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未富先老”如何走向“即富即老”

发布时间:2014-11-17 8:56: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字体:

  随着中国老年赡养比的持续恶化,在三个年轻人养一个老年人的深度老龄化社会里,“养老靠政府”只能保基本,靠政府改善生活越来越不切实际。

  加速袭来的银发浪潮正在倒逼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今年,清华大学《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中的养老金指数为0.573,处于较中等偏差区间的原因是,中国养老金制度呈现出“政策碎片化、结构不合理”的缺陷,且缺乏“公平性、流动性和持续性”。

  在接受专访时,该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2012年劳动人口减少、2013年50岁退休高峰、2014年养老保险出现资金缺口,这说明中国进入人口拐点,学者的责任是提前预测、说明问题、提出建议。

  她说,老龄社会是买方市场,其发展战略是改善老龄人口资产结构和提高购买力,从而能够为年轻人的付出买单,同时还要改善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和提高劳产率,进而为社会创造财富。

  “在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之前,我们都必须学习终生自立,努力工作40年,实现70年财务平衡,实现健康长寿的夙愿。”杨燕绥对本报记者表示。

  顶层设计重在调结构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近期正式发布的2013年版中国养老金指数为0.573,虽比2012年的0.520略有提高,但仍然处于中等偏差区间,你认为当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哪些问题导致如此结果?

  杨燕绥:养老金政策对人要公平、结构要合理、财务要持续、支持人员流动。但是,公平性遇到身份制和多轨制,缴费和待遇差距越来越大,身份转换时视同缴费工龄没人买单,基础养老金不消除身份和实现大并轨,就无法实现公平。

  中国养老金结构尚不清晰,未做到基础养老金全覆盖、个人账户市场化运行,处于政府包揽并挤出市场的状态,混淆了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界限。

  当前职工养老保险持续性差,2012年劳动人口减少,2013年50岁女职工进入退休高峰,2014年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出现缺口,此后将越来越大。而且养老保险统筹责任在基层,地方政府欢迎缴费、厌恶离开时携带养老保险基金,劳动力不能合理流动。

  先行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的经验证明,进入老龄社会时必须完善养老金制度,做到全覆盖、保基本;深度老龄社会时必须调整结构,处理好两代人的关系;超级老龄社会时要强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日报:去年底,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职工养老保险实现中央统筹、并轨和精算平衡”,“完善个人账户,保护受益人利益”,在这一年多中,你认为在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上主要变化有哪些?

  杨燕绥:中国正在接近深度老龄社会,“并轨”和“调结构”是改善中国养老金状况的两个重要抓手。过去一年政府所做的是建立中央统筹的职工基础养老金制度,消除身份制,减少不同人群的养老金待遇差距,为建立国民基础养老金制度奠定基础。下一步则需尽快把完善个人账户提上议事日程。

  具体而言,一方面,国民基础养老金正在形成,机关事业单位新招职工开始缴纳养老保险费,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正在并轨,中央统筹职工基础养老金正在测算,居民登记正在进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正在整合,部分地方开始探讨居民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一个包括职工基础养老金和居民基础养老金的国民基础养老金雏形已经出现了,需要构建国家社会保障局和养老金信息系统,新制度才能进入运行。

  目前,公安和人社部门正在进行居住登记和全民参保登记,这是“摸清家底”的行动。只有摸清了基本的数据,才能做到信息向上集中,中央顶层设计和预算,建立基础养老金支付系统。在夯实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基础之上,接下来就是完善个人账户。

  日报:个人账户应该如何完善呢?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的养老金市场化运营的政策“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是因为养老金投资运营对现行制度挑战太大吗?

  杨燕绥:完善个人账户和保护受益人利益,包括职工和居民,要鼓励个人多工作、多积累,可以分享经济进步成果。

  目前,完善个人账户主要遇到两个问题的困扰。一是企业职工缴费的属性(占个人工资的8%),是税、费或者储蓄?企业如何为职工个人账户缴费,如何减免和延期征税,应当拿多少进入统筹基金,以便取得领取基础养老金的资格;多少进入个人账户和投资运营。

  二是如何借鉴企业年金的经验建立养老金受托人制度,对职工和居民开展养老金投资教育、规范养老金投资行为、制定养老金投资策略,确保受益人的长期收益。例如,养老基金投资高速公路让参保人受益,比过节免收过路费更重要。

  目前,职工养老保险缴费用于支付当期养老金;居民养老保险储蓄由地方银行托管,储蓄利息低;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个人储蓄的利益保护亟待提上议事日程。个人积累多了,才能改善老年生活,减轻政府压力。

  破解“未富先老”困局

  日报: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向中国建议三支柱养老金方案,鼓励个人储蓄养老金,就已经注意到了中国未富先老的问题。2000年中国正式迈入了老龄社会,当前中国社会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如何,老年贫困的现象是否严重?

  杨燕绥:未富先老已形成事实,中国在2000年进入老龄社会时,中国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OECD国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都超过了一万美元。与我们同期进入老龄社会的新加坡,人均GDP为24000美元。因此,未备而老和未老先懒的局面亟待改变。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49%老人依赖家庭养老、29%依赖政府转移支付、20%依靠劳动,只有2%的人认为自己做好准备,居民消费峰值出现在12岁(用于教育附加费用)和30岁(用于购买婚房)两个年龄段,中年人群消费低、老年人群负消费。

  老龄社会是老年人口消费拉动经济和带动就业的银发经济时代,改善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和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不仅是感情问题,更是经济问题和战略问题。以50岁退休领取最低养老金的人群为例,养老金要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到高龄失能阶段,如果没有购买服务的准备金,将可能出现规模不小的银发贫困群体。

  如何才能做到“即富即老”?

  杨燕绥:要按照老龄社会发展的时间表做好如下三件事,即培育老龄社会文化、养老资产、养老服务体系。

  关于老龄社会文化,要老人、子女和政府各尽其责。20世纪50年代初的三个诺贝尔经济奖,即人力资本、平滑消费、财务周期,说明了一个问题,进入老龄社会人要努力工作和实现终生自立,尽可能少地依赖子女和政府;政府的责任是保基本,克服老年贫困;子女的责任是关爱和扶助老人,常回家看看。

  关于养老资产,保障型资产由养老金、医疗保障、居住保障和老年护理准备金四个部分组成,改善型资产还包括创业、旅游、社交、慈善等资产。具体战略如下:一要完善教育和首住房制度,减轻年轻人养孩子和买房子的负担;二要激励中年人参加社会保险和购买与养老关联的商业保险产品;三要改善养老金结构、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保护老年人的房产,帮助高龄、失能、有房、没钱的老年人实现“以房养老”的需求,这不是纯商业产品,而是一种准公共品,对于土地使用权和房产评估值,需要政策支持。

  关于养老服务体系,需要国家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这好比两个轮子。一要大力发展养老服务社会组织,老年人的支付能力是有限的,即使在高收入国家,80%养老服务是社会组织提供的,这里不能有股东利润和政府税收,要向养老服务提供者和购买者让利,才有人愿意做养老院的园丁,才有更多的老年人买得起服务,同时可以创造3000多万就业岗位。二要大力发展老年科技,如助听器、呼叫系统等,既要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也要带着科技进入银发经济,这需要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和科技公司,特别是大学生创业。

  总之,中国要按照老龄社会发展的时间表,倒计时地和系统地解决各类问题,任何拖延都会增加改革的社会成本和社会风险。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66513.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