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升降间 中国经济升级版温和起步
编者按:一季度中国经济“成绩单”15日公布。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显示,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7%。这一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了0.2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引起各方关注。其他数据亦有涨有跌,今年中国经济开局如何?国家统计局官员和专家是如何解读的?未来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该如何防范化解?本报今日推出专题,对重要数据逐一做出分析。
7.7% GDP显示国民经济开局平稳
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427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54569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56859亿元,增长8.3%。从环比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表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而对于一季度GDP数据的小幅回落,盛来运表示,小幅回落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不好,一季度国民经济总体来说是开局平稳,稳中有进,从增长来说,7.7%这个速度比去年二季度7.6%,三季度7.4%都要高,另外也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总体来说,运行在7.4%到7.9%的区间内都属于平稳增长。
盛来运进一步指出,这种波动主要是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以及国内主动调控的结果。一季度,世界经济仍处深度调整中,复苏比较缓慢,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相继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升值产生一定压力,也增加了出口的难度。
关于今后国民经济的走势,盛来运认为,从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来说,保持稳定增长还是有很多有利条件的。我们现在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进程之中,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化、现代化、信息化还有国际化等等这些进程其实都没有完成,将会释放出巨大的投资和市场潜力。此外,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也是比较明显的。还有,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处于由传统的以吃穿为主的生存型消费开始向以住、行、教育、旅游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一个过渡阶段,除了车和房子卖的比较好以外,教育和旅游的消费增速也是非常快的,同时我们有很多政策方面的优势,可以释放源源不断的制度红利。
与此同时,盛来运还指出,经济增长过去主要是投资,现在随着政府加大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不断提升。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GDP增长7.7%之中有4.3个百分点是由消费贡献的,而这个贡献率达到了55.5%。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是30.3%,拉动GDP增长2.3个百分点。所以从结构来说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现在主要靠内需拉动,而且在内需中,投资和消费贡献的比例在积极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提升,当然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不是很快就能完成的,还需要一个继续创新的过程。(丁 鑫)
9.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回落0.5个百分点。业内专家表示,一季度的主要经济数据由于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定下降,工业企业经营状况也因此受到影响,不过随着季节性因素影响的消失,未来工业经济还将继续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
此外,从前三个月公布的PMI数据来看,3月份PMI数值相比前两月出现了小幅的回升,先行指标的回暖也给工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前进动力。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制造业在经历了前两月的短暂回落后正逐步呈现正常平稳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前两月受到季节性、节假日等因素影响产生回落,3月份的回升也验证了我国经济缓中趋稳的发展态势并没有改变。其中企业经营情况的普遍转好也体现了经济发展的稳定情况正在得以延续,大中小型企业在3月份的表现为我国经济在日后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虽然3月份的PMI数值出现回暖迹象,给我国工业发展注入了一定的动力,但是目前在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制约其发展的因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文彩霞对于未来工业经济的发展情况分析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制造业的情况都难有明显好转,这主要是因为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动力不足。
文彩霞认为,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原因在于:一是城镇化刺激投资带来的增长短期还不能显现,政策对于投资增长的控制趋于严格;二是工业企业抗通胀能力较低,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变动过于频繁可能会影响企业生产状况,在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影响下,出厂价格与购进价格的不对称传导机制将挤压企业利润;三是利润增长结构需要优化,从1至2月数据来看,原材料加工行业仍然是支撑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制造业市场比较低迷,市场预期也有所下降。
另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此前也指出,从当前企业反馈的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成本上涨等经营质量与效益方面,生产方式与经营模式的创新升级越来越受到关注。(丁鑫)
4.3% 用电量增长与工业经济总体匹配
一直作为工业领域先行指标的全社会用电量并没有如市场所预期的那么乐观。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而整个一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21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
