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安徽以新增长源回应投资依赖症

发布时间:2013-1-30 10:05: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体:

  ■本报记者 王永群

  新增长源应具备明显的先导优势,不仅要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持久动力,还要成功应对资源环境方面的严峻挑战,增强高附加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每年农历春节前后,是各地密集召开人大、政协“两会”的时期。

  2013年,“投资仍然是大部分省份搞经济成绩抓手”的报道不时见诸媒体。对此,本报记者在1月28日闭幕的安徽“两会”期间,听到许多关于经济形势的乐观声调。

  其中,有代表、委员断言,自2008年“国家4万亿元”刺激计划开启先河后,中国经济最危急的状况已经过去,2013年重拾升势不成问题。另一种观点更为流行:中国地方、企业和民间充满发展冲力,只要宏观政策宽松,上升之势不可挡。其主要理由在于,以投资为代表并迅猛增加的项目,印证并鼓舞着地方。

  新增长源工程

  安徽省省长李斌在安徽省“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表示,五年来,安徽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2%,其中,2012年增长12.1%,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3.9%,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6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领先中部。

  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程必定认为,安徽实现了国家战略全覆盖,要发挥这种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将中央的力量和安徽地方力量相结合,应主要在政策、投资、项目上发挥实效,比较实在的就是项目和投资。安徽多年来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的 “安徽速度”得益于重大项目投资的增长。

  相对于固定资产投资24.2%的增幅,25.6%的进出口增幅为安徽创造的经济增量似乎并不明显,原因在于,总量太小。 2012年,安徽进出口总额只有393.3亿美元,消费增长16%,处于平稳增长序列。这意味着,近五年来,安徽 GDP年均增长13.2%源自重大项目打造出的“安徽速度”,但竞争力仍有待提高。如何提高?行之有效的抓手依然是投资。

  基于此,李斌在《报告》中首次提及新增长源工程。其原文描述是:

  着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省里已经明确主导产业五年发展目标和任务,要引导资金、人才等要素向主导产业聚集,制定分行业的产业发展、技术升级和品牌培育路线图,加大新项目建设和技改力度,通过增量创新带动存量调整,做强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基地。扎实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把握扩内需机遇消化一批,加快“走出去”转移一批,推动兼并重组整合一批,严格市场准入淘汰一批,加大19个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统筹推进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新型平板显示等“增长源工程”。

  更着眼于经济质量

  面对全国启遍地开花的大项目工程,安徽提出的新增长源工程在发展路径上不可否认地面临着质疑和挑战。

  其一,投资依赖症。 “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更加注重投向、结构、质量和效益,重点围绕交通、能源、主导产业、农田水利、市政设施、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生态建设8大领域,谋划和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又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 ”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说。

  其二,如何培育内生动力。“在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后,安徽不能一味地靠投资拉动,而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否则发展后劲肯定会成为问题。”陈必定说。

  李斌也在《报告》中指出,安徽将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和商业模式创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以人才优先引领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新增长源应具备明显的先导优势,不仅要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持久动力,还要成功应对资源环境方面的严峻挑战,增强高附加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其实,除了期望和寻求经济增长,安徽更关注的是经济的质量,严格地说,安徽只有摆脱重点依靠某一方面的增长路径,才能摆脱结构性失衡,而这正是各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制造业为例,按照中部崛起的要求,制造业是安徽最大优势,但安徽制造业显然离国家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如何改变?你要认定哪一方面是一定要干的,不然,要干事没有钱,没有钱更不去干事,老问题死循环,你可以变通一下,重要的事情借钱也要干,把问题和争议放下,新产业就是这么培育出来的。”安徽省蚌埠市委书记周春雨回应人大代表提问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