店外,网站也成为其发展业务的重要渠道,尤其针对于数码相机、手机、掌上电脑等这些网上礼品交易的热门产品。回收高档电子产品的商家几乎都在电商市场有注册账号或网店,并在网上发布产品信息,通过电子商务回收或出售产品。甚至连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新媒体也成为“晒奖品”、转手礼品之地。而部分非回收类的淘宝店主也在近期做起寄卖电子产品的生意。
      另外,很多分类信息网站上二手市场的电子产品发帖和交易量普遍较去年下半年有了较为明显的上涨。电子产品的网上交易明显升温,虽然春节期间的数据尚未公布,但交易的火爆情况从节前的数据可窥视一二。
      据赶集网1月份统计的数据显示,近几年,礼品转让数量一直都在上升,今年与往年相比,整体礼品转让数较平时提升了217%,数码产品转让数量提升74%,年会礼品转让数量增幅达22%。同样,来自58同城的数据也显示,58同城二手频道的春节热卖专题浏览量已达到173396每日,其中包含了除旧迎新品、年会奖品转让、春节礼品转让等。同时,有关礼品转让的发帖量每天新增468条,访问量达53070每日,和去年11月份相比较,访问量上涨了38.15%,比去年同期访问量上涨24.47%。
      一方面有人急于出售多余的电子产品套现,一方面有人希望用更少钱买到相要的产品,因此都将眼球对准礼品回收行业,网络礼品交易平台上求购礼品、回收礼品、出让礼品的帖子才会如此铺天盖地,交易场面火爆。

监管漏洞成隐患

      礼品线上线下回收市场的热火背后却暗藏不少消费隐患,且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往往难以维护自身的权益。业内人士直言,虽然这行好赚钱,但是这类二手买卖的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会在售后服务环节处理上出现一些难题,例如消费者购买后发现质量问题找厂商解决,但时常因为非正常渠道购买,以及发票等原因而被拒绝。面对这些问题,消费者在购买时还需要明确可能潜在的消费风险,从而切实保障自身的利益,避免不必要的财物损失。
      首先,礼品回购市场本身“来者不拒”、“不问出处”等潜规则就备受广大消费者诟病,大部分商家缺乏相关的营业执照,这样经营是否违法也是需要探讨的话题,且礼品回收行业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立法、立规与监管均存真空状况,这些都容易引发消费纠纷。
      其次,行业内的各商家需要加强自律。礼品回收多是“跳骚市场”型的小商家,市场混乱,各种问题频发,这将极为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因此,相互监督,共同维护市场秩序是必要举措。
      最后,消费者无论是在卖或是买的时候都要时刻保持清醒。业内人士也提醒消费者,对电子类产品应先上网了解一下行情。因为不少消费者没有跟黄牛打交道的经验,很容易被礼品回收商“诈价”,价钱压得越低,则回收商赚得越多。同时在购买二手电子产品时,尽量做到先仔细验货,后付款,有条件还应向卖家索要正规发票,以降低自身风险。
      总之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多看”、“多听”、“多比较”才能防止掉入潜在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