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局长来信跑关系调入中储粮已成时尚
粮食行政管理和监督职能已明显弱化
[ 一位粮食局长吐槽:“有的粮食局领导主要业务就是找当地或就近的中储粮直属库求情、搞关系,让粮食局下属的地方国有企业能多收多储政策粮。”]
昨日,由于发生严重火灾,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林甸直属库主任郜彦平等9人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被移送当地公安机关。
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核定仓容量约为7.6万吨,在火灾发生时,这个库的实际存放粮食已经达到15万吨,粮多仓少,很多粮食只能露天存放在用草围成的临时粮囤中。
中储粮粮食多得没地方放,不得不露天存放,而地方粮食系统的粮仓则“吃不饱”,这让后者颇多无奈。一位地方粮食系统的人士说:“在粮食收储领域曾经是主渠道地位和作用的地方所属国有粮食企业(归地方所属的粮管所、粮库等粮食收储企业),已逐渐面临粮库大量空置、存储不到粮食,职工轮流上岗,工资难以足额按月发放的困难窘境。”
在北方某县,上述人士说,该县共有政策性粮食库存约20万吨,地方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仅存有约4万吨,占全县政策性粮食库存约20%。尽管地方国有仓库设施设备老化陈旧,露天存放与之相比仍然不能同日而语。
自2000年中储粮成立以来,中储粮在政策和资源上占得先机,大量粮源控制在中储粮手里。一家粮食加工企业的人士说,2012年市场小麦价格涨幅达到每斤0.25元左右,涨幅较大,与中储粮大量收购小麦有一定关系。与加工企业相比,地方粮食系统更多怨言,一位地方粮食局长给《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来信,将上述怨气展示出来。
这位粮食局长说:“中储粮在费用包干情况下,把握时机适时吞进吐出,增加收入,减少财政负担,做了不懈的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由于体制上的归属,营利、利润的目标使得中储粮战略定位和运作目标开始偏向。中储粮公司不得不扩大地盘,上划地方库点,联姻民营个体粮食企业,以增加仓储量、扩大补贴收入渠道。相关资料表明,仅在某省中储粮联姻的各类粮食企业,为其承担政策性收储业务的库点就达3500个左右。”
从1998年始,国家国债投资337亿元,分三批建设了1100多个共计1000多亿斤的高标准、现代化国家储备库。成立于2000年的中储粮总公司在接收并垂直管理这其中绝大部分库点后,又联合众多地方粮库,这其中有战略用意,但也不乏能在粮源一线多收粮食,以多得补贴,完成利润的需要。
近年来,中储粮在一些地区设立了“三农”服务社,这也引发了争议,上述粮食局长说:“至于在乡村建设增加‘三农’服务社,经营化肥、卖酒水,等等。更是有悖于中储粮这样一个有国家国力、财力、人力支撑的战略机构的政治使命。近期发生在中储粮库点和干部中的一些违纪违法事件,也同样昭示目前中储粮这样的经营模式的不妥不当。”
中储粮成立后,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走向深化,最大特点就是实行了政企分开。《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了粮食局主管粮食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能,然而,自有最低收购价政策后,由于最低收购价也是政策性粮食、有补贴,政策性粮食的收购储存成为粮食企业争抢的金饭碗。而中储粮对此项业务是拥有至高权力,让哪家企业参与政策收购、收多少政策粮,哪家企业政策粮早出库参与拍卖或直销,哪家企业可以长时间存储不参与拍卖或直销、多得补贴,唯中储粮说了算。
熟悉内情的粮食局长继续“吐槽”:“在中部某市粮食局系统,不当县粮食局局长,跑关系调入中储粮公司或直属库已是时尚,有的粮食局领导主要业务就是找当地或就近的中储粮直属库求情、搞关系,让粮食局下属的地方国有企业能多收多储政策粮。粮食行政管理和监督职能已明显弱化。”
上述人士建议,中储粮应矫正跑偏的方向,去掉不切实际的利润目标,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不做市场舞者、大哥大,不做单一追逐利润的市场企业,而是承担“天下之大命、国之重”的战略机构,中储粮应恪守本职,牢记使命,回归战略定位和组建初衷,把多元化的市场让多元化的主体共舞。中储粮则站在全国全局的战略高度,心系国家之粮食安全,实现“丰则贵籴,歉者贱粜,流者余而调不足”。确保国家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当好国家粮草官,做好战略储备大粮仓。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 一位粮食局长吐槽:“有的粮食局领导主要业务就是找当地或就近的中储粮直属库求情、搞关系,让粮食局下属的地方国有企业能多收多储政策粮。”]
昨日,由于发生严重火灾,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林甸直属库主任郜彦平等9人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被移送当地公安机关。
