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半年中国经济改革方向值得关注
专访毕马威国际主席安德茂:未来半年中国经济改革方向值得关注
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同比增长7.7%。上月,惠誉公司下调中国本币信用评级,海外资本市场再现“做空中国”传闻。
中国经济再次引发国际关注。日前,《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了毕马威国际主席安德茂(Michael Andrew)。
安德茂早在2011年就任毕马威国际主席时,就将主席办公室转移至中国香港,使得毕马威目前成为四大会计师所中唯一一个将主席办公室设在中国境内的会计师事务所。
安德茂仍然看好中国经济,并认为在国际投资者眼中,中国依旧是一个增长势头强劲的市场。他还认为中国的出口必须从低利润转向高利润,在海外投资上要有长远眼光,用心了解投资地的需求。
唱衰中国经济并非主流
第一财经日报:4月,惠誉公司下调中国本币信用评级,主要担心中国地方债和信贷的快速激增,您认为这些问题会威胁中国金融系统的稳定吗?您对中国当前经济的态度是乐观还是悲观?
安德茂:我本人对中国经济还是相当看好的,因为我相信中国政府有能力处理好这些问题。我本人比较担心的是中国政府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目前,中国在该问题上的政府监管并没有及时跟上,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已深入涉及影子银行,加上影子银行系统的不透明性,这些因素都会在无形中加大投资者承担的风险。
不过,我并不是太担心信贷快速增长的问题,因为我认为中国国内目前对住房、商品的需求还是很旺盛的。庞大的内需有助于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由此需要信贷来支撑经济增长。而且,中国的中产阶层正在崛起,这一群体的努力与创造财富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中国社会福利体系也日渐完善,因此,从长远来看,我不担心信贷方面的问题,我还是比较关注中国地方债在未来的发展。
当然,评级机构的结论有时并不正确。其次,与欧美等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评级并没有那么糟糕。在国际投资者眼中,中国依旧是一个增长势头强劲的市场。
日报:我们注意到,中国经济增速已逐渐放缓,在告别了此前两位数的增长时期后又连续几个季度增速低于8%。在您看来,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吗?
安德茂:我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现象。首先,在经济危机后,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一度使中国经济增长出现过热现象。因此,现阶段增速放缓也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
第二,中国正经历生产阶段的转变,从此前出口低附加值产品、生产各国所需的廉价商品逐渐转变到注重国内消费、从事产业链高端的产品生产。第三,当前中国政府刚完成领导人的交接,新领导人执政还不长,经济政策方面的改革方向还不明显。因此,我们还处于观望中,想看看未来6个月,中国政府是否会在经济领域有所突破。
当然,我们也意识到中国经济增长与过去相比出现疲软。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不受到冲击也是不可能的。
日报:那在您看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更多地受到外部因素牵制,还是内部因素占主导?
安德茂:两者皆有。中国是一个出口大国,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出口。而且,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的竞争优势难以与劳动力成本更为低廉的越南、印度等周边国家相媲美。就中国内部因素而言,中国目前国内的投资成本在上升。再加上新领导人又刚刚上台,因此也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我个人认为,中国政府此前制定的7.5%的GDP增长目标是一个正确的目标。但是,中国必须加快改变在价值曲线中的位置,不能再依赖出口廉价产品。这意味着必须鼓励更多企业通过合法且标准的程序参与海外市场,增强中国在海外市场中的商业竞争力。同时还需引进新的市场竞争机制,为海外资本进一步融入中国市场创造条件。
日报: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中国该如何平衡出口、投资、消费这“三驾马车”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安德茂:就出口而言,中国必须从低利润产业向高利润产业进军,例如倚重技术、品牌、知识产权等为代表的产业发展。因为越来越多的国家能制造丝织品等初级产品,因此中国必须在科技研发、环境保护等高端领域有所突破。
就消费而言,政府必须给予人们对未来的信心。这就意味着政府必须完善养老体系、社会安全体系等建设,给人们以足够的安全感。这样人们才愿意进行消费,否则,看不到保障的人们只会选择一味地存钱。
在投资领域,中国应该向外资敞开大门。因为外资通常还附带着技术、知识产权、企业实战经验等,这有利于中国企业的长远发展。
中国海外投资须放眼长远
日报:去年,毕马威在一份报告中称目前中国的海外投资青睐房地产,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能否评价一下中国的海外投资状况?
