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乃娟中国尊重知识方能挽留人才
中国人缺乏的不是才智与能力,而是缺乏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
据报道,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0年至2012年,全国超过八成的高考头名最终被清华和北大录取。而另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近7成高考状元已难觅职场踪迹,估计他们去海外的可能性很大。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
坦白说,“状元们”去海外继续深造,显示了从应试教育体制下脱颖而出的他们,确实对考试有着自己独到的心得与能力,因为申请出国读书的主要条件是个各种英语资格考试,而就专业课而言,状元们在国内所上大学几乎都是一流的,所以这会为他们申请外国大学的奖学金加分。他们确实对于出国留学有着比别人更独特的优势。
同时,他们的出国深造是一种必然。因为国内的大学教育,本科这一环节较为关键,很多专业知识是在这一阶段获得,对一些专业而言,甚至学科思维方式与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在此时形成。但是,真正到了研究生阶段,无论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相比于外国大学,“研究”的含量却远远不够。首先,通常国内大学对研究生是比较放松的,主要靠自觉,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也是比较容易的,对研究成果并无过多硬性和高规格的要求。加上,很多研究生的导师都承担了大大小小的课题项目,研究生帮导师干活是分内的事,那么真正对于“研究”投入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如果真正想做研究的话,出国是最好的方案。无论是从学术进步性还是从氛围来讲,状元们以及成绩优秀的大学本科生一般都会这么选择。如果继续呆在国内上研究生,其实也许得不到更好的学科训练。
对于所谓“滞留”在国外工作的那些优秀人才,“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恰是一种必然现象。这是由国内的科研环境决定的。尽管国内的科研经费投入在逐年增加,但是这些经费的截留则普遍存在,并且,一个真正想要做科研课题而申请这些经费的研究者,恐怕需要很多环节与因素才能申请成功,人际关系等是必不可少的,评估申请的过程透明度也远不够,此前发生的一些事情也让人看到了课题项目申请的或然性在一些科研学术机构是存在的。另外,科研方面,建成一个鼓励创新的环境仍然需要努力。一些优秀的科研人才,往往在做出成绩后,反而会被任命行政职务,或是走仕途,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这对他们个人的前途来说,可能更为直接,而社会似乎也对此种路径较为认可。毕竟,行政职务代表着更大的能量与地位。
因此,要想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回国,首先国内需要有一个真正的学术氛围令他们专心做研究并受到尊重,排除一些干扰,鼓励他们的科研与创新。目前理工科类人才在海外更受重视,说明中国人缺乏的不是才智与能力,而是缺乏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zhengfu/113442.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评论火电企业的春天仍将持续
下一篇:张立伟人民币强弱转换正当其时
·追问上半年十大暴跌股董秘们哑口无言2013.07.15
·本周解禁市值年内最高 九成多为农业银行2013.07.15
·智能穿戴 7只概念股俘获五机构逾百亿2013.07.15
·中报寻宝大幕拉开 7只个股争夺市场眼球2013.07.15
·农业银行2586亿限售股明解禁2013.07.15
·创业板中报预告收官 过半公司业绩预喜201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