盛来运表示,电力的消耗跟工业经济总体的表现是基本匹配的。而业内也有不少观点认为,用电量增速的持续放缓,反映当前经济复苏动力不强。有专家还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制造业的情况难有明显好转,主要因为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动力不足。不过对于接下来的用电量表现,业内均认为,随着经济的稳步回升,二季度的用电量将有所好转。
由于春节因素消失,3月份用电量增速由负转正,当月,全社会用电量4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根据以往的统计数据对比看,这仍创下自2009年6月份以来46个月的次低。不仅如此,1至3月累计同比增速也较1至2月继续放缓。1至3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
累计121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比去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认为,用电量增速放缓表明当前我国经济复苏依然较为缓慢。
对于原因,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分析认为,由于近期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的措施和细则,对房地产行业的抑制作用开始显现,因此也对上游的钢铁、水泥、石化等行业用电需求造成一定影响。
不过,用电量放缓也是我国节能减排、淘汰过剩产能必经的过程,因此用电量增速放缓并不是一件坏事。
专家指出,第三产业用电量虽然在全社会用电量占比不到13%,但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个百分点,占比在不断上升,说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在不断加强,第三产业在全国经济中占比上升。
从能源局公布的分项数据看,情况确实如此。
据统计,分类看,一季度第一产业用电量18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3%;第二产业用电量8688亿千瓦时,增长3.8%;第三产业用电量1527亿千瓦时,增长9.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735亿千瓦时,增长3.1%。(夏 青)
97.56 国房景气指数升势戛然而止
3月份新“国五条”落地,给房地产开发商信心打了折扣,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国房景气指数应声小幅回落至97.56,结束了此前连续多月的回升态势。
2012年9月,国房景气指数创下了自统计以来的最低点――94.39,随后,在强劲买方市场推动下,开发商信心逐渐回升。2012年第四季度,几大开发商频频现身土地交易市场,土地购买金额占比销售额明显上升,至2013年2月,国房景气指数重新回到97.92,是2012年以来的最高值。
然而,3月1日发布的新“国五条”细则,中断了刚刚回升的开发信心,国房景气指数小幅回落至97.56。从房屋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等方面也可以看出开发商信心正在回落。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3月份,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38873万平方米,下降2.7%,1-2月份为增长14.7%;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9182万平方米,下降0.8%。房屋竣工面积19473万平方米,增长8.9%,增速回落25.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5001万平方米,增长4.7%,增幅回落25.8%。
土地市场的回暖情况也并非如时常见诸报端的那样火热。统计数据显示,1-3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613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0%,降幅比1-2月份扩大3.4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1397亿元,下降10.2%,降幅缩小1.8个百分点。
房地产企业受到政策的影响开始谨慎对待后市,而购买需求则在地方细则落地前的政策执行空窗期集中爆发。
统计数据显示,1-3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208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1%, 增速比1-2月份回落12.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41.2%,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19.2%,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1.4%。商品房销售额13992亿元,增长61.3%,增速比1-2月份回落16.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69.0%,办公楼销售额增长60.2%,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13.5%。
3月份,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监测的12个重点城市新建住宅供应量较上月有较大幅度回升,是2月供应面积的两倍多,但这并未缓解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强劲的需求使本轮供求比仍维持在平衡点以下,为0.66。至此,供求比已经连续6个月处于低位。一线城市供不应求现象更为显着,为0.52,二三线达到0.74。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总监张大伟认为,一、二线城市受调控政策影响可能比较大一些。历次调控表明,仅仅增加交易环节成本无法改变房价上涨趋势,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要实现平抑房价,促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目标难度不小。各地调控政策执行的情况也会影响市场的实际表现。就全国新房市场而言,整体平稳是总的趋势,但一线城市存在需求受到抑制的可能性。 主要的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都在限制新建住宅的预售价格上从重从严,导致了短期内预售项目明显减少。 (李木子)
13.4% 进出口总额增速回升
“受国内外利好因素影响,今年一季度出口增速超出预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做出上述判断。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出口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进出口总额9747亿美元,同比增长13.4%;出口5089亿美元,增长18.4%;进口4658亿美元,增长8.4%。进出口相抵,顺差430.7亿美元。
王军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延续了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反弹回升的势头,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去年以来,国家关于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正在逐步释放。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在非洲、拉美国家的不断拓展,以及美国经济不断复苏,中国出口增速正在回升。
