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追求真实城镇化非“零和”博弈

发布时间:2013-1-4 8:05: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

  田享华

  [ 如果要想在未来十年保持城镇化的高速和健康发展,打破目前的既得利益格局是题中应有之义。其实,一个更大范围的权利平等和资源均等,对每一个人都是好事 ]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0%。去年8月中国社科院报告发布的这个标志性数字,被各界解读为里程碑。

  城镇化快速发展到今天,更多人关注的是它有待完善的那一面。无论是学者称之为“虚假的城镇化”还是“伪城市化”,都充分表明中国未来十年要追求一个更讲究质量、更加真实的城镇化。

  这一点也被最高决策层所体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去年11月21日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如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一周后,李克强在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时又说,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城乡差距量大面广,差距就是潜力,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

  城镇化对当下中国而言,挑战与机遇同时存在,既要弥补城镇化过程中的不足,也要避免新阶段城镇化走上老路。正如李克强所言,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

  平等才会回报热爱

  华中科技大学政治学教授梁木生说,过去发展在效率与公平之间,过于追求效率,而忽视了公平。也正因为如此,这被学者称为典型的“不完全城镇化”,大量农民只是名义上的“居民”。因为城市居民里包括了1.5亿左右的农民工,这些人在城里通常没有城市户籍、缺少住房、保障不足,容易成为城市的过客,这背后存在着较大的社会不公平。

  即便在农村,政府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城市也有较大差距,城乡居民收入方面也有着较大的绝对数差距,这就是李克强所言城乡差距“量大面广”的一个缩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陈云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对过去的城镇化需要“去伪存真”,因为里面“伪”的成分正在逐步成为下一阶段中国发展的阻碍。

  陈云以上海为例分析说,城镇化率超过88%,全国最高,但是2400万人口中,有近1000万常住人口非上海户籍,他们在享受城市社会保障、基本福利方面或多或少与户籍人口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他们接受的公共服务是分档分段的,这就不是一个整体城市化。”她认为这种差异阻碍内需的扩展,更难以带动一种滚雪球的效应。

  不仅是在扩大内需上受到制约,这种差别待遇也正在社会一些群体中出现了分裂的迹象。最近,不少城市都出现了集体诉求异地中高考权利的事件,本地户籍群体与外地户籍群体在争取有限教育资源时出现言语甚至肢体冲突,引发了社会的大讨论。陈云称,在过去城镇化过程中,上一代的外地户籍人口承受了这种差异性待遇,但是等他们的下一代出生或者成长在这个城市里,就不再愿意继续默默接受这种差异。“这种相对不公平会让他们感受更加强烈。”

  陈云认为,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分歧,那么就会酝酿新的社会危机,只有一视同仁,给予平等的机会,“这样,将来他们回报给城市的才会是热爱与贡献。”而这也是下一阶段最需弥补的内容。

  究竟如何评价过去的城市化?梁木生说,过去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有其道德、公平等局限性,但是其加速发展的积极性也毋庸置疑,在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如果不能解决公平问题,那么原来有效率的城市化就会被扼杀掉,这也是中等收入陷阱的警示作用。

标签:城镇化中等收入利益分配

上一篇: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倒计时
下一篇:2013实体经济“U形”复苏?

相关阅读:

·北新建材受益于新城镇化与绿色建筑2013.01.05
·中国医药控股股东累计增持比例已达6%2013.01.05
·第三个国家级金改区落户泉州2013.01.05
·2013年这些公司可期待名单2013.01.05
·2013年解禁4406亿股2013.01.05
·盼熊去牛来 小散八大愿景寄望2013201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