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对待物价上涨因素 切莫“一棒子打死”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数据
2013年推动中国物价上涨因素中,应当区分合理因素与不合理因素,并在主管部门价格调控中予以区别对待
-陈克新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表示,2月CPI涨幅达3.2%,高于预期,表明通货膨胀需高度警惕。今年货币政策将高度关注通货膨胀,高度重视物价稳定。
笔者认为,总体来看,虽然近期大宗商品行情出现回调,食品、能源等产品供应也较为充足,但因为成本底部抬高,2013年中国物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为此需要高度重视,科学分析,区别对待。要在保持物价水平相对稳定的同时,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物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
近期以来,主要受到“国5条”和季节性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与股票市场均发生向下调整。与此同时,国内制造业产能宽松,尤其是未来粮食、油脂、蔬菜、肉类等食品供应较为充裕,一般不会出现紧张局面。尽管如此,新一年内中国物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不可掉以轻心。初步测算,预计全年中国大宗商品价格(CCPI)涨幅达到5%左右;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结束负增长局面;居民消费品价格(CPI)涨幅在4%左右。从全年三大价格指数走势来看,同比价格指数均呈现前低后高态势。
物价上涨结构中,食品价格上涨仍然首当其冲。此外,居住类价格,尤其是没有纳入指数监测范围的私人房租会继续以较大幅度上涨,涨幅仍将在10%以上,甚至更高。由于理顺能源价格的需要,今年民用天然气、发电用煤等一些能源产品价格也会出现上涨。
正确看待物价上涨因素
2013年中国物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主要原因不在于供求关系,而是各类成本继续提高。这种成本推动力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原料进口价格上涨。中国大宗商品进口依赖度较高,一些品种在50%以上。受到需求回暖、预期增强、货币宽松、境外价格上涨带动国内产品价格扬升等多种因素影响,今年内大宗商品行情将以震荡上行为主调。大宗商品构成中国制造业最主要的原料成本。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位运行,使得今年中国输入性原料成本压力有增无减。
二是工资成本继续提高。在全球范围比较,尤其是与发达国家水平比较,中国整体工资水平偏低。另一方面,中国发展战略逐步向依靠内需转变,实现收入倍增计划,也需要不断提高国内工资水平。
工资成本提高,对于物价水平的推动影响,在食品及服务类等方面影响较大,虽然有些价格上涨并未纳入到指数测算范围,比如家政服务价格、街头餐饮价格、医院护工价格等,可是这类价格与居民物价感受更为密切。
三是环保成本逐步增加。在成本提高因素中,环保成本提高趋势需要引起关注。长期以来,由于环保标准过低,执法宽松,中国商品价格中的环保成本未能充分体现,由此成为中国制造业价格比较国外同行较低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各个方面对于环保压力增强,将会产生倒逼机制,迫使生产企业大幅增加环保投入,提治污成本,使得人为扭曲的商品与服务价格获得修正。环保成本推动中国物价水平扬升,将会逐年显现,也包括2013年在内。
新一年内中国物价上涨诸多因素中,除了成本推动外,也还存在投机炒作,推波助澜价格上涨。比如,以前曾经出现过的蔬菜领域中的“算你狠”、“将你军”等。
过去一年,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施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说是一场资金注入盛宴。大肆印钞结果,势必导致全球流动性严重泛滥。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是国际“热钱”的主要涌入地区。随着实体经济需求的逐步复苏与增加,流动性风险偏好出现改变,开始由国债市场流向资本市场与商品市场,从而增加金融性购买,助涨整体物价水平。虽然最近美联储会议释放对于“QE”担忧情绪,警惕未来通货膨胀副作用,但是由于美、日、欧元区等发达国家依然债台高筑,经济复苏与就业很不稳固,经济衰退的风险并未完全解除。有关数据显示,美国1月份失业率仍然高达7.9%,远远超出美联储当初失业率不能高于6.5%的承诺,而这是“QE”的退出条件之一。与此同时,全球“货币战”硝烟弥漫,美联储必须防止美元升值而损害美国实体经济复苏与就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提前退出“QE”,恐怕还有很大不确定性。不仅如此,即便美联储提前退出“QE”,但前期大量释放的流动性不可能因此消失,凭借极低利率,依然会在各类市场上兴风作浪,抓住各种题材投机炒作,通过各种途径影响中国物价水平。
物价调控政策应当区别对待
由此可见, 2013年推动中国物价上涨因素中,应当区分为合理因素与不合理因素两大部分,并在主管部门价格调控中予以区别对待。
一是承认合理成本因素,提高物价容忍度。必须指出,2013年中国物价上涨因素中,多数属于成本推动的合理因素。对于这些合理因素,有关部门在物价调控中,必须予以承认,也就是说,要尊重必要成本,尊重合理利润,尊重价值规律,提高政府部门物价上涨容忍度。否则,忽视中国物价上涨中的刚性成本因素,提出脱离实际的过高调控目标,势必会引发很多问题,包括生产供应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以次充好、变相涨价问题等,结果将事与愿违,严重偏离调控初衷。搞得不好,还会严重损害经济正常增长,引发最为糟糕的滞胀局面。
在承认物价上涨合理成本因素,提高调控部门物价上涨容忍度的同时,还要搞好对于弱势群体的直接资金补贴,从另外一个方面缓解物价上涨冲击力度,实现其生活水平稳定。
二是多种手段减弱成本推力。既然2013年中国物价上涨力量主要来自于成本推动,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手段,降低商品成本,釜底抽薪中国物价水平。比如大幅降低大宗商品,尤其是食品及食品原料的进口关税,降低石油等最基础产品进口关税等。此外,应当减免某些政府税费。比如降低住房产业链中的一些政府税费,降低土地费用,因为这是构成房价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还是最主要部分。
削弱中国物价成本推动力量,还需要借助金融汇率手段。现阶段中国金融机构利率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具有很大降息空间,这样做有利于减轻国内企业的资金成本。而人民币的适度升值,也可以相应降低国内商品销售成本。
三是坚决抑制投机炒作与垄断。投机炒作,推波助澜,行业垄断,联手涨价,是现阶段物价上涨中的不合理因素,必须坚决抑制。要制止供应紧张商品的囤积与联手涨价行为;要约束产业过度集中行为,削减垄断利润;要落实“国5条”中,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挤出住房价格中的“泡沫成分”。抑制投机炒作,要尽可能使用经济手段,完善制度改革,少用行政干预。其中最有效的经济手段,就是加大重要商品国家储备,在市场供应紧张时抛售库存,平抑价格。在抑制投机炒作的整体战中,严控境外“热钱”流入,是一个重要方面。
四是保障商品供应稳定。对于所有重要商品,从蔬菜、肉类、能源,直到住房等,都要保障供应,这是稳定物价的最重要基础。商品(包括服务)供应保障,应贯穿于整个产业链的全过程。比如食品领域,要继续加大对农产品生产投入,降低农产品流通费用,建立国家及地方商品储备,建立与完善信息监测预警应急制度等。(作者系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首席分析师)
标签:区别 区别对待 别对 对待 物价 物价上涨 上涨 因素
上一篇:新华时评“死猪事件”敲响养殖业污染警钟
下一篇:“土地财政”的三种出路
·能源装备天然气价格市场化助推 荐5股2013.03.22
·传媒新媒体优势凸显积极布局 荐3股2013.03.22
·建材水泥均价全线止跌转升 荐7股2013.03.22
·计算机券商创新IT投入加速 荐2股2013.03.22
·A股即将面临重大挑战2013.03.22
·政策稳中求进弱复苏预期或被打破201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