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解码中投海外投资路径

发布时间:2013-4-8 16:20:00 来源:新金融观察 【字体:
  作者:新金融记者 智梦寻
  2013-04-08 新金融观察报
  进入二季度,楼继伟即将为他在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作交上第五份答卷,这也将成为他本人挂帅财政部后公开披露的第一份‘成绩单’。
  目前,楼继伟同时担任财政部部长、中投公司董事长以及中央汇金公司董事长三大要职,是影响中国对内和对外投资方向的重要人物。
  2011年,中投公司境外投资组合全年亏损4.3%。公司副总经理梁骧近期透露,中投2012年海外投资收益达到了10.65%。
  在中投成立以来的第五年,楼继伟对海外投资的方向和风格进行了全方位的反思,并逆转了亏损的命运。而最新的投资动向也表明, 公司2013年的投资路径已经发生明显转变。
  与俄深化合作
  近日,中俄双方“贷款换石油”合约全面升级。根据最新签署的协议,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会在既有基础上将对华原油供应量翻一番,一次性提高到3100万吨/年。该石油公司新近获得俄罗斯12处大陆架油气田的开采权。
  作为中国海外资源类投资的主力军,中投公司在俄罗斯对华石油出口升级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投公司、中俄投资基金以及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三方于3月底刚刚签署了谅解备忘录,确定了总额超过3500亿卢布(超过116亿美元)的项目投资原则,约定将共同关注“高附加值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加工领域、大型基础设施和物流领域以及领先的制造和服务类企业”三大类投资机会。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单一地购买资源到多元化的商业合作,其意义在于进一步打开俄罗斯市场大门。
  事实上,投资模式的变化也成为2012年以来中投公司扩张的重要一环。
  为加强与俄罗斯合作,中投在2012年进行了密集的“铺垫”。去年6月,楼继伟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成功签署“中俄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正式成立及其基本原则的备忘录”,标志着具有重大合作意义的中俄投资基金全面启动。
  以“合作开发”为投资基础,中投去年在俄罗斯能源领域成功“破冰”。旗下子公司中投国际斥资4.25亿元,以私募配售的方式收购了俄罗斯最大的黄金生产商普利斯公司5%的股权。一直以来,黄金被俄罗斯政府定义为战略性资产,进行着极其严格的保护。中投入股普利斯实际上被外界视为“开启了外国主权基金对俄核心资源投资的先河”。公开资料显示,普利斯公司拥有大约2828吨黄金储量,在全球范围内位列三甲。
  深化对俄投资的另一信号是中投对莫斯科证券交易所的入股,这一消息在今年2月初得到了楼继伟的正面确认。在莫斯科证券交易所IPO配售过程中,这家来自中国的主权基金进行了规模庞大的认购,尽管获配数额目前尚未披露,但有消息显示,中投公司的投资金额或仅次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
  林伯强认为:“两国的互补性很强。中国是资源进口大国,而俄罗斯则主要依靠卖资源来维持经济繁荣。而且近两年,俄罗斯的传统资源消费市场欧盟受债务危机影响快速萎缩,俄罗斯不得不努力寻找新的广阔市场,邻近的中国就是最好的选择。”
  在中俄双方深化经济合作的道路上,与俄方联手共同成立投资基金的中投公司仍将举足轻重,而这也为中投海外扩张创造了巨大商机。
  远赴欧洲抄底
  深化与俄合作的另一原因,是楼继伟试图摆脱对北美市场的过分依赖,顺着这样的思路,欧洲自然而然地走入中投的视野。除了将目光聚焦在位于东欧的俄罗斯,去年中投还加快了进军西欧的步伐。
  前不久,权威研究机构TheCityUK发布了一份针对主权财富基金的报告。数据显示,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总规模到2012年底时已达到5.2万亿美元,同比提高了8%,中投公司和在港注册的中国华安投资有限公司两家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占据了30%的份额。报告还显示,2005年至今,美国一直是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的最大目的地,大约分享了投资总额的五分之一。
  对于这样的投资结构,楼继伟早有反思。“美国国债目前还是安全资产,但是买这份安全资产花费的代价太高。”出席今年亚洲金融论坛时,楼继伟曾坦言,中投正在降低美债在资产配置中的权重,以减少对它的过分依赖。
  促使楼继伟减配美债的重要原因,是美联储去年动用的量化宽松的“底牌”,这直接将中投持有的外汇资金强行推入贬值通道,而投资和兑换美元资产的风险骤增。
  令楼继伟感到棘手的是,在尝试疏远美债之后,欧债同样令人不安。事实上,中投从去年年初开始就陆续降低对欧债的配置,甚至一度终止对欧洲所有国家债务的购买行为。
  左右两难的处境鞭策中投快速走出另一条扩张通道——直接投资。相比美国市场,危机深重的欧洲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包容度更大。记者了解到,2012年,中投对欧洲基建和房地产的直接投资规模大幅提升,而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并身居欧元区之外的英国市场,成为中投赴欧投资的首选。
  2012年下半年,中投公司先后收购了英国泰晤士水务公司8.68%的股权和希斯罗机场10%的股权,快速渗入英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专家看来,中投之所以能叩响欧洲基建投资的大门,很大程度上因为债务危机使得欧洲各国政府和企业普遍“缺钱”。
  据了解,控制希罗斯机场的幕后国际财团,是由来自西班牙的企业法罗里奥所领衔,而受困于政府财政紧缩以及国内的经济衰退,拥有大量基础设施业务的法罗里奥去年遭遇了严重的财政困难,并频繁变卖资产。
