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访非目的何在
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后进行的首次海外出访的第二站便是非洲,包括坦桑尼亚,刚国共和国,南非等国,随后将在南非的首都德班参加第五届金砖国家领导峰会。这次出访也反映出中国在经济和外交政策上将非洲国家摆在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去年前商务部长魏建国曾预测在未来3到5年的时间,非洲将超过美国和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西方国家尤其喜欢透过中美关系这块更大的棱镜来审视中国在非洲的一系列活动,因为中美双方在这块资源丰富的大陆都想保持绝对的影响力。在这一背景下,习主席的非洲之行将会得到美国高层领导人的密切关注,中国在非洲影响力日益广泛使得美方对此态度越来越谨慎。希拉里担任国务卿时曾两次出访非洲,期间曾警示非洲领导人要注意新殖民主义,尽管她并没有说出中国的名字,但意思不言而喻。
希拉里及美国政府官员都是站在推进美国国家利益的立场上行事,然而外界也常常将中国在非洲的活动渲染得极具负面性。许多权威人士为此便任意夸大其词或瞎编乱造,不幸的是,他们这些错误的言辞没有受到质疑,并且也对中非关系造成了错误指向。以下就对五个错误的方面进行一一指正:
言论一:最近中国才开始参与非洲的活动
错误。
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便开始了结交非洲各国,到20世纪50年代关系更为密切。毛泽东执政年代中国对非投资主要是为了支持非洲左翼激进组织,自邓小平改革开放后,对非投资更为务实更为互利。
言论二:中国仅对非民主国家提供援助和投资
错误。
西方媒体举例指出中国提供援助的国家都是普遍不受欢迎的地区,如津巴布韦,安哥拉和尼日利亚,这些国家政权腐败,践踏人权。此外许多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海外援助仅仅指向资源丰富的国家。华盛顿美国大学研究中非关系的德博拉?布拉提格马曾指出中国向哪个国家提供援助取决于这个国家在对待台湾所持的立场上。换而言之中国提供援助和进行投资的非洲国家有民主的也有专制政权。并且就如布拉提格马警世之言所说:由于西方国家拒绝同非洲流氓政权搅在一起,而中国却同他们打得火热,这使得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势力有所缺失,而中国转而成为在整个非洲十分积极地发展力量。中国对外援助是以外交层面为基础,而在政治层面不管是好是坏都不会有什么局限性。
言论三:中国紧锣密鼓计划建设非洲经济区
太言过其实了。
中国政府曾表示支持非洲国家建设经贸合作区促进其发展,经贸合作区同中国国内的特别经济区有些类似。但不同的是,中国在非投资者和企业协同非洲国家领带人量体裁衣共同推进适合非洲自身发展的经济区,中国政府不参与经济区的组建。尽管有些中国公司是国有企业,但仍然享有高度自治权。
尽管在这些经济区中有一些是合资企业,但中国企业还是因为在一些经济区中掌握所有股权而受到指摘,这无疑是忽视了前车之鉴,过去一些非洲股东因为大肆贪污受贿加上管理不善直接导致企业运营的失败,这种事屡见不鲜。因此中国企业控股事实上是对经济区内的普通老百姓有利。
言论四:中国在非企业只雇用中国籍员工
错误。
非洲政府一般负责决定雇用工人的种种规定和要求,同时制订在经济区内中非工人的比例。许多经济区里都是非洲工人的数量远远超过中国籍工人。
此外,向非输入中国工人也反映出非洲国家专业人群的缺失。结果不得不向中国输入高层次劳动力以胜任管理者的位置,而雇佣的当地人只能在一些要求技能稍低的职位工作。对于当地人来说这是不幸的事,但责任不在中国,相反,他们应怪自己的政府,正是由于政府几十年来对教育和专业培训的不重视才导致这种事情发生。
言论五:中国企业不尊重非洲劳工法
错误。
中国企业常常受到关于职工工作环境差及违反劳工及环境法方面的指责,但实际上在多数情况下开发商和企业是遵守非洲政府指定的法律规定。问题在于许多非洲国家的劳工保护法保护力度不够,受雇于中国和西方等企业的非洲工人权益没有得到切实的保护。
事实上的确有一些中方及其他国家的企业和投资商钻法律漏洞,造成工人工作环境比起其他地区达到难以容忍的地步。中国企业应该坚持高标准,高要求严于律己从而有利于提升其在非形象,有事实表明中国政府也在推动这些企业依次而行。
尽管中国在非洲的活动像其他大国一样都不能算作完全意义的利他主义,但要说中国为自己目的而损害非洲人民的利益就有些言过其实了。中非关系更多是互利的,把中国描述成奉行新殖民主义的大国至多是把它的角色过度简单化。
南非贸易工业部长罗伯?戴维斯指出,随着中国越来越参与到非洲建设中,他们也不仅仅只签名表示同意任由别国在其眼皮底下听之任之。“现在我们有其他的选择,我们可以做出符合我们利益的选择”。 ■
(本文选自《外交官》。作者Elleka Watts是该杂志编辑,她目前正在乔治梅森大学做全球事务和中国区域研究。译者:yinghui)