安德茂:中国的投资者非常聪明。中国的投资者在海外投资的第一波浪潮中主要是资源为主,这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此后,中国的海外投资开始寻求技术和品牌。之后,又致力于长期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该领域的出口市场,还有就是服务业的海外投资。中国的银行业开始在海外市场运作,并从中盈利。中国的保险业也向海外推出人寿保险等险种。这是中国海外投资所经历的不同阶段。
以前,中国在进行海外投资时,就为海外资产付出很多代价。当时,中国寻求海外地产只是为了战略方面的拥有,而不是寻求金融回报。在过去的8个月中,我关注到,中国的海外地产投资开始更多地寻求金融回报。当欧洲地产价格走低的时候,中国投资者就投资欧洲的地产,这是一项非常好的投资。当然,风险也存在。没有一项资产是绝对安全的。
日报:在您看来,中国海外投资在未来可能面临哪些挑战?
安德茂:我的经验告诉我,中国投资者在了解海外投资地需求方面是非常用心的。他们常利用“中国模式”,但有时,“中国模式”成效有限。最好的例子就是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中国投资者通常招募很多中国工人前去投资地进行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在很多国家,当地的劳动力市场并不欢迎大量外国劳工的到来。这一点可能被中国的投资者忽视了。
其次,中国在海外投资中有时缺乏长远打算。以非洲市场为例,中国的投资份额是最大的,但很多是以获取当地资源的角度出发,因此非洲国家草根阶层的反对声越来越多。但是中国企业也在不断学习。有时中国企业并不了解一些国际准则或者所在国的法律法规,他们只是在当地市场集资,但缺乏长远的眼光,比如企业的责任感或者法律意识。
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同比增长7.7%。上月,惠誉公司下调中国本币信用评级,海外资本市场再现“做空中国”传闻。
中国经济再次引发国际关注。日前,《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了毕马威国际主席安德茂(Michael Andrew)。
安德茂早在2011年就任毕马威国际主席时,就将主席办公室转移至中国香港,使得毕马威目前成为四大会计师所中唯一一个将主席办公室设在中国境内的会计师事务所。
安德茂仍然看好中国经济,并认为在国际投资者眼中,中国依旧是一个增长势头强劲的市场。他还认为中国的出口必须从低利润转向高利润,在海外投资上要有长远眼光,用心了解投资地的需求。
唱衰中国经济并非主流
第一财经日报:4月,惠誉公司下调中国本币信用评级,主要担心中国地方债和信贷的快速激增,您认为这些问题会威胁中国金融系统的稳定吗?您对中国当前经济的态度是乐观还是悲观?
安德茂:我本人对中国经济还是相当看好的,因为我相信中国政府有能力处理好这些问题。我本人比较担心的是中国政府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目前,中国在该问题上的政府监管并没有及时跟上,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已深入涉及影子银行,加上影子银行系统的不透明性,这些因素都会在无形中加大投资者承担的风险。
不过,我并不是太担心信贷快速增长的问题,因为我认为中国国内目前对住房、商品的需求还是很旺盛的。庞大的内需有助于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由此需要信贷来支撑经济增长。而且,中国的中产阶层正在崛起,这一群体的努力与创造财富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中国社会福利体系也日渐完善,因此,从长远来看,我不担心信贷方面的问题,我还是比较关注中国地方债在未来的发展。
当然,评级机构的结论有时并不正确。其次,与欧美等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评级并没有那么糟糕。在国际投资者眼中,中国依旧是一个增长势头强劲的市场。
日报:我们注意到,中国经济增速已逐渐放缓,在告别了此前两位数的增长时期后又连续几个季度增速低于8%。在您看来,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吗?
