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政府官员 >> 浏览文章

评论“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不换不行

发布时间:2013-3-22 2:28:00 来源:腾讯财经 function ContentSize(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Content').style.fontSize=size+'px';} 【字体: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Math.ceil(new Date()/3600000);

无锡尚德最终走上破产重整之路。尽管这个结局并不特别地感觉意外,但仍让人不免心生慨叹。中国光伏行业的标杆企业,竟落到了这样的境地。

无锡尚德的命运沉浮,有自身决策失误和经营不善的因素,也有整个市场环境的因素。国内光伏行业早已是哀鸿遍野,一批企业处于倒闭的边缘。无锡尚德没能“大而不倒”,在市场的沉重压力下,也被迫破产重整。

倘若只是行业因素和企业自身因素,无锡尚德今天的结局,似乎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市场不相信眼泪,也不需要同情。可是,在无锡尚德的发展历史上,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即是政府之手在背后硬推。

有人曾以“政府吹泡泡”来形容地方政府对企业的不当“关爱”,有人则以“催肥的猪”来比喻当初狂飙突进的无锡尚德。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政府对企业的过度“呵护”,那么企业的发展就不至于那么激进,结局也未必是如此糟糕。

在光伏行业,被政府过度“关爱”的,不止无锡尚德一家。国内光伏业的另一个大企业赛维LDK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赛维LDK曾一再传出负债率高企、陷入窘境的消息,但企业所在地江西省新余市甚至江西省政府对赛维LDK一直是勉力扶持。当地政府在融通资金方面给予了许多便利,更有政府的补贴、优惠和财政拨款等多方面的襄助。企业的债务黑洞,由政府财政进行填补,也曾引起激烈的争议。结果怎么样呢?赛维LDK至今处境艰难。

不单是光伏业,其他行业中的类似情形也同样屡见不鲜。大约10年前,江苏常州一家知名民营钢铁企业走上了衰败之路。这家企业的受挫,跟当时的宏观调控气候有关,也跟地方政府的“催肥”有关。政府“吹气球”,企业就“虚胖”。顺境中时,倒也相安无事,一旦遭遇逆境,很有可能就走上企业发展的不归路。

地方政府过度“呵护”所谓的明星企业,问题很多。举其要者,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其一,让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缺失公平性;其二,政府替代企业进行战略决策,企业运营容易偏离市场规律,也就容易招致市场的惩罚;其三,这样的“呵护”,会造成官员和企业家之间的关系比较纠结,容易滋生腐败问题。

从大环境来看,地方政府过度热衷于参与微观经济活动,是在属地化管理的背景之下,通过政绩指挥棒形成的产物。平心而论,地方政府带动经济发展的特殊角色,曾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相当的活力,但是副作用同样很大,有时候大得着实让人难以忍受。

比如,副作用之一是地方政府的强力介入,使得市场信号失真,一系列优惠政策固然能使单个企业发展迅速,但是企业家精神往往也在其中被大量消耗折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经营与决策的失误率往往也会提升,更容易误判形势。然而政府终究无法左右市场规律,一旦市场的惩罚来临,恐怕是谁也拯救不了。曾经再风光的企业,或也会渐入颓势。更严重者,则如无锡尚德这般,落到被破产重整的田地。

当企业出现明显的问题时,由于地方官员挂念着税收、就业等许多问题,也就不肯随意让一些本该在市场逻辑中破产的企业死去。其结果是,纳税人的钱被用在了拯救某个企业上。企业活得好,是企业得利,活得不好,有财政参与补贴,这是一个荒谬的逻辑,远离公共财政的精神。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前几天在记者会上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发言,称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且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这是对政府错位问题的清晰表态。无锡尚德发展过程中的“催肥”问题,让人深感“壮士断腕”的必要性。这样的错位,尽快纠正为宜。

ContentRigthTop();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34d911ac866f4d4b7a36889a6ef37db'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