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福州千亿筹划“超级城市”

发布时间:2014-3-22 6:41:00 来源:经济观察报 浏览: 【字体:
    2014年3月16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严格防止新城建设“摊大饼”,但这并不能阻止很多地方政府谋求城市扩张的欲望。
    春寒料峭,偶尔的小雨让福州城蒙上薄雾,显得有些阴冷,但是,福州新区建设热情却日益高涨。当地官方媒体说法是:“吹响了新一轮号角”。
    据福州市政府对新区的规划和构想,今年将启动300个项目建设,预计完成投资1000亿元。
    该计划的首次亮相是在福州市“两会”期间,由福州市市长杨益民在其《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福州新区发展规划》草案已在国家发改委下属规划部门的协助下完成,2014年将积极申报福州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其实,福州谋划建设“福州新区”已久。2013年8月20日,福州市委十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意见》。而作为“核心区”的“马尾新城”规划设计成果已在2013年底报福建省政府审批。
    该《意见》明确提出,“福州新区以马尾新城为核心,以罗源湾、福清湾为两翼,依托长乐航空新城、环福清湾地区,涵盖从江阴半岛到罗源湾的福州沿江沿海开发地带,是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区、示范区、先行区。”
    事实上,这些年福州市一直将马尾新城作为重点建设项目,但因此前定位为单一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而非宜居城镇,故此各项民生配套无法及时跟上,留不住人,每到晚上人去楼空,十分冷清。
    而作为福州主城区而言,近几年保持着飞速增长,周边大量农村人口大举入城,主城区不断扩张,空间制约和资源紧张日益凸显。
    福州市和马尾区政府一直想改变这个现状,因为政策和资金的制约,收效甚微。
    福州新一届政府班子上任后,决定将马尾新城升级成为福州新区,用更高的政策和资源配置化解发展“难题”——《福州新区发展规划》呼之欲出,主政者希望借此“一举两得”。“福州市政府是想把国家提倡的新型城镇化在马尾新城的建设当中,有所突破和体现。”福建省产业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杨益生说。
    即便如此,中国各个地方政府出于对土地财政及以建设拉动经济的一贯依赖,不可避免地将新型城镇化视为新一轮造城运动的机会。
    谋变“大福州”
    福州正在变成中国东南沿海又一座“超级城市”。
    近几年,“大福州”概念正在形成,城市体量不断扩张,从贵安到闽侯,再到永泰,几千亩的房地产和社区拔地而起,纷纷在福州外围抢滩登陆,中国一线房企已经或意欲在福州扩大版图。
    据《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8年—2020年)》的蓝本,福州将打造一个沿海发展的大都市区,构建“一主两副三轴”的城市结构。到了2020年,福州市中心城区城镇人口将达到400万,市域总人口为890万人。
    福州新城就是作为其中一个“副中心”的角色。
    据《福州新区发展规划》显示,仅马尾新城规划面积就将达到740平方公里。这意味着,福州新区面积将达到数千平方公里,是目前福州城区面积(240平方公里)的十几倍。
    按照福州市政府的构想,届时马尾将变成一座集商贸、商务办公、旅游度假、高新产业研发、港口物流、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
    福州市长杨益民曾对媒体宣称:福州新区是在更高起点上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
    福州新区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到了2020年,福州新区城市框架、高端产业、基础设施及生态体系初步形成,马尾新城基本建成,对台先行先试作用有效发挥,福(州)平(潭)岛内外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确立,最终将成为海西经济区最具活力的重要增长极。
    如此宏大的顶层设计和建设目标让人不免生疑,它是不是一种“造城”思维下的拔苗助长?
    杨益生认为:“这不是拔苗助长,而是水到渠成。”
    福州在新一轮的新城扩建中,最关键的就是寻求老城区空间破局。杨益生认为,福州主城区面积很小,经济总量的扩大和人口转移,福州城只能在规模上突破。福州市房地产销售情况已经反映了这个问题,主城区居民买房的比例并不大,增量部分大都是周边五区八县的人居多,比例在50%以上。
    这些年,福州市在布局上,首先将河口港推到了沿海,在福州市的南侧——江阴经济开发区,建成了拥有10万吨集装箱的国际码头和港口。福州市的北侧——罗源湾建成了大约30万吨级别的大吨位港口和码头,它们形成福州南北两侧的发展格局。
    福建省发改委一名前任官员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称,这些港湾的修建形成了福州的海港面貌,再加上陆运交通、空港、高铁形成的庞大交通枢纽,为福州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城”的困局
    很显然,福州此时大举扩张建新城并不是好时候。
    近几年来,全国掀起了一场“城镇化”狂欢,各地大肆造城。这种造城运动最终酿下“苦果”,各地都相继冒出了“空城”和“鬼城”。这引起了中央对地方政府搞新城建设的警惕,不但要严格行政审批程序,并且还要对之前新城建设中的超标项目进行整顿治理。
    新的政策环境,从某种意义上可能会影响福州新城的建设。
    中央的态度已经明确。国务院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发布,这部规划最大亮点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同时发出通知,要求各个地方严格防止城市“摊大饼”。由此可见,中央已经意识到了新城建设中的问题。
    这是一个方向性的变革,即“土地的城镇化”转到了“人的城镇化”。
    福州市政府极为敏锐地感受到了政治风向,所以在很多关于福州新区的公开文件中,都使用了“新型城镇化”这个说法。
    杨益生认为,福州新区符合这个发展逻辑。据他观察,“福州新区”沿海一线几个县市的农村人口已经具备了非农就业的基础。
    此次福州新区扩建遵循了产业和城市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以平潭及福清、连江、马尾等发展最好的区位,产业优势和生态优势明显,带动整个大福州乃至福建北部的发展,其定位是准确的。
    按照福州市“十二五”规划,各新增长区域的功能定位包括:环罗源湾区域培育壮大能源、冶金、机械装备制造、修造船等临港工业;长乐滨海和航空港工业区发展纺织化纤、机械、电子信息、动漫产业等;马尾新城则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和研发基地、港口物流中心、综合型生活新城、对台交流合作基地。“部分产业本身在这些城市就有历史传统,只不过政府要将它们包装和升级一下而已。”杨益生称。
    作为中国对台交流的前沿阵地,几乎福建所有地区都在想办法打对台交流牌。
    无论是福州、厦门还是泉州,都把对台交流作为最主要的一张牌。马尾新城建设此次之所以能成为“核心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对台交流合作”。福州市政府之所以抓住对台交流这张牌不放,其根本原因是将福州新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4年,福州市政府在积极申报福州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同时,还将借力平潭自由港计划,联合申报自由贸易区。“自贸区可以变成两岸关系交流的一个全新平台。”福建省委党校产业与企业研究院院长陈明森说。他认为,现在全国都在搞自贸区,包括广东、天津等都在申报。而厦门、平潭实际上也是自贸区。自贸区按国际惯例分为两种,跨境自贸区和境内自贸区。福建正在尝试搞一个跨境自贸区。
    造城计划激动人心,但如此庞大的建设工程,上千亿资金的投入量,福州地方财政是否能够支撑如此大规模投资建设?
    有人为此算了一笔账。据公开数据显示,福州市2013年地方财政收入仅45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公共财政支出534.36亿元,比上年增加124.99亿元,增长30.5%。2014年福州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预算为508.39亿元,增长12.0%,增幅明显放缓。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61783.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