  “目前全球经济结构调整,有大量的投资机会送给‘手中有钱’的国家,比如中国。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给企业对外投资的自由。”楼继伟前不久如此表态。
  当然,在基建投资之外,更引发外界关注并受到争议的是,这家“酷爱”投资金融和资源类资产的主权财富基金,突然对欧洲的房地产市场表现出了极大热情。
  2012年年底,在英国的黄金地段伦敦金融城,中投斥资2.45亿英镑购买下德意志银行的英国总部大楼,首次涉足欧洲房地产市场。不久后,中投又与韩国和马来西亚的投资基金竞争,购入黑石集团在英持有的面积达110万平方英尺的房产。
  对于中投快速渗入欧洲房地产市场的举动,学界略有微词。
  “抄底欧洲的心态不应体现在房地产上。”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丛屹表示,“海外房地产市场和国内情况不一样,是要缴纳房地产税的。如果大量持有房地产类资产,庞大的税收成本并不划算。”
  产业投资变奏
  学界之所以不鼓励中投向房地产市场大规模进军,其中更大程度上缘于他们坚持认为“真正的海外投资应该是产业投资”。
  “海外投资是一个国家重要的产业支撑,日本海外投资的规模几乎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日本。在全球化的时代,大家更看重的是GNP而不是GDP,是一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控制能力。”丛屹解释。
  挺进欧洲基础设施领域本身就暗示出中投产业投资的“抱负”,在全球布局产业链的问题上,中投从2012年起加快了脚步。
  调整对澳大利亚的投资思路是中投产业投资“变奏”的其中一步。曾在澳洲铁矿石饕餮盛宴中“尝过苦头”的中投公司,在2012年并没有明显升级对澳大利亚资源类产品的投资规模,转身频繁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农场主们接触,并对当地乳业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去年9月,中投造访了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州,对当地数家奶牛场进行详尽调查。根据当地媒体披露的信息,中投至少已经与澳大利亚奶牛企业签订了1.8亿美元的投资项目。
  随后,中投又与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商洽入股事宜。在此之前,该公司从未接受过牛奶行业以外的资金。中投之所以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或许和恒天然欲加大对华投资不无关系。该公司总裁曾明确表示,计划向中国再投资1.5亿新西兰元,用于完善和新增在中国的牧场。
  中投连续对乳业投去橄榄枝,会否缔造中国乳业市场发展的新思路目前尚不得知。唯一可以确定的是,2012年是中投打开澳洲农业投资大门的元年。
  同时,中投另外两队人马则快速发起了两笔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投资,为公司的账目清单平添了两大新门类。
  一方面,中投牵头国开金融、中信资本和博裕资本组成银团,于去年9月帮助阿里巴巴完成总额达76亿美元的向雅虎回购股份计划,并由此晋升为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的重要股东。
  另一方面,中投与加拿大退休金计划投资委员会、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以及亚洲最大的现代物流设施供应与服务商普洛斯共同成立合资公司,以14.5亿美元收购巴西Prosperitas公司的物流设施,建立巴西最大的物流平台。据了解,合资公司所收购的资产集中于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而这两个城市大约贡献了巴西全国GDP的40%。
  中投绕开金融和资源两大传统门类,而是以物流为切入口进军巴西市场,这本身已鲜明勾勒出楼继伟对新兴市场的投资框架。
  “过去,政府往往只看大宗商品和高技术,但投资实际上存在大量错位。目前,亚洲、俄罗斯、非洲等内部需求快速发展,我们要看到它们的消费驱动,而不仅仅是大宗商品。”大约两个月前,楼继伟表露了这段心声。
  旗下资产腾挪
  2012年对于中投而言的特殊性还在于——这已经是公司近乎满仓操作的第二年,资金危机如鲠在喉。第一年满仓运转的实践结果是,中投团队海外投资亏损4.3%。
  其实从2011年之初,楼继伟就开始为充实中投的“钱袋子”四处奔走,但直到2011年末,国家才向其海外投资子公司陆续注资300亿美元,支持力度远远低于此前500亿美元的预期。
  2012年,中投的投资周期正式从一味加仓过渡到了“调仓”,曾让其饱受诟病的金融和权益类资产被率先“清空”。
  2012年上半年,中投公司陆续减持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的股份,持有3年累计回报率达到30%,拉开了公司“减持全球金融机构股票整体战略”的序幕。在业界看来,未来减持黑石和大摩集团的股份无疑将成为该战略的重要一步。
  2012年7月,中投又在一天之内快速清空了在旭光高新材料、中国天溢、宝峰时尚、海隆控股、海东青新材料以及协众国际6只港股的全部仓位,坚决退出的态度令人震惊。
  去年年末,中投筹划对澳大利亚房地产行业股权的减持,并委托高盛集团出售所持有的澳大利亚最大的房地产信托公司Goodman Group 6.9%的股份。
  目前看来,股权减持战略将在2013年继续。据了解,就在上个月,中投又大规模减持了港股龙源电力的股份,套现所得达到10.44亿元。
  另一个重要的信号是,旨在推动外汇储备多元化经营的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办公室问世,国家似乎正在中投之外寻找新的资本输出平台。在2012年大规模海外投资之后,目前尚未有将对中投进一步注资的最新消息。资金的瓶颈是否会束缚中投2013年的脚步?挂帅财政部的楼继伟会否为中投争取更多的空间呢?
  这或许在即将出炉的中投公司2012年年报中,能够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