统计显示,一季度,中国对欧盟、日本贸易下降,对美国、东盟贸易稳定增长。中欧双边贸易总值1244.1亿美元,下降1.9%,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2.8%。中美双边贸易总值1182.4亿美元,增长10.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2.1%。一季度内地和香港双边贸易总值为1098.8亿美元,增长71.2%,占内地外贸总值的11.3%,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1002.6亿美元,增长15.5%,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0.3%。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708.7亿美元,下降10.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7.3%。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表示,从微观角度上看,出口企业的信心在增强。当前我国出口的综合优势仍然存在,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也部分抵消了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
“今年一季度中西部地区一些省份外贸出口增长高于全国外贸总体出口增长。企业的微观感受有所好转,企业的信心在增强,根据我们对近两千家外贸出口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今年的3月份,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连续第四个月环比在提升,为38.2,较2月份的调查提升了0.3,这表明我国外贸出口的形势有望继续好转。”郑跃声表示,2013年我国的外贸进出口总值将较2012年略有回升。
与此同时,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2013年中国贸易将略微强于去年;预计贸易额同比增长将达到12%。同时,在近期财政不利影响的笼罩下,美国经济显示出超乎寻常的韧性,预计下半年全球GDP将实现超出趋势水平的增长,进而提振中国出口。(左永刚)
20.9%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本持平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809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7 %),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比上年全年加快0.3个百分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表示:“固定投资低于市场预期,项目开工建设不给力,主要是源于国家对投资侧重有所调整的结果,因为现在重点投资民生相关的基础建设领域,这与此前稳投资时所选项目略有不同。”
统计显示,一季度,基础设施(不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投资8525亿元,同比增长26.9%。从到位资金情况看,一季度到位资金84899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21.8%,国内贷款增长11.1%,自筹资金增长17.0%,利用外资增长6.3%。一季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1429亿元,同比增长14.0%;新开工项目67698个,同比增加5920个。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59%。
业内人士表示,从投资的区域看,国家更加注重民生领域的投资。统计显示,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19.4%,中部地区增长24.1%,西部地区增长24.2%。
稍早前,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分析今年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形势时表示:“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公路、水路投资基本平稳,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与此同时,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3月份,全国铁路完成基本建设投资545.1亿元,同比增加119.2亿元、增长28.0%。铁路建设依然保持了加快推进的良好态势。
王军表示:“随着天气回暖,以民生领域投资为重点的项目将逐渐开工,预计二季度乃至上半年固定投资将延续回暖趋势。”(左永刚)
12.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
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45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回落1.9个百分点。
对于今年一季度消费下降,盛来运表示,一定程度上说明公款的消费受到一定抑制,转变工作作风、反对铺张浪费的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盛来运同时谈到,高档酒店的餐饮收入下降程度更为明显。一季度,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5890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回落5.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49561亿元,增长12.9%,分别回落2.1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
盛来运强调指出,餐饮收入增长速度的回落并非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他分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回落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价格的影响,二是结构的影响。
虽然今年一季度全社会消费统计数据不够景气,但可喜的是,今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8015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7元,同比名义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8.3%,经营净收入增长9.2%,财产性收入增长11.2%,转移性收入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871元,同比名义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
业内人士指出,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以及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将形成未来的潜在消费能力。随着城镇化进一步加快,我国城乡尤其是小型城镇、农村的消费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培育与释放。(左永刚)