安德茂:我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现象。首先,在经济危机后,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一度使中国经济增长出现过热现象。因此,现阶段增速放缓也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
第二,中国正经历生产阶段的转变,从此前出口低附加值产品、生产各国所需的廉价商品逐渐转变到注重国内消费、从事产业链高端的产品生产。第三,当前中国政府刚完成领导人的交接,新领导人执政还不长,经济政策方面的改革方向还不明显。因此,我们还处于观望中,想看看未来6个月,中国政府是否会在经济领域有所突破。
当然,我们也意识到中国经济增长与过去相比出现疲软。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不受到冲击也是不可能的。
日报:那在您看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更多地受到外部因素牵制,还是内部因素占主导?
安德茂:两者皆有。中国是一个出口大国,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出口。而且,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的竞争优势难以与劳动力成本更为低廉的越南、印度等周边国家相媲美。就中国内部因素而言,中国目前国内的投资成本在上升。再加上新领导人又刚刚上台,因此也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我个人认为,中国政府此前制定的7.5%的GDP增长目标是一个正确的目标。但是,中国必须加快改变在价值曲线中的位置,不能再依赖出口廉价产品。这意味着必须鼓励更多企业通过合法且标准的程序参与海外市场,增强中国在海外市场中的商业竞争力。同时还需引进新的市场竞争机制,为海外资本进一步融入中国市场创造条件。
日报: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中国该如何平衡出口、投资、消费这“三驾马车”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安德茂:就出口而言,中国必须从低利润产业向高利润产业进军,例如倚重技术、品牌、知识产权等为代表的产业发展。因为越来越多的国家能制造丝织品等初级产品,因此中国必须在科技研发、环境保护等高端领域有所突破。
就消费而言,政府必须给予人们对未来的信心。这就意味着政府必须完善养老体系、社会安全体系等建设,给人们以足够的安全感。这样人们才愿意进行消费,否则,看不到保障的人们只会选择一味地存钱。
在投资领域,中国应该向外资敞开大门。因为外资通常还附带着技术、知识产权、企业实战经验等,这有利于中国企业的长远发展。
中国海外投资须放眼长远
日报:去年,毕马威在一份报告中称目前中国的海外投资青睐房地产,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能否评价一下中国的海外投资状况?
安德茂:中国的投资者非常聪明。中国的投资者在海外投资的第一波浪潮中主要是资源为主,这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此后,中国的海外投资开始寻求技术和品牌。之后,又致力于长期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该领域的出口市场,还有就是服务业的海外投资。中国的银行业开始在海外市场运作,并从中盈利。中国的保险业也向海外推出人寿保险等险种。这是中国海外投资所经历的不同阶段。
以前,中国在进行海外投资时,就为海外资产付出很多代价。当时,中国寻求海外地产只是为了战略方面的拥有,而不是寻求金融回报。在过去的8个月中,我关注到,中国的海外地产投资开始更多地寻求金融回报。当欧洲地产价格走低的时候,中国投资者就投资欧洲的地产,这是一项非常好的投资。当然,风险也存在。没有一项资产是绝对安全的。
日报:在您看来,中国海外投资在未来可能面临哪些挑战?
安德茂:我的经验告诉我,中国投资者在了解海外投资地需求方面是非常用心的。他们常利用“中国模式”,但有时,“中国模式”成效有限。最好的例子就是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中国投资者通常招募很多中国工人前去投资地进行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在很多国家,当地的劳动力市场并不欢迎大量外国劳工的到来。这一点可能被中国的投资者忽视了。
其次,中国在海外投资中有时缺乏长远打算。以非洲市场为例,中国的投资份额是最大的,但很多是以获取当地资源的角度出发,因此非洲国家草根阶层的反对声越来越多。但是中国企业也在不断学习。有时中国企业并不了解一些国际准则或者所在国的法律法规,他们只是在当地市场集资,但缺乏长远的眼光,比如企业的责任感或者法律意识。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hishiyaowen/83100.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精神卫生法生效“被精神病”有望受制约
下一篇:4月PMI再创新低 经济面临下行风险
·4月PMI再创新低 经济面临下行风险2013.05.02
·未来半年中国经济改革方向值得关注2013.05.02
·精神卫生法生效“被精神病”有望受制约2013.05.02
·郭树清的山东难题哪些事交给市场来做2013.05.02
·深圳调高增长目标,经济结构开始优化?2013.05.02
·广州近3000亿项目向民资开放涵盖城建所有领域201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