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核定仓容量约为7.6万吨,在火灾发生时,这个库的实际存放粮食已经达到15万吨,粮多仓少,很多粮食只能露天存放在用草围成的临时粮囤中。
中储粮粮食多得没地方放,不得不露天存放,而地方粮食系统的粮仓则“吃不饱”,这让后者颇多无奈。一位地方粮食系统的人士说:“在粮食收储领域曾经是主渠道地位和作用的地方所属国有粮食企业(归地方所属的粮管所、粮库等粮食收储企业),已逐渐面临粮库大量空置、存储不到粮食,职工轮流上岗,工资难以足额按月发放的困难窘境。”
在北方某县,上述人士说,该县共有政策性粮食库存约20万吨,地方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仅存有约4万吨,占全县政策性粮食库存约20%。尽管地方国有仓库设施设备老化陈旧,露天存放与之相比仍然不能同日而语。
自2000年中储粮成立以来,中储粮在政策和资源上占得先机,大量粮源控制在中储粮手里。一家粮食加工企业的人士说,2012年市场小麦价格涨幅达到每斤0.25元左右,涨幅较大,与中储粮大量收购小麦有一定关系。与加工企业相比,地方粮食系统更多怨言,一位地方粮食局长给《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来信,将上述怨气展示出来。
这位粮食局长说:“中储粮在费用包干情况下,把握时机适时吞进吐出,增加收入,减少财政负担,做了不懈的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由于体制上的归属,营利、利润的目标使得中储粮战略定位和运作目标开始偏向。中储粮公司不得不扩大地盘,上划地方库点,联姻民营个体粮食企业,以增加仓储量、扩大补贴收入渠道。相关资料表明,仅在某省中储粮联姻的各类粮食企业,为其承担政策性收储业务的库点就达3500个左右。”
从1998年始,国家国债投资337亿元,分三批建设了1100多个共计1000多亿斤的高标准、现代化国家储备库。成立于2000年的中储粮总公司在接收并垂直管理这其中绝大部分库点后,又联合众多地方粮库,这其中有战略用意,但也不乏能在粮源一线多收粮食,以多得补贴,完成利润的需要。
近年来,中储粮在一些地区设立了“三农”服务社,这也引发了争议,上述粮食局长说:“至于在乡村建设增加‘三农’服务社,经营化肥、卖酒水,等等。更是有悖于中储粮这样一个有国家国力、财力、人力支撑的战略机构的政治使命。近期发生在中储粮库点和干部中的一些违纪违法事件,也同样昭示目前中储粮这样的经营模式的不妥不当。”
中储粮成立后,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走向深化,最大特点就是实行了政企分开。《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了粮食局主管粮食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能,然而,自有最低收购价政策后,由于最低收购价也是政策性粮食、有补贴,政策性粮食的收购储存成为粮食企业争抢的金饭碗。而中储粮对此项业务是拥有至高权力,让哪家企业参与政策收购、收多少政策粮,哪家企业政策粮早出库参与拍卖或直销,哪家企业可以长时间存储不参与拍卖或直销、多得补贴,唯中储粮说了算。
熟悉内情的粮食局长继续“吐槽”:“在中部某市粮食局系统,不当县粮食局局长,跑关系调入中储粮公司或直属库已是时尚,有的粮食局领导主要业务就是找当地或就近的中储粮直属库求情、搞关系,让粮食局下属的地方国有企业能多收多储政策粮。粮食行政管理和监督职能已明显弱化。”
上述人士建议,中储粮应矫正跑偏的方向,去掉不切实际的利润目标,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不做市场舞者、大哥大,不做单一追逐利润的市场企业,而是承担“天下之大命、国之重”的战略机构,中储粮应恪守本职,牢记使命,回归战略定位和组建初衷,把多元化的市场让多元化的主体共舞。中储粮则站在全国全局的战略高度,心系国家之粮食安全,实现“丰则贵籴,歉者贱粜,流者余而调不足”。确保国家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当好国家粮草官,做好战略储备大粮仓。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发送好友:http://txt.sixwl.com/shishiyaowen/99110.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全球资源价格波动 中投今年上半年收益或受影响
下一篇:国有企业宣传如何求变
·粮食局长来信跑关系调入中储粮已成时尚2013.06.04
·全球资源价格波动 中投今年上半年收益或受影响2013.06.04
·中投成立6年项目遍布全球 初期多项海外投资受挫2013.06.04
·辽宁超生“政协委员”李青山再遭举报 被指侵吞国资2013.06.04
·渤海近海污染加重 企业采油需另觅新区2013.06.04
·地方角逐“城市群”城市经济质量现隐忧201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