本版主编 姜楠 责编 沈 明 制作 董春云
7.7% GDP显示国民经济开局平稳
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427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54569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56859亿元,增长8.3%。从环比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表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而对于一季度GDP数据的小幅回落,盛来运表示,小幅回落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不好,一季度国民经济总体来说是开局平稳,稳中有进,从增长来说,7.7%这个速度比去年二季度7.6%,三季度7.4%都要高,另外也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总体来说,运行在7.4%到7.9%的区间内都属于平稳增长。
盛来运进一步指出,这种波动主要是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以及国内主动调控的结果。一季度,世界经济仍处深度调整中,复苏比较缓慢,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相继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升值产生一定压力,也增加了出口的难度。
关于今后国民经济的走势,盛来运认为,从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来说,保持稳定增长还是有很多有利条件的。我们现在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进程之中,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化、现代化、信息化还有国际化等等这些进程其实都没有完成,将会释放出巨大的投资和市场潜力。此外,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也是比较明显的。还有,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处于由传统的以吃穿为主的生存型消费开始向以住、行、教育、旅游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一个过渡阶段,除了车和房子卖的比较好以外,教育和旅游的消费增速也是非常快的,同时我们有很多政策方面的优势,可以释放源源不断的制度红利。
与此同时,盛来运还指出,经济增长过去主要是投资,现在随着政府加大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不断提升。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GDP增长7.7%之中有4.3个百分点是由消费贡献的,而这个贡献率达到了55.5%。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是30.3%,拉动GDP增长2.3个百分点。所以从结构来说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现在主要靠内需拉动,而且在内需中,投资和消费贡献的比例在积极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提升,当然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不是很快就能完成的,还需要一个继续创新的过程。(丁 鑫)
9.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回落0.5个百分点。业内专家表示,一季度的主要经济数据由于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定下降,工业企业经营状况也因此受到影响,不过随着季节性因素影响的消失,未来工业经济还将继续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
此外,从前三个月公布的PMI数据来看,3月份PMI数值相比前两月出现了小幅的回升,先行指标的回暖也给工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前进动力。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制造业在经历了前两月的短暂回落后正逐步呈现正常平稳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前两月受到季节性、节假日等因素影响产生回落,3月份的回升也验证了我国经济缓中趋稳的发展态势并没有改变。其中企业经营情况的普遍转好也体现了经济发展的稳定情况正在得以延续,大中小型企业在3月份的表现为我国经济在日后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虽然3月份的PMI数值出现回暖迹象,给我国工业发展注入了一定的动力,但是目前在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制约其发展的因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文彩霞对于未来工业经济的发展情况分析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制造业的情况都难有明显好转,这主要是因为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动力不足。
文彩霞认为,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原因在于:一是城镇化刺激投资带来的增长短期还不能显现,政策对于投资增长的控制趋于严格;二是工业企业抗通胀能力较低,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变动过于频繁可能会影响企业生产状况,在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影响下,出厂价格与购进价格的不对称传导机制将挤压企业利润;三是利润增长结构需要优化,从1至2月数据来看,原材料加工行业仍然是支撑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制造业市场比较低迷,市场预期也有所下降。
另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此前也指出,从当前企业反馈的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成本上涨等经营质量与效益方面,生产方式与经营模式的创新升级越来越受到关注。(丁鑫)
4.3% 用电量增长与工业经济总体匹配
一直作为工业领域先行指标的全社会用电量并没有如市场所预期的那么乐观。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而整个一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21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
盛来运表示,电力的消耗跟工业经济总体的表现是基本匹配的。而业内也有不少观点认为,用电量增速的持续放缓,反映当前经济复苏动力不强。有专家还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制造业的情况难有明显好转,主要因为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动力不足。不过对于接下来的用电量表现,业内均认为,随着经济的稳步回升,二季度的用电量将有所好转。
