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商界精英 >> 浏览文章

“中国农民”吴仁宝辞世

发布时间:2013-3-19 12:31:57 来源:钱江晚报 【字体:

  当代农村干部的杰出代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同志因肺癌医治无效,于3月18日在华西村家中逝世,享年85岁。

  吴仁宝1928年11月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华墅乡吴家基,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他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始终坚信“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共同富裕,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设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吴仁宝曾任江苏省江阴县委书记、江苏省政协常委。他是党的十大、十一大、十七大代表,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十大扶贫状元等称号。

  在吴仁宝的推动下,华西村不仅带动了周边十多个村庄共同致富,帮助宁夏、黑龙江分别建成了“省外华西村”,还为全国培训了数以十万计的农村基层干部。

  人物名片

  认识吴仁宝

  他被称为“中国最有名的农民”,曾将贫穷落后的华西村建设成为中国公认的“天下第一村”。他曾于2005年作为封面人物登上美国《时代周刊》。

  华西村是中国东部江苏省江阴市的一个普通小村庄。半个世纪以前,这里的农民经常挨饿,如今这里是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人均存款超百万元。上世纪末,华西村成为中国第一个家家有电话的“电话村”,以及第一个“彩电村”“空调村”“汽车村”“别墅村”。这个不停地引起中国农民兴趣的“共同富裕”神话,正是由于吴仁宝近50年的直接领导而实现的。

  为了得到吴仁宝的指导,分享华西村的经验,从2001年开始,一批周边村子先后自愿并入华西村。到2006年,华西村已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1600多人口,扩展到35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3.5万人口。2012年,华西村实现销售收入524.5亿元、上缴国家税收8.59亿元、村民人均收入8.8万元。

  有人说,一直对生活充满着自信和希望的吴仁宝就像一台“播种机”,他渴望着把“共同富裕”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农民的心里。在他的推动下,华西村支援黑龙江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建了一个“华西村”。他还为中西部20多个省区举办100多期培训班,又通过“智力扶贫”,带动外地10万人脱贫致富。2006年开始,他还每年邀请全国1万名农村党支部书记来华西村交流、学习。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理想:“村帮村,户帮户,最终实现全国富!”

  近十年,几乎每天,吴仁宝都在华西村为前来旅游、参观和学习的人介绍华西村发展历程和他个人的思想,受到明星一般的追捧。他说:“我是穷过来的,看到有人穷我就心痛,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无论何时,我都坚信一点:共产党是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幸福的。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

  他出版了《吴仁宝文集》《吴仁宝箴言》《社会主义富华西——吴仁宝宣讲报告集萃》等著作。为此,吴仁宝被誉为“中国农民第一人”和“农民思想家”、“农民语言大师”。

  作为中国著名的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吴仁宝分别是3届全国人大代表、3次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他还是中国小康村研究会会长、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并被列入“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吴仁宝的传奇人生,使他先后成为电视剧《华西村的故事》、电影《吴仁宝》的主人公,并于2005年作为封面人物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据新华社等

  2011年华西村庆50周年,本报记者和吴仁宝面对面

  他留给记者的最后一句话是: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2011年10月,华西村庆祝建村50周年,还盖了一座328米高楼。记者第一次走进这个传说中的中华第一村,并有机会和老书记面对面地交流。

  见到老书记前,听村民这样说,“没有老书记,就没有今天的华西村。”

  见到老书记后,听他这样说,“没有华西村,也没有今天的吴仁宝。”

  当时,老书记吴仁宝已经退居二线了,但他还有一个公开的职务:华西村党、村、企总办主任。

  10月12日上午9点多,在华西村民族宫的会客厅,记者见到了吴仁宝,一副金边眼镜、一件深蓝色的夹克、脚上一双黑布鞋。已经83岁高龄的他,依旧给人精力充足的感觉。

  交流中,老人提得最多的还是“328米高楼”。“大楼粗看一天,细看两天看不完,三天看下来还要回头看,这是一座文化大楼,今后,华西吃的是旅游饭。” 在吴仁宝眼中,新建的328米大楼本身就是一个景点。

  吴仁宝坦言,曾经的华西依靠的是工业致富,如今的华西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宗旨,就是幸福华西。“我们要建一个空中华西村,这也是农村城市化的体现,让城里人到农村来花钱。”

  虽然退居二线,但老书记还是很忙,每天他还要赶一个“场子”,为游客做报告。不过,老书记真的老了,在他从沙发上站起来的一瞬间,身体突然一歪,感觉像是站不稳,我立马上前试图搀扶一下,老人摇摇手谢绝了,笑着说,“放心,没事,谢谢。”

  为了证明自己身体OK,老人还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的养生经:每天早上都要走路2个小时,一双布鞋,不吃保健品,每天七八个鸡蛋,只吃蛋皮白,最爱吃的是面条和青菜。

  游客们见到吴仁宝,掌声响起,吴仁宝三步并一步奔向报告台。老人的每一步让记者想起了短跑运动员在冲刺时的姿势,虽然脚还在后面,但上半身已经迫不及待地向前伸…… 报告开始,掌声又响起。

  由于老书记口音比较重,外地游客不一定能够听懂,所以陪同老书记作报告的还有一个翻译,把方言翻译成普通话,老书记一句,翻译一句,配合得相当默契,因为这已经重复了无数遍。

  虽然重复,但老书记的幽默、风趣还是让游客们百听不厌,印象深的经典语句就不少:

  “领导讲的话都是对的,为什么了?因为错的话领导不会讲。”

  “大楼为什么是328米?因为北京最高楼328米,华西村要和中央保持一致!”

  “我们是一个小村子,上级领导比较多。有的领导说太洋了,有的又说太土了。所以,我们就要建一个不土、不洋、不城、不乡的。哪位领导说我们太洋了,我就带他看土的;哪位领导说我们太土,我就带他看洋的。这样,所有领导讲的话我们都听了。”……

  对于大多数来华西村参观的游客而言,每天上午10时的这场报告,绝不容错过。每堂演讲,台下总会响起轻快笑声……

  老书记给记者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在80岁讲过,我想干到85岁,现在马上就要到了,我想说的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85岁的老书记,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