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张向东自贸区成败关键在制度创新

发布时间:2014-3-8 6:59:00 来源:经济观察报 浏览: 【字体:
    张向东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自贸区设立之后,全国已经有十余个省市申请设立自贸区。但上海自贸区究竟是什么,它又要达到什么目标?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清晰的答案。3月5日,经济观察报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由他来讲述上海自贸区半年多来的建设进展、功能目标及成果。 
    自贸区制度创新时间表 
    经济观察报:对于上海而言,自贸区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邵志清: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央交给上海的一个任务,希望能有制度创新。原来抓经济发展,比较多的是通过出台优惠政策,但现在,要实现投资和贸易的便利、方便、快捷,要和高水平的国际规格接轨,希望有制度创新。这种制度创新,还要可复制、可推广。 
    经济观察报:到目前为止,上海自贸区探索出了哪些制度创新? 
    邵志清:首先,是希望给投资者以国民待遇,但是目前有些领域对外资还有特别的监管措施,因此就有了负面清单。现在的负面清单可能稍微长了一点,按照经济分类小项有100多项,190项左右。 
    第二,特别监管措施现在还不够透明,这是下阶段要做的事情。总的来讲是为了投资和贸易的便利化。 
    特别监管措施、准入权的国民待遇加上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这是一个大的制度创新,但是放开一线要守住二线,原来是审批比较多,现在不再审批必须有配套的制度,这些我们还在探索,比如登记制度,现在已经在全国推开了。 
    另外就是综合监管,原来的监管是分部门的,现在希望打通了综合监管,海关和工商也要综合执法。 
    衡量自贸区成功与否,我个人的理解不是企业数量是多少、经济规模是多少,而是制度创新。经过一年的运营之后,2014年10月或者年底有会一批创新制度产生。 
    经济观察报:金融领域有会有什么措施? 
    邵志清:实际上,“一行三会”(央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都有政策出台。这里面有几件事情希望能做:第一,金融要支持实体经济,对实体经济进行对接;第二,对资金的资源流动,尤其是人民币的跨境自由流动,有一定的放松,但这是一个逐步的过程;第三,对资金的市场有一些特别的放开。 
    总的来讲,应该要有鼓励人民币走出去的试点作用,但同时也会加强对金融的监管,希望监管也用负面清单的思维方式,要守住底线,不能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的风险,这个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提到了。 
    经济观察报:自贸区在推进制度创新方面的时间表是怎样的? 
    邵志清:目标是用三年时间,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体系。自贸区实际运营是去年9月底开始的,到今年一周年的时候,也就是9月底时要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然后每年要不断试探新的东西。 
    事实上,有一些推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已经有了。比如认缴制,已经推广。年报变年审为公示制,也已经被推广。今年要再推出一些。 
    另外,外界包括我们自己可能有一些声音说负面清单是不是长了一点,这是去年因为时间比较紧。新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今年将推2014年版的,操作性要更强,方便程度要更高。一方面负面清单在改进,一方面政府的监管、服务也不断在探索。2014年的负面清单我还没看到,希望能够进一步精简。 
    经济观察报:自贸区建设过程中现实的困难和障碍有哪些? 
    邵志清:现实的困难就是综合协调工作量大,因为自贸区涉及的面非常广,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个点要放开,涉及到原来很多部委办的很多规定,有些是上海地方做的,有些是中央部委做的,要打破就要协调。 
    举个例子,像增值电信业务的开放,原来对外资进入设定了上限,最高不超过50%,不能控股。现在8项增值电信业务里已经开放了7项,其中有5项外资可以达到100%的比例,这就是重大的突破。这个突破就需要地方和中央部委协调,上海与工信部对接,细则还是要由部里制定,我们来执行。 
    自贸区建设不能只考虑上海 
    经济观察报:上海自贸区对其他地方有什么意义? 
    邵志清:自贸区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不光考虑上海,实际上所谓的可复制可推广,一定是提升我们国家对外开放水平的,要促进这样一个目标。如果只在上海能做成,意义就不大了,承担的战略地位就不高了。因此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不能像以前那样构建政策洼地,而是要为全国未来的新的体系制度建设做贡献。上海的作用、地位决定它承担的是国家战略,一定是未来可以推广到国内其他地方的,国家层面的制度体系建设。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60148.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