由于春节因素消失,3月份用电量增速由负转正,当月,全社会用电量4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根据以往的统计数据对比看,这仍创下自2009年6月份以来46个月的次低。不仅如此,1至3月累计同比增速也较1至2月继续放缓。1至3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
累计121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比去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认为,用电量增速放缓表明当前我国经济复苏依然较为缓慢。
对于原因,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分析认为,由于近期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的措施和细则,对房地产行业的抑制作用开始显现,因此也对上游的钢铁、水泥、石化等行业用电需求造成一定影响。
不过,用电量放缓也是我国节能减排、淘汰过剩产能必经的过程,因此用电量增速放缓并不是一件坏事。
专家指出,第三产业用电量虽然在全社会用电量占比不到13%,但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个百分点,占比在不断上升,说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在不断加强,第三产业在全国经济中占比上升。
从能源局公布的分项数据看,情况确实如此。
据统计,分类看,一季度第一产业用电量18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3%;第二产业用电量8688亿千瓦时,增长3.8%;第三产业用电量1527亿千瓦时,增长9.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735亿千瓦时,增长3.1%。(夏 青)
97.56 国房景气指数升势戛然而止
3月份新“国五条”落地,给房地产开发商信心打了折扣,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国房景气指数应声小幅回落至97.56,结束了此前连续多月的回升态势。
2012年9月,国房景气指数创下了自统计以来的最低点――94.39,随后,在强劲买方市场推动下,开发商信心逐渐回升。2012年第四季度,几大开发商频频现身土地交易市场,土地购买金额占比销售额明显上升,至2013年2月,国房景气指数重新回到97.92,是2012年以来的最高值。
然而,3月1日发布的新“国五条”细则,中断了刚刚回升的开发信心,国房景气指数小幅回落至97.56。从房屋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等方面也可以看出开发商信心正在回落。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3月份,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38873万平方米,下降2.7%,1-2月份为增长14.7%;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9182万平方米,下降0.8%。房屋竣工面积19473万平方米,增长8.9%,增速回落25.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5001万平方米,增长4.7%,增幅回落25.8%。
土地市场的回暖情况也并非如时常见诸报端的那样火热。统计数据显示,1-3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613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0%,降幅比1-2月份扩大3.4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1397亿元,下降10.2%,降幅缩小1.8个百分点。
房地产企业受到政策的影响开始谨慎对待后市,而购买需求则在地方细则落地前的政策执行空窗期集中爆发。
统计数据显示,1-3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208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1%, 增速比1-2月份回落12.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41.2%,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19.2%,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1.4%。商品房销售额13992亿元,增长61.3%,增速比1-2月份回落16.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69.0%,办公楼销售额增长60.2%,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13.5%。
3月份,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监测的12个重点城市新建住宅供应量较上月有较大幅度回升,是2月供应面积的两倍多,但这并未缓解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强劲的需求使本轮供求比仍维持在平衡点以下,为0.66。至此,供求比已经连续6个月处于低位。一线城市供不应求现象更为显着,为0.52,二三线达到0.74。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总监张大伟认为,一、二线城市受调控政策影响可能比较大一些。历次调控表明,仅仅增加交易环节成本无法改变房价上涨趋势,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要实现平抑房价,促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目标难度不小。各地调控政策执行的情况也会影响市场的实际表现。就全国新房市场而言,整体平稳是总的趋势,但一线城市存在需求受到抑制的可能性。 主要的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都在限制新建住宅的预售价格上从重从严,导致了短期内预售项目明显减少。 (李木子)
13.4% 进出口总额增速回升
“受国内外利好因素影响,今年一季度出口增速超出预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做出上述判断。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出口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进出口总额9747亿美元,同比增长13.4%;出口5089亿美元,增长18.4%;进口4658亿美元,增长8.4%。进出口相抵,顺差430.7亿美元。
王军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延续了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反弹回升的势头,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去年以来,国家关于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正在逐步释放。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在非洲、拉美国家的不断拓展,以及美国经济不断复苏,中国出口增速正在回升。
