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循迹财富 诺奖得主将赴蓉纵论“中国新未来”

发布时间:2013-3-19 7:41:0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字体:
  他将担任“探索中国新未来——全球财经领袖对话财富成都”首场活动嘉宾 

  每经记者 刘林鹏 发自成都 

  世界未来看中国、中国未来看西部、西部未来看成都。 
  今年6月举行的2013财富全球论坛,将来自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中国西部城市——成都。而循着财富全球论坛的足迹,成都女婿、2010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将来到成都,亲密接触这座“财富之城、成功之都”。 
  3月20日,“探索中国新未来——全球财经领袖对话财富成都”系列活动就将拉开序幕。此次系列活动当中,将邀请到以诺贝尔经济学家为首的国内外一流经济学家、企业家来到2013财富全球论坛的举办地——成都,展开5场巅峰对话,发表对“中国新未来”的独到见解,探讨在这一背景之下成都发展的新定位、新趋势和新特点。 
  皮萨里德斯此行,是作为“探索中国新未来——全球财经领袖对话财富成都”系列活动的首场嘉宾。皮萨里德斯将与成都政界、商界、学界举行巅峰对话,掀起一股发自成都、关于财富的“思想冲击波”。 
  “成都女婿”赴蓉论道纵论产业结构升级 
  皮萨里德斯在全球经济学界享有盛誉。 
  他是希腊裔塞浦路斯人,目前就职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由于其在市场搜寻理论和宏观经济方面的突出贡献,与其他两名经济学家PeterA.Diamond、DaleT.Mortensen分享了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据悉,皮萨里德斯最知名的学术成就是针对劳动力市场和宏观经济间交互作用的搜寻和匹配理论。他还推动了匹配函数概念的确立,该函数用于解释某个特定时间段内失业至就业的流动状况,他还是利用这一函数进行经验估算方面的先驱之一。近来皮萨里德斯主要从事经济结构性调整和增长的研究。 
  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外,皮萨里德斯还于2005年与莫滕森共同获得了IZA劳动经济学奖。他还是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英国计量经济学协会会员。 
  谈及成都,皮萨里德斯总是饱含深情。因为他的另一重身份是“成都女婿”。原来,他夫人的祖籍就是成都。 
  “成都,以及像深圳一类城市,对我来说是中国的新秀。”皮萨里德斯近日在接受成都本地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和上海是老城,举世闻名,但是中国以外的人直到近期才听说成都和深圳。作为希腊后裔,我对古代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当我发现成都保留的古迹之后,深深为之着迷。这些古迹与希腊的古代遗址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而在这些古迹旁边,你看到的是一个迅速扩张的城市、欣欣向荣的商业圈、超现代化的工业园,以及乐观进取的市民,他们相信通过努力就能实现梦想。 
  皮萨里德斯称,成都土壤肥沃,周边地区群山环绕、风光秀丽,吸引着广大游客。它是历史、旅游、工业和农业的完美结合。 
  目前,成都正在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在推进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提档升级,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提档升级尤为重要。那么,在当前全球和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成都如何在土地资源越来越有限的情况下,谋求现代服务业继续突围,迈向产业高端?皮萨里德斯说,和成都政界、商界、学界就这个问题展开思想碰撞,正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 
  关注“财富之城 成功之都”成都未来将取得更多佳绩 
  还有不到3个月时间,2013财富全球论坛就将在成都举行,当全球政要和500强企业CEO们站在这片天府之国时,成都将进入“全球时刻”。 
  从新加坡、巴黎、华盛顿、开普敦,到北京、上海、香港……财富全球论坛选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地理格局的变迁。 
  《财富》总编辑苏安迪称,“(财富全球论坛)每次在中国举办都代表中国发展的历史时刻。” 
  中国知名城市战略大师王志纲去年在一场西部产业高峰论坛上断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北京城市群,三大经济体构成了中国经济的“弓”背,而如果要在西部选择一个城市,作为引“弓”射箭的支点的话,毫无疑问就是成都。 
  历史上,因织锦、手工业、商业非常发达,而得名“天府之国”、“锦城”等。如今,成都借助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优势,抓住东部产业西移的机遇,大力发展现代化工业和服务业,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财富之城,成功之都”的姿态初露端倪。 
  全世界60%的英特尔芯片是从这里诞生的;80%的iPad来自成都工厂;“打败疯狂的小鸟”的银河帝国就在成都……截至目前,入驻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33家。 
  昨晚刚刚抵达成都的皮萨里德斯说,在蓉期间,他还将实地参观考察青羊工业总部基地、非遗博览园、仁恒置地广场、宽窄巷子等,深入了解成都现代服务产业发展情况,感受“财富之城、成功之都“的独特魅力。 
  他表示,成都拥有诸多优势,它会在全球经济中取得佳绩。他认为,高科技产业很可能会继续长年主导经济形势,但是工业就业人数迟早会回落,服务业增长将后来者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