西方国家尤其喜欢透过中美关系这块更大的棱镜来审视中国在非洲的一系列活动,因为中美双方在这块资源丰富的大陆都想保持绝对的影响力。在这一背景下,习主席的非洲之行将会得到美国高层领导人的密切关注,中国在非洲影响力日益广泛使得美方对此态度越来越谨慎。希拉里担任国务卿时曾两次出访非洲,期间曾警示非洲领导人要注意新殖民主义,尽管她并没有说出中国的名字,但意思不言而喻。
希拉里及美国政府官员都是站在推进美国国家利益的立场上行事,然而外界也常常将中国在非洲的活动渲染得极具负面性。许多权威人士为此便任意夸大其词或瞎编乱造,不幸的是,他们这些错误的言辞没有受到质疑,并且也对中非关系造成了错误指向。以下就对五个错误的方面进行一一指正:
言论一:最近中国才开始参与非洲的活动
错误。
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便开始了结交非洲各国,到20世纪50年代关系更为密切。毛泽东执政年代中国对非投资主要是为了支持非洲左翼激进组织,自邓小平改革开放后,对非投资更为务实更为互利。
言论二:中国仅对非民主国家提供援助和投资
错误。
西方媒体举例指出中国提供援助的国家都是普遍不受欢迎的地区,如津巴布韦,安哥拉和尼日利亚,这些国家政权腐败,践踏人权。此外许多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海外援助仅仅指向资源丰富的国家。华盛顿美国大学研究中非关系的德博拉?布拉提格马曾指出中国向哪个国家提供援助取决于这个国家在对待台湾所持的立场上。换而言之中国提供援助和进行投资的非洲国家有民主的也有专制政权。并且就如布拉提格马警世之言所说:由于西方国家拒绝同非洲流氓政权搅在一起,而中国却同他们打得火热,这使得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势力有所缺失,而中国转而成为在整个非洲十分积极地发展力量。中国对外援助是以外交层面为基础,而在政治层面不管是好是坏都不会有什么局限性。
言论三:中国紧锣密鼓计划建设非洲经济区
太言过其实了。
中国政府曾表示支持非洲国家建设经贸合作区促进其发展,经贸合作区同中国国内的特别经济区有些类似。但不同的是,中国在非投资者和企业协同非洲国家领带人量体裁衣共同推进适合非洲自身发展的经济区,中国政府不参与经济区的组建。尽管有些中国公司是国有企业,但仍然享有高度自治权。
尽管在这些经济区中有一些是合资企业,但中国企业还是因为在一些经济区中掌握所有股权而受到指摘,这无疑是忽视了前车之鉴,过去一些非洲股东因为大肆贪污受贿加上管理不善直接导致企业运营的失败,这种事屡见不鲜。因此中国企业控股事实上是对经济区内的普通老百姓有利。
言论四:中国在非企业只雇用中国籍员工
错误。
非洲政府一般负责决定雇用工人的种种规定和要求,同时制订在经济区内中非工人的比例。许多经济区里都是非洲工人的数量远远超过中国籍工人。
此外,向非输入中国工人也反映出非洲国家专业人群的缺失。结果不得不向中国输入高层次劳动力以胜任管理者的位置,而雇佣的当地人只能在一些要求技能稍低的职位工作。对于当地人来说这是不幸的事,但责任不在中国,相反,他们应怪自己的政府,正是由于政府几十年来对教育和专业培训的不重视才导致这种事情发生。
言论五:中国企业不尊重非洲劳工法
错误。
中国企业常常受到关于职工工作环境差及违反劳工及环境法方面的指责,但实际上在多数情况下开发商和企业是遵守非洲政府指定的法律规定。问题在于许多非洲国家的劳工保护法保护力度不够,受雇于中国和西方等企业的非洲工人权益没有得到切实的保护。
事实上的确有一些中方及其他国家的企业和投资商钻法律漏洞,造成工人工作环境比起其他地区达到难以容忍的地步。中国企业应该坚持高标准,高要求严于律己从而有利于提升其在非形象,有事实表明中国政府也在推动这些企业依次而行。
尽管中国在非洲的活动像其他大国一样都不能算作完全意义的利他主义,但要说中国为自己目的而损害非洲人民的利益就有些言过其实了。中非关系更多是互利的,把中国描述成奉行新殖民主义的大国至多是把它的角色过度简单化。
南非贸易工业部长罗伯?戴维斯指出,随着中国越来越参与到非洲建设中,他们也不仅仅只签名表示同意任由别国在其眼皮底下听之任之。“现在我们有其他的选择,我们可以做出符合我们利益的选择”。 ■
(本文选自《外交官》。作者Elleka Watts是该杂志编辑,她目前正在乔治梅森大学做全球事务和中国区域研究。译者:yinghui)
标签:访非目的中国企业
上一篇:政策要赶上智慧城市发展需求
下一篇:国家电网拆不拆
·任志强借商业地产突围调控 自持物业比例仍难扩大2013.04.02
·91无线CEO胡泽民我们为何只上市不融资?2013.04.02
·对房价赌局认输郭建波申请裸奔2013.04.02
·郭建波与任志强打赌房价认输 申请在长安街裸奔2013.04.02
·页岩气革命或影响美国气候谈判态度2013.04.02
·“毒药门”持续发酵 广药需要谁的“信任票”?2013.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