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法兰克福的“中国菜谱”

发布时间:2013-9-13 14:24:00 来源:经济观察报 浏览: 【字体:

  9月中旬,德国已进入凉爽的秋季,但两年一度的车展却让德国金融中心法兰克福变得火热异常。

  本届法兰克福车展的主题是“世界之最”,与2011年的“未来标准”相比更显霸气。这也是德国汽车业在欧债危机下的“强势宣言”。

  在各品牌展台上,最为抢眼的是多款量产或接近量产的全球首发SUV,其中包括,奔驰GLA、新一代宝马X5、捷豹C-X17概念车、新款第四代路虎发现、雷克萨斯LF-NX概念车、新一代日产奇骏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唯一的参展企业长安汽车,也展出了其即将上市销售的SUV车型CS75量产版。

  这几乎是一场为偏好SUV的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SUV盛宴。而这场法兰克福车展上的中国盛宴,将在未来一年内移师到中国实实在在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去。

  德国盛宴

  9月中旬,法兰克福迎来了两年一度最热闹的日子。今年,来自35个国家的1098家参展商云集于此,再次刷新了去年1012家的纪录。

  法兰克福车展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仅在网上注册认证的媒体记者就已经超过了9000人,实际参会记者人数在一万以上。其中,来自中国的记者就达数百名。

  与其他车展概念车占主流不同,法兰克福车展的首发新车多是即将上市的最终量产车型,部分概念车也是接近量产的车型,因此,在这里可以看到今、明两年投放全球市场的重磅车型。

  除了德国民众,身在金融中心法兰克福的金融业人士也会前来观展,以判断未来一年制造业的趋势。

  德国政府对于车展也非常重视。多年来,法兰克福车展公众日开馆仪式多是由德国总理亲自主持,今年主持此仪式的就是默克尔。

  在德国经济界人士看来,法兰克福车展的繁荣能尽快帮助欧洲,特别是德国摆脱欧债危机的影响。

  据《金融时报》报道,欧洲的上市公司有接近1/3的收入来源于新兴市场,而新兴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已经出现了一些疲软的迹象。

  对汽车强国德国而言,受新兴市场影响最大的行业必定也是汽车制造业,而中国目前已是跨国车企们必争的战场。

  中国菜谱

  在2011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大众、奥迪、奔驰、宝马们都在力推电动车和混动技术,展馆主题多与之相关。今年,这些德国车企在展车选择上显得更加务实,多是明年准备投放全球,包括中国市场的量产车型,是一本地道的“中国菜谱”。

  在中国汽车市场上,SUV已经成为销量增长最快、利润率最高的车型,几乎稍微精品一点的SUV车型都在加价销售。而跨国巨头们已经在非常重视这种现象,并且快速反映到量产车型上。

  一个例子是,2011年的法兰克福车展,i8占据了宝马展台最耀眼的展位,此次取而代之的是X5,且有多种版本,但无论是传统动力,还是插电式混动,都是符合中国人口味的“菜”。

  奔驰展台最大的明星无疑也是中央位置坡道上的GLA。戴姆勒CEO蔡澈认为,奔驰GLA与竞品相比来得相对较晚,但在产品设计和技术细节等方面将引领细分市场,“我们有信心,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在中国的销售也会慢慢恢复到和世界其他地方同样的水平。”

  据了解,奔驰GLA即将在国内上市。明年,在紧凑型豪华车SUV市场上,不再仅仅只是宝马X1和奥迪Q3的天下。

  今年年初,宝马集团董事长雷瑟夫表示,今年宝马在中国将告别高速增长。然而,宝马上半年的表现超出了预期。而宝马在华销量保持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是SUV和国产车型。今年上半年,宝马X5、X6、X3等进口SUV呈现较大增幅,其中宝马X3的销量同比增幅达90%。而宝马进口轿车的销量下滑幅度达20%。

  奥迪展馆虽然没有新的SUV车型,但Q3、Q5、Q7都登上了展台,其展台设计的主题是“未来城市”,吻合当前中国致力解决拥堵和环保问题的需求。

  9月10日,大众汽车集团CEO马丁?文德恩在法兰克福车展上表示,今年的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销售950万辆汽车,创下历史新高。显然,文德恩的这种自信是建立在大众在华今年近300万辆销量的支撑下。

  大众旗下的斯柯达汽车董事会主席范安德博士也表示,“未来中国市场将推出新的SUV车型,目前已在讨论细节,预计在2014年北京车展上亮相。”有消息称,斯柯达即将引进的SUV车型比野帝(Yeti)尺寸大,有专业媒体猜测是与Tiguan同平台的五座车型。

  而来自中国的车企长安汽车,也是本届法兰克福车展唯一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其首发车型也是量产版SUV CS75。接下来,在CS75基础上的CS95量产版有望在下届法兰克福车展上亮相。

  显然,中国这个充满诱惑力的市场,已成为各大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不仅正在改变世界顶级车展的潮流,甚至改变了世界汽车品牌的车型选择。

  不过,跨国巨头们如此积极开发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并快速反应到量产车型上来,甚至其完成矩阵式布局的速度,都值得中国本土企业们引起警惕。毕竟,留给中国品牌的机会已然不多了。

作者 周和双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caijingyaowen/12774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