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养老金可先尝试优化资产配置

发布时间:2013-3-6 9:46: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体:
养老金入市不等于简单买股票,可尝试买国债和存银行以外的资产配置。
 
■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 张炜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养老金入市的话题再度升温。据媒体报道,已有两名证监系统的代表委员准备的提案与此相关。而在此前,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态,今年要继续加快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壮大机构投资者力量。下一步,证监会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完善养老金发展和投资运营相关制度,推动养老金的专业化、市场化投资运营。
    养老金入市预期是去年年初股市反弹的推动力,也是去年“两会”期间的最热关键词。一年多来,证监会、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上海证交所等多部门负责人在不同场合表达过对养老金入市的欢迎,《2013年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要点》提出“研究拟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办法”,但养老金入市迄今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股市投资者对养老金入市话题产生了“审美疲劳”。期间,最大的动作是广东社保中心获准将1000亿元资金托管社保基金投资运营。
    养老金入市突破不易,关键在于养老金是“养命钱”,而A股市场具有的风险特征难免带来争议。今年全国人大会议开幕当天的上证指数收盘于2326.31点,较去年全国人大会议开幕当天跌去4.85%。面对一年多来依然起色不大,整体仍处于赔钱效应阴影下的A股市场,对养老金入市风险肯定有不同看法。正如有的媒体指出,养老金入市存在多方博弈,资本市场参与方一致呼吁养老金入市,但民间对此非议颇多。从百姓的视角来看,养老金更好增值固然重要,但确保资金运作安全更为关键。
    有全国政协委员近日谈及养老金入市前提时称,“关键是资本市场要健康有序地发展,使它成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而不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相背离。”这样的观点,指出了A股市场的软肋,尽管具有低估值优势,但受困于自身存在的很多问题,至今没能告别“反晴雨表”现象。养老金入市确实是国际通行做法,可A股市场“牛短熊长”,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理念没有形成,中小投资者早就跌怕了。在一个“跌怕了”的投机性较强的市场中投资,养老金面临相比成熟市场更大的风险。从这一点上说,研究养老金入市不仅仅是借鉴国外成熟经验,还需要针对性防范国内证券市场特有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各方明确两点:其一,让养老金、公积金等长期资金入市并不是为了救股市;其二,养老金入市不等于简单买股票。在这两个共识的基础上,面对养老金存在保值增值的需求,在制度建设方面可加快步伐,积极推动养老金资产配置多样化。既然养老金入市不单指的是股市,就不应“干等”股票投资的争议消除,债市投资等固定收益类产品配置方面不该被 “拖后腿”,可先稳步尝试优化资产配置。
    从去年广东省部分养老金委托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的做法来看,突破了此前主要用于购买国债和存银行的狭窄增值渠道,主要投资国债、银行存款、企业债、金融债等有固定收益的产品,可获得不低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息的收益。这样的尝试,对稳步推进养老金投资运营有益。据称,来自广东的全国政协委员今年提交提案建议,广东应再增加一部分委托投资金额,比如再拿出1000亿元养老保险结存资金,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投资运营,进一步完善委托投资方案,确保获得合理收益。
    可见,养老金入市的进一步推进,一方面,需要资本市场加快改革步伐,推进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强化保护投资者机制,为长期资金入市创造更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股票投资的争议短期难以消除,但仍可尝试突破买国债和存银行以外的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