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就业难缘于经济结构不合理
◎赵晓(微博)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随着毕业季的到来,社会各界的目光又聚焦到了“天之骄子”的就业问题上。从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来看,201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较去年增加19万人,再创新高,“史上最难就业季”应运而生。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过去的十年,GDP昂首阔步向前冲,年均增长达到两位数。但与此同时,就业率却只是“原地踏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尤为堪忧,这与经济学上的奥肯定律是相违背的。为何会出现这一状况呢?笔者以为,其根本原因是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大学毕业生在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不能与之匹配。
首先,国有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足,但是因为职业稳定性高、福利待遇好等特点使得众多求职者趋之若鹜。而对于劳动力吸纳能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因为缺乏各方面支持,发展过程中困难重重,其提供的岗位在工作压力、职业发展等方面存在明显劣势,进入民企往往是大学生的无奈之举。据相关机构对大学生就业意愿调查显示,35.4%的大学生愿意去党政机关工作、18.9%选择国有事业单位、13.6%选择国有企业,仅有1.3%的大学生选择去民营企业。而与之矛盾的是,民营企业占招聘大学生企业总数的46%,国家党政机关、国有和集体事业单位只占22.3%,供需反差之大,于是造就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其次,产业结构失衡导致大学生人才需求层次较低。近些年,在我国经济回暖的大背景下,“用工荒”与“就业难”同时出现。一方是用人单位苦苦寻觅,不惜提高工资招揽员工,另一方则是求职者楚楚可怜,宁可降低要求也只求薄职一份,造成这一看似矛盾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用工荒”反映了我国大量的企业仍处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用人单位需要大批廉价的劳动力从事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而“就业难”则说明我国很多知识密集型人才没有企业吸纳。这种扭曲的组织结构使得中国经济在依赖劳动密集、资源密集的同时,年均就业增长仅仅徘徊在1%~2%左右。当一个社会中最需要的劳动力是建筑工、装配员时,近700万大学生想要找到心仪的工作自然很难。
最后,区域经济失衡导致人才流向的单向性。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加上区域环境和社会资源占有的巨大差异,使得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收入水平不断拉大,即使同行业在不同区域收入水平也相差甚远。然而高校毕业生的薪酬期望趋于发达地区标准,不发达地区虽然人才匮乏,但因各项条件制约无法提供与发达地区相当的劳动力价格,使其对于大学生的招聘与引进能力大打折扣。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使得大学生人才流向单一,同时人才流向的不均衡,又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加剧了就业难度。
到底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短期内解决起来估计比较难,但长期看还是要朝着以下方向努力:第一,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大学生人才就业的数量与质量;第二,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用人结构。我国企业依靠高能耗、高污染、高劳动力强度的运营方式已经难以维系自身发展,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就必须拥有核心竞争力,生产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这就需要企业吸纳更多高素质人才,优化用人结构,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比拼;第三,大学生要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实现全方位就业。大学生求职时不应一味强求专业对口,而是应当向多层次、宽领域就业转变;不应一味地追求党政机关、国有单位,而是应当在更具活力和挑战的民营企业谋求发展;不应一味的留守东部沿海发达城市,而是应当在更能发挥自己能力特长的中西部地区贡献力量。
(每经网)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zhengfu/95452.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熊锦秋设立优先股关键是确保股东权利与义务对等
下一篇:白重恩提高居民收入占比保证可持续增长
·从供给着手重启经济改革2013.05.27
·城镇化要力避“居住隔离”2013.05.27
·利率市场化 应稳步推进2013.05.27
·外贸如何打造“升级版”?2013.05.27
·意外险不赔皮肤烧伤吗?2013.05.27
·“避税天堂”的围剿2013.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