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雾都重庆的环保实践

发布时间:2013-3-27 10:34: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体:
本报记者 王小妆 马会 范媛

    不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新型城镇化无从谈起。 3月25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年会“质量导向的新型城市化战略”对话会上,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给与会者带来一个有意思的案例:重庆是怎样从污染严重的雾都变成了环保模范城市?
    治污举措
    10多年前,重庆主城环境质量是全国有名的“较糟糕”状态:一是空气质量差,粉尘污染严重,其2001年空气优良天数只有160多天;二是污水处理率很低,经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不到20%;三是垃圾处理率不高,无害化处理率只有10%;四是自来水水质极低,1993年—2004年,自来水水质连续12年排在全国43个重点监测城市的倒数几位。
    到了2012年,重庆已成功通过创建国家环境保护城市专家组验收,成为首个省级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由于汽车尾气、燃煤污染、工业污染都得到较好控制,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在2012年达到340天。
    黄奇帆表示,10年来,在重庆环保事业上,政府和企业累计投入已超过1500亿元,其中,有500多亿元用于企业环保搬迁;500亿元用于垃圾、污水处理和水环境治理;约500亿元用于包括空气治理、小流域治理在内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主要采取了五方面措施:
    一是搬迁200多家污染企业;二是关掉二环范围内3000多家采石场;三是实施清洁能源改造,主城范围内燃煤锅炉、燃煤灶改成天然气,公交车、出租车都完成CNG改造;四是加强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营运,主城污水处理设施已实现建制镇以上全覆盖,城市污水处理率由以前的不到20%提高到了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10%左右提高到了88%;五是加强水环境整治,累计投入65亿元,对主城周围的14条次级河流进行“一河一策”治理,目前已全面达标。
    治污理念
3月25日,黄奇帆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对科学发展观没有深刻理解,就没有环保投入的决心和目标。作为政府,应该有三种认识,第一,生态环保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认真对待,坚定不移推进,有持之以恒韧劲,就可以把雾都变成清洁之都,变成环保模范之都;第二,治理和预防不能偏废。历史形成的污染问题必须治理,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同时,要严控新污染,不能一边解决问题,一边又产生问题;第三,生态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一个技术进步问题,不能蛮干。
市场化原则与法治精神
    黄奇帆说,作为政府,对环境管理,不能越位,从市场化原则和体制、机制角度,政府该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从游戏规则入手,讲清楚规矩,定好标准,必要时提请人大立法,这本身就可以从基本面减少污染;二是治理过程不是行政命令,要用市场规则引导,对环保、清洁做出了贡献的企业,要给予奖励。
    工业是重庆主要的污染源,仅重钢产业就排放了50%以上的污染。 10年来,重庆搬掉了重庆80%的污染,其中有500多亿元的投入主要是企业在承担,取得效果的原因在于:一是凡搬迁企业,对其采取财政税收优惠;二是搬迁不能是污染搬家、古董搬家,而是再造一个全新技术、工艺流程的企业;三是搬迁所需费用,重庆采用渝富公司 “托底”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即老厂区土地按当时的市场价由渝富接盘,把钱付给需搬迁企业。渝富就把搬空的厂区整理后拿去拍卖,平衡垫付资金和利息。
    据了解,目前,重庆已完成搬迁160多家企业,尽管总产能增长了50%,但总能耗反而降低了64%,污染排放减少近三分之二。
提价格、补缺口,平衡成本
    此外,黄奇帆说:“的确有许多环保项目,政府哪怕投入了,也会出现其真正功能不能发挥的现像。比方说,花2亿元建了污水厂,搞项目的拨款倒是到位了。但如果水价偏低,平衡不了成本,就会亏损,污水处理越多就亏得越多,于是,很多污水厂就只能开开停停。 ”
    黄奇帆认为,凡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一定和运行体制、机制有关,机制很重要。 “经过几次调整,重庆的污水费已经从7年前的每吨0.4元提高到1.1元,是中西部最高的污水费价格。但目前污水的实际处理成本在每吨1.3元左右,还是有2毛钱缺口。财政每年拿出2亿—3亿元,把这个缺口补上了。 ”
    黄奇帆表示,未来几年,重庆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将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让绿色、低碳、环保成为重庆城市化发展最鲜明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