统计显示,一季度,中国对欧盟、日本贸易下降,对美国、东盟贸易稳定增长。中欧双边贸易总值1244.1亿美元,下降1.9%,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2.8%。中美双边贸易总值1182.4亿美元,增长10.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2.1%。一季度内地和香港双边贸易总值为1098.8亿美元,增长71.2%,占内地外贸总值的11.3%,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1002.6亿美元,增长15.5%,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0.3%。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708.7亿美元,下降10.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7.3%。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表示,从微观角度上看,出口企业的信心在增强。当前我国出口的综合优势仍然存在,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也部分抵消了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
“今年一季度中西部地区一些省份外贸出口增长高于全国外贸总体出口增长。企业的微观感受有所好转,企业的信心在增强,根据我们对近两千家外贸出口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今年的3月份,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连续第四个月环比在提升,为38.2,较2月份的调查提升了0.3,这表明我国外贸出口的形势有望继续好转。”郑跃声表示,2013年我国的外贸进出口总值将较2012年略有回升。
与此同时,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2013年中国贸易将略微强于去年;预计贸易额同比增长将达到12%。同时,在近期财政不利影响的笼罩下,美国经济显示出超乎寻常的韧性,预计下半年全球GDP将实现超出趋势水平的增长,进而提振中国出口。(左永刚)
20.9%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本持平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809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7 %),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比上年全年加快0.3个百分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表示:“固定投资低于市场预期,项目开工建设不给力,主要是源于国家对投资侧重有所调整的结果,因为现在重点投资民生相关的基础建设领域,这与此前稳投资时所选项目略有不同。”
统计显示,一季度,基础设施(不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投资8525亿元,同比增长26.9%。从到位资金情况看,一季度到位资金84899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21.8%,国内贷款增长11.1%,自筹资金增长17.0%,利用外资增长6.3%。一季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1429亿元,同比增长14.0%;新开工项目67698个,同比增加5920个。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59%。
业内人士表示,从投资的区域看,国家更加注重民生领域的投资。统计显示,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19.4%,中部地区增长24.1%,西部地区增长24.2%。
稍早前,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分析今年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形势时表示:“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公路、水路投资基本平稳,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与此同时,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3月份,全国铁路完成基本建设投资545.1亿元,同比增加119.2亿元、增长28.0%。铁路建设依然保持了加快推进的良好态势。
王军表示:“随着天气回暖,以民生领域投资为重点的项目将逐渐开工,预计二季度乃至上半年固定投资将延续回暖趋势。”(左永刚)
12.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
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45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回落1.9个百分点。
对于今年一季度消费下降,盛来运表示,一定程度上说明公款的消费受到一定抑制,转变工作作风、反对铺张浪费的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盛来运同时谈到,高档酒店的餐饮收入下降程度更为明显。一季度,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5890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回落5.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49561亿元,增长12.9%,分别回落2.1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
盛来运强调指出,餐饮收入增长速度的回落并非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他分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回落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价格的影响,二是结构的影响。
虽然今年一季度全社会消费统计数据不够景气,但可喜的是,今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8015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7元,同比名义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8.3%,经营净收入增长9.2%,财产性收入增长11.2%,转移性收入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871元,同比名义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
业内人士指出,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以及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将形成未来的潜在消费能力。随着城镇化进一步加快,我国城乡尤其是小型城镇、农村的消费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培育与释放。(左永刚)
本版主编 姜楠 责编 沈 明 制作 董春云
上一篇:银监会银行不得新增融资平台贷款规模
下一篇:第113届广交会低调揭幕 B2B电商平台昨日上线
·我国2月增持美债87亿美元外储超三成配置于美债2013.04.16
·警惕成本推动型通胀2013.04.16
·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亟待进一步加码2013.04.16
·产业政策调结构中需发挥更大作用2013.04.16
·货币政策该如何寻求平衡2013.04.16
·制约因素加大 宏观政策寻求微妙平衡201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